隨著城市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到茂密繁盛的森林中“洗肺”正在成為城市人消閑放松的新選擇。國家林業局已將推進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確定為今后的工作重點。
“為什么說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多功能性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過去農業就是第一產業,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吃的東西。但其實農業還有非常豐富多樣的功能,即“三產融合”。除了生產功能之外,還有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和觀光農業。
農業還有文化教育功能。“教育農園”在歐洲和美國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是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農業的生態功能在過去很多年是被大家忽視的。截止到去年,我國每年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已經高達全球使用總量的30%。
所以,現在國家提出要休耕輪作、要退耕還林還草。隨著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農業本身多功能性一定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最終在市場上獲得真金白銀。
“什么是森林康養?
所謂森林康養,是以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氣環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內涵濃郁的生態文化等為主要資源和依托,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體服務設施,開展以修身養心、調試機能、延緩衰老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康養等活動的統稱。當前大都市霧霾污染嚴峻,不少城市人都有回歸森林“洗肺”的需求。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不僅能帶動從事林業的百姓實現致富,也能盤活國有林業資源,為森工企業轉型提供新的選擇。
“森林康養與觀光農業的區別
森林康養在本質上屬于休閑農業范疇,它和到景點游覽觀光的本質區別在于,景區游覽一次即可,而森林氧吧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變成一種生活的常態,重復消費的機會很大。對于城里人來說,周末、節假日、年假或者退休之后的空閑時間,都可以過去休閑康養,這就意味著能拉動農村休閑農業的潛力。
“哪些地區適宜發展森林康養產業?
訪談北京林業大學 亢新剛教授:森林康養,全社會都強調,進入老齡化,森林康養的前提:
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森林資源,它有幾個方面。像北京周邊的地區,因為森林的功能是多樣的,按照我們的專業術語,森林蓄積量,長大越多越大越好。
二是說北京市林子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景觀,第二個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有適合于森林景觀的多樣性,或者人們愿意看到的一些景觀,這樣的森林資源就比較符合北京市發展方向。
再有就是水源涵養,是水土保持方面的,北京還有一些經濟林主要是果樹,適合城市周邊的森林資源,經營比較合適。當然現在還有旅游,旅游和休憩可以放在一起,養老、保健、度假連接在一起的,對于城市周邊森林開展的情況更有利。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有兩個關鍵:
第一是規模,林區規模相對來說要比較大。
第二是景觀,包括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最終的目的是要開發成具有養生度假、養老保健功能的休閑農業模式。
和傳統的鄉村旅游不同,森林康養是一種全新的旅游業態,市場接受程度還相對較低,如果要想實現盈利的話,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講好故事,拿出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獨到之處做足宣傳。比如,讓那些有消費能力的城市白領充分意識到定期置身于森林當中,對于提高身體的各項免疫機能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西方把這種休閑體驗形象地稱為“森林浴”。
通過在森林里漫步和觀景,即進行所謂的“森林浴”,可減輕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在森林中植物及樹葉會釋放一種植物殺菌素,名為芬多精。已有測試發現,芬多精可穩定自主神經活動,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森林浴也可降低前額葉腦活動,降低血壓,產生放松的作用,有助于緩解失眠癥狀。
“如何去平衡林業資源豐富,卻難以轉化成金山銀山的問題?
森林康養產業還剛剛起步,如果能夠把森林康養基地拍攝成一部精美的科教宣傳片加以包裝,配合國外的權威研究成果,對于培養大家的健康養生習慣,建立消費者對于森林康養的認知就會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但對于我國來說,由于前幾年為了涵養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在西北地區種植了很多生態林,雖然大多具備較好的景觀效果,且規模也比較大,但就是距離城市比較遠。
這樣的地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可能會缺乏市場,這個問題怎么辦?
亢新剛教授 說:“我國‘人多的地方林子比較少,林子多的地方人較少’。我國主要的兩大林區,東北林區和西南林區,相對來說人都比較少,森林康養的效益,發揮起來成本就比較高,因為發揮這方面效益主要是靠人去消費,有不太有利的一方面。在很多地方,包括西南東北地區,林農利用森林開展一些其他的養殖業,或珍貴的藥材或經濟林產品的生產這樣可能會相對比較好。離城市比較近的森林,開展這種比較集中的休閑度假保健這些事情更合適一點。”
“對于擁有林木資源的地區,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
那些真正的青山綠水,往往因為開發成本高、交通設施不便,少人問津;但是一些相對著名的景區,又面臨著過度開發的情形。兩者間取得平衡,恐怕還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循序漸進。
農業項目從開發到獲得利潤往往周期比較長,即便森林康養產業是一個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朝陽產業,也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1、有條件的地區,要避免盲目上馬和同質化競爭。
2、游人較少的林區,一開始上手操作,還應該以林下種養殖這類循環農業為主,以此來延伸產業鏈,森林康養在短時間內很難收獲成效。
Tips
盡管森林康養產業是一片有待拓荒的新藍海,但正是因為在國內還少有人探索成型,所以風險與機遇并存,大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既要巧借外力,同時也要量力而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致富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