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百姓將所有的錢都倒貼在了房產和補貼進了基礎建設,那么這豈不是又走了老路?反觀不少城建落后的歐洲各國,仍然有創新的經濟驅動,大量的經費投入到了教育和公民技能培養。強行城鎮化就是一種資本掠奪。
近日,全國開始掀起一場撤縣改市、區的大浪潮,據消息稱,單江蘇一省就流傳出南通市如東縣、海安縣,揚州市寶應縣,宿遷市沭陽縣以及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正在推進“撤縣設市”工作。 7月22日,上海正式舉行“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大會,并且將在近期公布崇明“撤縣設區”的具體實施方案。這意味著,上海從此進入“無縣時代”。根據 2015年的數據統計,全國2015年已有超過160個縣提交撤市改縣/區的申報材料至國務院,這暗示著今年一波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大浪潮在悄悄籌備著,也許不久的未來“縣”將成為永久的過去式。
縣改市、區的變化
什么是縣?縣區別于傳統農村,是農村到城市過渡的一個形態,它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盡可能去建設城市化。一旦縣級單位在經濟、人口、城鎮化等多個方面達到一定指標,傳統的農業模式逐漸向工業、城市方向轉變時,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生撤縣改市、區等情況。 不管是撤縣改區還是市,這不僅意味著地方行政級別上升,順帶縣長直接升任市長,地方領導在待遇、職權、社會地位等多個方面都會“升級”,不少縣級單位對這種“升級”早已垂涎若渴。 縣級單位在正式邁入市、區單位后,地方的建設用地、供電用水、工業項目、經費撥款都會呈現一個“質”的提升。成功撤縣改市/區后,原本縣級地方將會朝著一個城市化、工業化的方向前進。目前全國上百個地方單位都向國務院交付了“升級”申報材料,這標志著我國將會開始新一倫的城鎮化建設。 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城鎮化建設時間緊迫,需要逐步加快步伐。中國正在進行著經濟結構轉型,轉型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乎到國家的興衰命運,而較大的農村占比將會制約國家轉型的動力。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觀念、生活方式落后,農村戶口人數又占據著中國人口的巨大比重,唯有加快城鎮化的步伐,讓農民變成市民才能幫助我國經濟結構又好又快轉型。
迫在眉睫的城鎮化需求?
城鎮化是否已經迫在眉睫?從目前來看,農村財富遠遠不及城鎮財富。即使目前將城鎮化一步到位,由于福利單薄,醫療、住房、教育等多個領域需要花費巨量金額,導致新居民的消費積極性仍然難以調動,對中國經濟轉型幫助僅能起到促進作用而非決定性作用。想要完成農村到城市一個徹底的轉變需要至少一代人的過渡期,而等待這個漫長的周期,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機遇或早已錯過。 并且,許多撤縣改市、區的單位,嚴格來說并沒有真正達到跨越市、區的標準,或者說國家多年前的市、區標準已經落后于時代。甚至很多地方單位有被強行拽入城鎮化行列的嫌疑。隨著經濟發展,傳統以農業為主的縣級單位向市、區轉變是發展的必然。但一些地方沒有達到標準卻被“不自然化”的強行過渡,并不會有太多收獲。 中山大學教授徐現祥,收集了1990至2007年所有撤縣設區的樣本,比較這些城市在撤縣設區前后兩個時間段的經濟增長變化。結果發現,撤縣設區帶來經濟增長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到第五年幾乎降到零。而短期的經濟增長,不過來源于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撤縣改市的情況下也大同小異,新進的市級單位主要財政增長來自于大量的基礎建設、住房建設,而工業、創新、服務、就業等多個方面幾乎是紋絲不動。 不過,城鎮化的“迫切性”還是需要認可的。因為目前國家城鎮化的成本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往后每拖延一年,成本就會大幅上升一些。如今,低成本的城鎮化包括農村土地的低成本、勞動力的低成本、環境的低成本。
強行城鎮化是一種掠奪
鎮化本應該是經濟發展的一種自然規律,而目前的強行城鎮化有急功近利者明顯的“拔苗助長”行為,其目的是展開新一輪的資本掠奪。 國家主席習近平總書記一連多次號召供給側改革,意在通過調整增長模式和結構來實現中國強國路。而不少學者幫襯、打著政策的幌子,強調城鎮化的需求,實際仍然走著老路。存在制度缺陷和拔苗助長的城鎮化并沒有改變群眾的消費結構和觀念,越瘋狂的擴張和城鎮化,意味著房地產、基礎建設的增加。老百姓將所有的錢都倒貼在了房產和補貼進了基礎建設,那么這豈不是又走了老路?哪里起到了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 強行城鎮化是一種資本掠奪,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征地安置方式單一,補償標準非常低。農村土地從成本價到出讓價之間所生成的土地資本巨額的增殖收益,大部分被中間商所獲取。不僅如此,不少地方政府缺少監督,大部分補償金分配混亂現象嚴重,失地農民實際獲得的補償非常少。 緊接著,被城市化的農民,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沒有配套的保障系統,他們再一次成為了新的弱勢群體。由于教育背景、理財目光、長遠規劃能力差等多種并存問題。并且,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方式不適用于競爭激烈的城市,“新市民”缺少在城市生存的各種技能,至少一時間非常難以適應。據不完全調查統計,有過半以上的“新市民”在領到征地補償金后,大部分補償金被花費于消費品,例如奢侈品和汽車等等。一旦錢所剩不多,又不具備城市生存能力,失去土地的“新市民”將會陷入又一次弱勢群體的隊伍中,隨著資本逐漸固化,不久缺少“人脈關系”,缺乏生存能力,一無所有的“新市民”將再一次被陷入剝削的輪回漩渦。
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
城鎮化是我國一項重大戰略,它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轉型,也有效能縮小城鄉差距。但城鎮化不應該是縣改市、區后瘋狂地建筑設施和房產。城鎮化不應該是盲目追求GDP增長,不應該以盲目建設為中心,而是應該以人為中心。 城鎮化的目的在于縮小城鄉差距,改善消費經濟結構。而建一堆房子的城鎮化不僅離初衷越來越遠,而且一大堆空房、鬼城還給國家帶來了一系列產能過剩的難題??s小城鄉差距、改善經濟結構應該先從思想改善,而不是先從物質改善著手。縮小城鄉差距的辦法,不是給同樣給農民在城市有一套房子,而是應該注重農村教育,注重農村人口的技能培養,而不是單純的將農民作為勞動力輸出。只有對農村進行與城市無差異或者差異較小的教育或者技能的培養,才能在思想上與城市同步,在收入上與城市同步,換個角度達到“城鎮化”的效果。 縣級單位的擴張,以及向城市化推進或合并,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這看起來達到了城市規范。但因為缺乏對技能、意識的培養和升級,一些軟設施,比如創新、服務、文化仍然跟不上來,這也是一些“縣改市”后實現五年零增長、前期靠城市改造實現增長的根本原因。 許多歐洲國家目前“農村化”仍然特別嚴重,甚至不少國家的首都與我國一些特大城市相比更顯得落后。但不少落后城建的歐洲各國,仍然有創新的經濟驅動。大量的經費投入到了教育和公民技能培養,也許一所爛教學樓里也可能出一批世界級的科學家和充滿創新活力的企業家。 城鎮化不應該是瘋狂造房子,不應該是一場資本掠奪,更不可是為了個人私利。城鎮化應該先是農民在思想上與城市同步,然后配套再慢慢跟上,而不是配套先跟上,行為意識以后再慢慢磨!要想推行城市化,請先從思想開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亞洲新聞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