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特色小鎮的發展普遍較火,少數地方甚至過火,這都與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有關。在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政府干什么,市場主體干什么,如何合理分工、協同作業推動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地方政府在主觀上有強烈發展城市經濟的愿望,而在新常態下,大規模發展的條件不具備了,該怎么辦?這時候打造特色小鎮是較好的選擇。這一輪特色小鎮熱,說明了兩點:一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大城市向外輻射的階段初步到來,中小城市、特色小鎮與核心城市的交通、通信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工作與居所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等,說明小而精、小而強、小而美、小而優特色小鎮的模式,在我國未來的城鎮化發展中有深厚的基礎和長久的生命力。二是目前對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和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有些地方一哄而上去發展特色小鎮,特別是政府部門有發熱情緒,說明他們還沒有抓住特色小鎮的精髓,沒有按照創新、綠色的發展理念去做,沒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沒有看到特色小鎮長遠發展的趨勢等。
地方重視發展特色小鎮,關鍵是要厘清政府與市場主體的角色分工。在特色小鎮的開發和建設中,市場化的主體應是利益的享受者,也是成本的承擔者。政府是主要的把關人,它的角色是去引導、管控與補救特色小鎮建設。
所謂引導,就是功能方向引導。特色小鎮定位是什么、發展什么?政府對其沒有決定的權利,但有引導的義務,通過愿景、理念等去引導。這些愿景、理念一定要體現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長遠方向。
所謂管控,主要是規劃與土地管控。一是在總體規劃的管控方面,要嚴格按區域功能定位審批相關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二是嚴格管控違法違規用地的行為。如對目前一些企業以特色小城鎮的名義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與地方政府謀劃整體鎮域開發、搞大規模商品住宅開發等違法違規行為實施管控。
所謂補救,主要是補救市場的失靈。如特色小鎮公共服務不足,有些地方中小企業集聚較多,但關鍵的技術平臺不夠,需要政府部門去提供支持。
發揮市場的作用,將市場主體培育成為建設特色小鎮的主體力量,這有利于特色小鎮的長遠發展,并在此過程中形成小鎮的特色。市場意味著獨特的、分散的、多主體的、多種訴求的決策機制。如美國、西歐等地的特色小鎮往往都是市場主體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而我國政府往往實行集中的、單一的決策機制。如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來要建一百個、二百個特色小鎮,有些地方希望用短、平、快的方法來“造鎮”,這都很難形成特色。
在小鎮建設上,政府要著手建立形成市場主體進入與退出機制,這種機制主要是建立在對開發運營企業的測評與考核上。建議特色小鎮采取創建制,而不是審批制。一些開發運營企業,應按照規劃和產業發展方向去設計特色小鎮。政府部門不應提前給予其太多的支持,尤其在土地、資金等方面直接支持這些開發性企業自身。
對于特色小鎮的經營,政府要放手讓企業主體去做,形成企業決策的良性循環。政府部門自身不能去經營特色小鎮。如果政府自己經營,就沒法退出,沒法實現自我約束與管理。政府應著力改善區域的軟、硬環境,在人力資源、交通設施和投資便利等方面作出努力。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國情國力》雜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