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新業態,特別是作為一種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式,要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融入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這一方面是因為城鎮特別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空間小,用于儲存私人物品的空間也相應較小,因而居民對通過社會化平臺分享物品和服務有較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前我國城鎮發展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的過程中,分享經濟在促進提升城鎮發展品質和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在促進城鎮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具體來看,這種積極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減輕城鎮發展對生態系統的壓力。分享經濟提倡只求所用、不求擁有,通過提高物品使用效率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因而有助于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消耗脫鉤。將分享經濟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使我們以較少的人均物品擁有量實現較高水平的現代化和城鎮化,從而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增強城鎮化的可持續性。以汽車出行為例。目前,我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剛超過100輛,僅相當于美國的1/8、德國的1/6、韓國的1/3,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已成為很多城市的沉重負擔。借助分享經濟,能夠形成具有創新意義的“公共交通+共享出行”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以較少的汽車擁有量為廣大居民提供快捷、舒適、安全的出行選擇,同時大幅減少城鎮化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和負擔,促進實現綠色發展。
促進城鎮發展更加高效、包容。當下人們討論的分享經濟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的共享,主要是指物品共享;二是人力資本層面的共享,主要是指服務共享和知識技能共享。將分享經濟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在此基礎上擴展出第三個層面即自然環境層面的共享。在物質層面,通過私人存量資源共享,如汽車共享、住房共享等,能夠提高物品使用效率;通過推動制造業向服務型轉變,能夠創造既賣產品又賣服務的新業態,并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在人力資本層面,服務、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共享,有利于推動醫療、教育、養老、科技等行業創新發展。在自然環境層面,開放某些封閉的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讓人們共享城市的道路、街區、公園、自然景觀等,是共享城市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統籌推進這三個層面的共享,將推動城市發展更加高效、包容,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生。
推動城鎮治理創新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分享經濟特點構建新型城鎮治理機制,可以實現既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又鼓勵創新、激發社會活力的綜合治理目標,有利于推動城鎮治理創新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比如,建立和完善基于政策法規的行政管理機制、基于消費者參與的平等共治管理機制、基于行業協會的企業自律管理機制和基于數據平臺的委托管理機制,既能鼓勵、促進、規范分享經濟發展,又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過去一年多,一些城市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已顯示出這一創新方向。隨著這類實踐逐步增多,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將不斷完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將大幅提高。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8年06月07日07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