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可能把整個產業鏈都留在鄉村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這是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走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的重要舉措。做好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的施工設計圖,對于未來五年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起好步,從容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圍繞規劃對鄉村產業發展的要求談幾點認識:
第一,把產業發展放在主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要緊緊圍繞著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這“兩個緊緊圍繞”是我們實現鄉村產業體系構建,實現產業興旺一個非常重要的形象。規劃中我們用兩篇九章二十九節的篇幅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產業進行了系統安排。規劃部署了一批重大任務,主要有五個:一是重視糧食,科學合理化。九億畝糧食功能區,確保糧食以及重要農產品的供給,這是最基礎的基礎。二是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提升農產品品牌,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著力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效率。三是建立農業經營體系,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小農戶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四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引領支撐農業轉型升級和體制增效。五是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挖掘新功能新價值,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緊密型利益鏈接機制,激發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活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謀劃了27項的重大工程項目,主要以建設高質量農田,力爭2022年建成四億畝,推進主要的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推動粗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實施產業興強縣行動,發展產品優,生態好的農業強鎮行動。設計了一批重大改革政策,圍繞著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出了要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治制度,有償退出擔保以及管理。鼓勵新型主體與小農戶建立企業型股權利益連接機制,圍繞著提高農業科技制度創新水平,提出要改進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工作,整合和完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加大綠色基礎工作,圍繞著建立新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政策體系,深化重要農產品的收儲制度改革,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等。這些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實落地,必將把鄉村產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鄉村產業體系必須根植于農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根植于縣鄉村,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彰顯地域特色,承載鄉村價值,適應現代需要的產業體系。既包括農產品的種養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也包括農村傳統手工業、農村小商業、小集市;既包括服務三農的鄉村服務業,也包括服務城鎮居民的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比如說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電商、康養等等。我以為發展好鄉村產業,一是要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優勢,加快發展種養加一體,立足鄉村優美環境,綠水青山良好生態等稀缺資源,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推動由主要賣產品向更多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立足鄉村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發展鄉土特色產業,遴選一批鐵匠、銀匠等農村能工巧匠打造一批家庭農場、手工作坊土字號品牌。就是要鏈農,盡可能把整個產業鏈都留在鄉村,發展產業既要立足種養業但又不局限種養業,必須大力發展建在縣鄉村的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支持農民建設田頭儲藏,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產品發展等新業態,推動種養業向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拓展,在政策、制度、機制上打通種養業向二三產業融合的通道。只有把這個產業盡可能留在縣鄉村,農產品能夠就地增值,農民能夠就地務工才可以把青壯年留下來。惠民要圍繞農民服務體系建起來,一方面適應農業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加快發展農村生產型服務業,大力培育農機、合作社等新興主體;另一方面適應農民群眾改善生活的要求,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改造一批農家店,農村集貿市場等鄉村傳統商業網點,加快發展鄉村生活性服務業,盡量讓農民辦事不出村。總之,只有發展根治于農業農村的產業,才能夠把產生的效益、解決的就業、獲得的收入更多留在農村,鄉村振興的基礎才能夠越做越牢。
第三,發展鄉村產業必須走綠色安全高質量的路。鄉村的產品并不代表低標準,鄉村產業根植于鄉村,有熟人社會內在約束,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天然的優勢,重塑鄉村價值產業體系,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高品質的品牌。聚焦六高要求,著力提高的環境質量,建設清潔肥沃高標準農田。要著力完善鄉村產業標準體系,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分級以及產地注入市場準入制度,健全鄉村產業認證體系,要著力推進鄉村產業品牌化發展,鼓勵各地培育特色產品區域品牌,加強明特優的推薦。加強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提高基層監管能力,鄉村產業發展只有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才能不斷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第四,發展鄉村產業核心在人。沒有產業就留不住人、招不來人,沒有人發展不了產業。這些年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誰來發展鄉村產業,誰來振興鄉村這是一個大的問題。我以為解決鄉村產業缺人才的問題,應立足城鄉人口流動大趨勢,堅持內培以及外引相結合,強化育才措施,優化留人環境,促進各種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向是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改造鄉村教育體系,讓更多農民、農村青年接受職業教育,加快從小農戶中培養造就一支要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農民,培育農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生力軍;二是培育鄉村能工巧匠,方向是選擇培養一批工藝精湛扎根農村熱愛鄉土的工匠能人,支持開展創業創新。鼓勵下鄉創業,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等市民下鄉。支持能人返鄉創業,落實金融貸款用地等電等扶持政策,鼓勵在外打工有成的農民回來。
第五,發展新型產業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過去農村定位就是搞種植,城市定位搞加工流通,農民搞原材料,達不到增值收益,這些年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產業經營上進行創新,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在推動經營集約化銷售品牌化等方面發揮較大作用,這個機制我們要堅持并且不斷完善。我們研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完善“公司+農戶機制”,大力推廣“農戶+合作社”的模式,把鄉村產業發展的根基夯實在農民身上,讓農民主導鄉村產業發展,分享更多的增收。鄉村產業發展在農戶中進行,而不是過去我們這些年搞的是引進大公司,農民增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方面還是要進一步改進完善。同時我們也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引導新興農業主體與農戶構建產業聯合體,推廣訂單收購加分紅,農民入股加保底收益這樣多種利益連接方式,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一起面對市場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振興研究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