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沙潯龍河村為例
摘要: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要依靠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三要素在實踐中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有機融合的。學界和政界已經認識到了三要素的作用,但是沒有從要素融合的角度探討鄉村振興的路徑。長沙潯龍河村通過十年的探索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要素融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成功案例。土地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資本主導產業發展,人才服務于產業發展,資本、土地、人才三要素有機融合,從而使潯龍河村生態、教育、文化、旅游與康養五大產業發展興旺。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質是農村改革,通過改革實現要素的集聚融合,從而實現鄉村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產業振興;資本;土地;人才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于城市強大的極化效應,吸引鄉村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從而使鄉村面臨著無人可用、產業空心化的衰敗現狀。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將優質資源重新注入鄉村,使流失的要素得以回流,助力鄉村走出衰敗的困境。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首要任務,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要利用好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學界已經認識到三要素對于振興鄉村的重要性,并對其展開了相關研究。
首先是對資本要素的研究,鄉村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注入,“資本下鄉”通常是指工商企業資本進入農村從事農業經營,進行土地整理、土地流轉和新農村建設等活動 。支持者認為,鄉村振興其實非常需要社會資本的介入,沒有外部資本的介入,農村的荒山可能一直荒著,而吸引外部資本的投入改造,鄉村則可以得到發展 。反對者認為,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存在盲目性,這種盲目跟從行為勢必會對投資地的農業發展、農村社會、農民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保持中立的學者認為工商資本下鄉對農村發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促進了由城市到鄉村的要素流動,另一方面也可能侵蝕國家目標和農民利益 。
其次是對人才要素的研究,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支撐人才和農業電商領域的人才,這些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是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加強鄉村人才建設,不僅要培養造就和開發鄉村本土人才,更要鼓勵和引導各界人才回歸鄉村,重用賢才,培育新鄉賢和“兩委會”干部人才 ,從而建立以本土人才內部塑造與外部人才吸納引進相結合的雙重人才動力機制, 使美麗鄉村留住人才、善用人才,從而推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 。唯有切實地將人才理念放在關鍵環節和重要位置,從思維觀念上重視人才、培養人才,使人才得以發展,才能取得鄉村振興的切實效果并形成長效機制 。
再者是對土地要素的研究,長期以來,農村土地的生產剩余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農村的土地制度與政策也被視為穩定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唯有加快土地規范流轉、實現農民財產性增收、保障農業現代化目標順利完成,才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我國農村建設用地所占比重很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分為三類:農村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農村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 。必須以“三權分離”作為未來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基本點,確保農民對土地長期甚至永久的承包權,明確土地承包權的物權屬性,使廣大農民成為真正的土地流轉利益主體 。
綜上所述,學界已經認識到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對于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性,但并沒有從要素融合的角度進行闡釋,只是講資本、人才、土地單要素各自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首先是針對資本下鄉的研究,雖然學者所處立場不同,但只是強調資本要素的作用,鮮有論及資本要素與其他要素的關系。其次是對人才要素的研究,鄉村發展的確需要本土與外部兩種人才相互合作,但是只有人才不能帶來鄉村產業振興,人才要素需要與其他要素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再者是對土地要素的研究,農村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土地流轉速度,一方面使農民成為土地流轉的利益主體,另一方面為產業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但是僅有土地資源無法實現鄉村產業發展。我們不否定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但是三要素在鄉村發展中不是割裂開來的,實現有機融合才能帶來鄉村產業振興。筆者所在團隊在長沙潯龍河村調研時發現,在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中,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互為條件、有機融合,從而使潯龍河生態、教育、文化、旅游與康養五大產業發展興旺。
潯龍河村位于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由雙河村與紅花村合并而成,人口總數3600多人,土地面積14000多畝,原先是一個交通閉塞的省級貧困村。2009年鄉賢柳中輝返鄉發展鄉村產業,以鄉賢資本注入為突破口,通過打造輕資產運營模式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充分融合資本、土地、人才三要素,實現了生態、教育、文化、旅游與康養產業興旺發展,使潯龍河村成功擺脫貧困,成為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的樣板村。本文將通過潯龍河村的成功模式揭示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從而為理解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一個解釋框架。
二、資本、土地、人才三要素的有機融合
我們所講的要素融合,并不是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實現有機融合的過程。土地資源吸引資本下鄉,資本主導鄉村產業發展,人才服務于產業振興。只有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相互支撐、有機融合,鄉村產業振興才能從規劃到落地。潯龍河村十年的鄉村產業發展探索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要素融合的現實路徑。在此基礎上,鄉村發展產業興旺成為可能。
(一)資本下鄉占主導地位
鄉村產業發展關鍵在于資本下鄉,在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中,資本下鄉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鄉賢資本下鄉;二是打造輕資產運營模式,吸引工商資本下鄉。一方面,資本下鄉發現鄉村價值,進一步將其轉化為可以賺錢的產業,目的在于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資本下鄉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資金、人才與技術,實現鄉村產業發展,進而改變鄉村衰敗的面貌。
1.鄉賢資本下鄉
改革開放以來,每個村莊都產生了一批鄉賢,他們在城市里發展好了,懷著對家鄉的情感認同,帶著資金、技術與資源回到家鄉反哺村民,潯龍河村的柳中輝就是這樣一位返鄉企業家。他最早在本地鄉鎮企業汽車改動廠做銷售員,年紀雖輕但業務量最大,是廠里的銷售冠軍。企業改制后柳中輝辭職,成功轉型進入房地產行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其父親因病去世,在家陪母親的日子里,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家鄉的窮苦現狀使柳中輝做了回家鄉發展的決定。房地產公司股東們堅決反對,普遍認為發展鄉村產業困難,擔心投入資金無法盈利。對家鄉的情懷使然,柳中輝不顧反對毅然踏上返鄉之路,并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舉為村支部書記,立志發展鄉村產業帶領村民擺脫貧困。
柳中輝返鄉初期,投入三個億的啟動資金。首先開發潯龍河村東部,建立農家樂、生態農場發展鄉村旅游業。但是這種小體量的鄉村旅游,占據的不是重要資源,游客到來無非是打打牌、釣釣魚、吃吃農家飯,缺乏游客吸引力度,缺少回頭客帶來可觀效益。柳中輝返鄉發展初期,由于對農村農業不熟悉,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境,投入的資金變成沉甸資產。但柳中輝沒有放棄,依然堅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在經歷一段難熬的歲月后,抓住鄉村振興的機會,重新調整產業發展的方向。
基于對家鄉的情感認同,柳中輝致力于發展鄉村產業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基于鄉村熟人社會的道義,柳中輝在產業發展中最大程度考慮村民利益。潯龍河村的文化團長講“原先在村里,柳書記發了工資,都是分給下邊的人,自己一分錢不要?!惫镜墓芾碚咭约皢T工,對柳中輝也是稱贊有加。村民更是如此,稱柳中輝為“心中的太陽心中的神”,被柳中輝的個人魅力所吸引。但作為一名具有資本理性的企業家,在鄉村旅游業發展動力不足、鄉賢資本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之際,企業家對于利益的追求及其敏銳的投資眼光,對接當前流行的輕資產概念,使柳中輝也產生輕資產運營產業的想法,通過建立平臺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共同促進潯龍河村的發展。
2.輕資產運營模式吸引工商資本下鄉
潯龍河村產業發展要實現優化升級,向平臺化、集團化方向轉變,僅鄉賢資本的投入是不夠的,柳中輝成功運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建立合作平臺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發展鄉村產業。潯龍河村作為項目開發商,引進項目合作商與平臺運營商,利用平臺思維做資源整合。通過多元化合作,一方面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為產業后續的運營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
柳中輝利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建成平臺吸引工商資本帶著資金、項目來進行合作,除卻其個人魅力的吸引,還有以下三個影響因素。首先,潯龍河村的區位條件是其天然優勢。潯龍河村位于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處在長沙縣“一心三片”中經濟核心區東北部,車程至長沙縣城15分鐘,至黃花國際機場、長沙市區、長沙高鐵站均在30分鐘以內,交通條件便利。其次,企業合作關鍵在于資源互補。潯龍河村經過前期的探索,發展模式逐步成熟。對于項目合作商而言,一是節省了前期探索耗費的時間;二是合作伙伴經過實地考察,潯龍河村擁有可延展項目,有利于雙方合作發展。最后,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作為項目開發商,與項目合作商實施完美配合,合作商需要潯龍河村的平臺,潯龍河村需要合作商的資金與項目,雙方利益需求相同能夠達成完美合作。
通過輕資產運營模式,建立合作平臺,潯龍河村引進各類企業商戶200余家,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集群業態。生態產業與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構建了生態城鎮的標準化模式。基礎教育產業與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合作,為潯龍河發展帶來人氣。兒童主題公園引進湖南金鷹卡通麥咭品牌,打造麥咭啟蒙島鄉村兒童游樂園項目。北京星光集團投資潯龍河村文化產業,是我國唯一國家級電視節目制作基地。旅游產業與嘉兆國際進行合作,突破傳統限制形成了“文旅+”的新模式,為潯龍河村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叼B產業與泰禾集團合作,泰禾作為地產的上市企業,打造了泰禾院子產品IP,通過合作使長沙院子在潯龍河村成功落地。潯龍河村與各領域排名靠前的企業進行合作,每個企業品牌IP都自帶流量,通過相互合作進行產業資源整合,形成IP相互導流,再創造出新的IP。如柳中輝所講“明星跟明星結婚再生出明星孩子”,企業與企業強強聯手,從而在全國輸出潯龍河村產業發展的成功模式。
3. 資本主導下的鄉村產業興旺
資本主導鄉村產業的發展,資本下鄉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通過鄉賢資本下鄉以及輕資產運營建立合作平臺,與項目合作商相互合作,潯龍河村形成了“教育產業為核心、生態產業為基礎、文化產業為靈魂、康養產業為配套、旅游產業為抓手”的產業格局。
教育產業為核心,在基礎教育方面,潯龍河村引進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從2018年開學已經有幾百名學生入校學習,為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帶來康養、娛樂、旅游的消費人群;成功打造江蘇省教育局批準的研學基地,開展學生戶外拓展素質教育;建成鄉村振興培訓中心,對公司員工、企事業團體等進行交流與培訓,承接鄉村振興的大型會議。生態產業為基礎,打造現代農業,包括有機蔬菜、體驗農耕等項目;啟動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打造規模農業;建成農業教育平臺,培育新農人、職業農民等為鄉村振興輸送人才。文化產業為靈魂,成功打造田漢文化園與田漢藝術小鎮,建設以戲劇為主體的劇場、工作室,為其量身定制戲劇文化??叼B產業為配套,融合長沙院子、康養酒店、康養管理中心,集養生與養老于一體,發展康養醫療,打造舒適老年生活品質。旅游產業為抓手,建成占地400多畝的櫻花谷生態園,園內設有觀賞用的玻璃棧橋、點狀式的游樂設施,引進與人親近的萌寵小動物,增強游客的吸引力,豐富游客的體驗感。
潯龍河村形成了生態、教育、文化、旅游與康養的五大產業布局,關鍵在于實現了產業閉環。產業閉環的前提是產業鏈的完整、產業業態的豐富。大部分鄉村旅游業紅火一陣便銷聲匿跡,主要還是由于業態單一,不利于自身可持續發展。而潯龍河村不斷總結經驗,豐富鄉村的產業業態,并進行后期的專業運營,從而形成產業閉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柳中輝返鄉投資發展鄉村產業,原動力是家鄉情懷、鄉愁羈絆,這是潯龍河村發展的第一步。同時柳中輝作為一名企業家,其資本理性不容忽視。因此在追求鄉土情懷的路上,資本理性促使柳中輝思考如何維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柳中輝緊跟業內發展方向,運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建立合作平臺,吸引工商資本來潯龍河村合作,形成生態、教育、文化、旅游與康養五大產業格局,共同呈現了潯龍河村產業興旺的景象。
(二)土地資源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
土地資源是吸引資本下鄉的關鍵,資本下鄉必然面臨土地流轉與集中的問題。資本下鄉企業作為土地的經營方,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土地流轉的目的在于獲取土地的經營權, 挖掘土地的高效價值。國家出于對農民利益的考慮,支持工商資本下鄉的同時也對其進行嚴格約束。工商資本下鄉不是做客而是安家,只有與土地資源結合在一起才有用武之地。工商資本根據潯龍河村實際情況,在2009年提出進行土地改革的構想,通過土地確權、土地流轉以及村民集中安置,獲得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用地。
1.土地確權
土地確權服務于土地資本化,根據這個邏輯,土地資源變資本,前提是權利邊界要清晰,權利和資源要對等。土地確權包含兩方面內容,首先是土地所有權,潯龍河過去的土地所有權是以村集體為單位,但實際分配是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潯龍河村有十三個村民小組,柳中輝帶領村小組長進行土地確權,明確土地由村集體所有確權到組集體所有,將土地所有權確定到組。其次是土地經營權,經80%以上村民簽字同意,將經營權回收到組。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柳中輝與村小組長完成土地確權工作。
潯龍河村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目的是推動村里土地流轉,從而順利進行產業項目建設。明確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村集體所有,權利邊界清晰,企業用地直接對接村小組,組長工作有力度,減少了企業與農戶直接談判的成本,為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節省了人力物力與財力。
2.土地流轉
潯龍河村共有土地14000多畝,分為農地、坡地、水塘等不同類型。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對村里農地、林地等進行流轉。流轉農地1400畝,按照600斤谷每畝每年的糧食保護價進行計算,每畝農地的流轉價格是1000-1200元。出現村民農地栽種經濟林的情況,采取的措施是先進行補償再流轉,每畝補償9360元。流轉林地約1000畝,林地流轉價格是3600元每畝。全體村民參與土地流轉,這對村民來講是好事,不僅使被拋荒的土地得以重新利用,而且流轉的土地能給村民帶來可觀利益。
潯龍河村進行土地流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難免會有不肯配合的村民。因此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除了依靠市場機制,還需要依靠鄉土人情。陳礦石是潯龍河村人,擔任企業協調部經理,主要負責協調村里土地問題,獲得產業建設用地。村里進行土地流轉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陳礦石講:“土地流轉很多都與拆遷有關系,遇到難纏的人家,上門勸說不低于二十次的,還要發動其親朋好友一起,春風化雨般的勸導。”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做事情講究人情、面子。村里人有難題會找陳礦石幫忙,陳礦石樂于幫助鄰里鄉親,助人為樂的同時也有利于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總之,土地流轉使村民獲得利益,流轉的土地則為產業發展提供用地保障。
3.村民集中安置
南方村莊素有分散而居的傳統,如此一來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潯龍河村產業的整體開發需要村民集中居住,從而節約出土地資源發展鄉村產業。實行集中居住需要對產業規劃內的村民房進行拆遷,按照長沙市拆遷安置103號令,要對拆遷村民進行新房分配,分配標準是1-3人戶按21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基準分配,每增加一人增加70平方米建筑面積。對無子女、無生活來源以及五保戶的特殊人群,分得70平方米的電梯房。潯龍河村通過實施集中安置,節約出建設用地340畝,將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在空港城進行異地置換,通過土地收益返還,每戶可得40萬元的補償。
村民集中安置區按照:“前臨街道下有門面,后有院子旁有菜地”進行設計。每戶一樓作為門面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業步行街,村民可以利用門面房進行創業,也可以用于出租,按照房屋面積不同租金為每年2-4萬元。每戶配套建設自家菜園,解決村民吃菜問題。潯龍河村對村民的集中安置,保障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潯龍河村的村組長黃興國講:“六七十歲的老人外出打工困難,如今國家補貼加上門面房出租,柴米油鹽生活足夠,獨居老人也能夠獨立養老。”潯龍河村的集中安置以村民利益為出發點,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有利于產業的整體發展。
總之,土地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工商資本主動參與農村土地改革,是潯龍河村產業項目成功落地的關鍵。土地資源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需要在規劃政策、用地政策方面實現突破。潯龍河村徐宏勛書記講:“規劃把農村資源管的太死,如今的鄉村振興戰略沒有土地指標,資本下來干啥?!辟Y本下鄉發展產業需要土地資源支撐,政府要支持工商資本改革創新。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工商資本參與農村土地改革,通過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與村民集中安置等措施,以農民利益最大化為準則,一方面獲得產業發展用地,可以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合理進行土地資源配置;另一方面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從而獲得經營收益帶領村民富裕。
(三)人才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
資本下鄉發展鄉村產業需要人才,人才是鄉村產業興旺的保障。鄉村產業發展不僅需要鄉村本土人才,而且需要高學歷的城市專業人才,兩種人才發揮各自所長,共同助力新時代的鄉村產業振興。
1.鄉村本土人才
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初期,鄉村本土人才發揮主導作用。鄉村本土人才可以分為以鄉賢為主體的智力密集型人才和以普通村民為主體的勞動力密集型人才。智力密集型人才主要體現在帶頭領導、村企關系協調、村組治理、產業管理等方面;勞動力密集型人才則主要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物業、保潔等勞務服務。
潯龍河村的帶頭人柳中輝是最典型的鄉賢人才,他作為本土人才帶著資本、團隊和管理經驗返鄉,是潯龍河產業發展的設計師,帶領潯龍河村產業走過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進行頂層設計,目標是將潯龍河村打造成歐洲標準中國特色的生態藝術小鎮。第二階段與政府打交道,了解產業發展政策,完善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第三階段導入發展資源,形成輕資產運營模式,吸引工商資本投資與合作,豐富潯龍河村產業業態。第四階段抓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從而形成產業發展的標準。
在柳中輝的堅守與探索下,經過四個階段的發展,潯龍河村模式最終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出臺后,柳中輝又致力于對外輸出潯龍河村發展模式,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樣板。同時,在柳中輝的帶動下,更多本土人才參與到潯龍河產業發展中。
潯龍河村的陳礦石目前擔任潯龍河生態有限公司協調部經理,主要負責村企關系的協調工作。潯龍河產業發展與村莊關系密切,涉及房屋拆遷、土地流轉、村民利益糾紛等各方面。陳礦石80年代在鄉鎮企業汽車改裝廠工作,擔任辦公室主任十多年,在村里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具備勝任村企協調工作的條件?;诖?,柳中輝三次邀請陳礦石參與到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陳礦石于2011年加入生態公司。作為企業與村莊關系的協調者,陳礦石有自己的工作之道,“對于領導,我做事可以不上報,在公司從不知道走程序是怎么回事,用錢的話財務必須馬上給,剛開始他們有意見,后來形成了工作默契?!辈煌诂F代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生態公司默認本土人才的工作規則。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有其固有的生活準則?!罢f普通話的人干不了這事”,外來人無法將鄉土人情融入工作,工作開展困難。而陳礦石深諳鄉村的人情世故,利用熟人社會的特征,將工作嵌入鄉土人情,巧妙解決村企問題服務于產業發展。
譚伯愷作為潯龍河村大沖組組長,在村組治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譚伯愷是村里的老黨員,原先在村企擔任廠長,退休后自己做汽修廠老板。柳中輝返鄉發展鄉村產業,譚伯愷積極支持,將柳中輝發展為黨員,助力柳中輝當選村書記。在進行土地確權工作時,譚伯愷所在的小組,戶代表優先表決,百分之百支持潯龍河村的項目建設。涉及村民房屋拆遷補償、利益分配時,整個小組沒有利益糾紛問題產生,譚伯愷組長治理有效保障了潯龍河村的產業發展。
黃建國是潯龍河村時光瀟湘項目部的負責人,是潯龍河產業發展項目管理的人才。黃建國最早做建筑泥工,后來到城里承包建筑工程,隨著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以及自身年齡的增長,深感在外做事情的不容易,于2009年跟隨柳中輝回到潯龍河村。黃建國發揮建筑方面的優勢,在時光瀟湘商業街事業部,負責工地建設相關事宜,為項目建設的整體推進做出了貢獻。
潯龍河村除了生態公司,產業發展還需要物業、保潔等公司作為配套。這類公司對員工技術層面要求低,主要招納勞動力密集型人才,以貢獻勞動力為主,為潯龍河村普通村民參與產業發展提供了機會。在鄉賢柳中輝的帶領下,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本土人才的優勢,陳礦石、譚伯愷、黃建國作為智力密集型人才,基于熟人社會的特點、工作積累的知識與技能,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物業、保潔公司的勞動密集型人才,則通過自己勞動投身于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兩種人才發揮各自優勢,更好促進了潯龍河村產業發展。
2.城市專業人才
鄉村振興要補齊鄉村發展中的人才短板,而引進城市專業人才是便捷之選。城市專業人才憑借其專業知識能力,服務于潯龍河產業轉型升級,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運營等方面發揮了其專業優勢。在此過程中,潯龍河生態有限公司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從而使城市專業人才安心服務鄉村產業發展。
潯龍河生態有限公司共有員工77人,其中本科生及以上學歷者有71人,占整個員工比重的92%。城市專業人才引進服務于產業發展,首先資本是吸引人才下鄉的主要原因。潯龍河員工工資在整個長沙市居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并且每年有百分之十的上升幅度,對人才來講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人才下鄉之后,認可潯龍河村發展模式,適應潯龍河村工作環境,愿意留在潯龍河村發展。其次潯龍河公司有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包括授權體系、決策機制以及辦公自動化等,已經形成比較成熟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公司內部晉升制度合理,整個生態公司的人員架構,以本科畢業生居多,甚至是碩士、博士學歷的高素質人才,員工晉升渠道暢通,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潯龍河生態有限公司管理體系現代化,制度合理化,為鄉村產業振興留住城市專業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熊宇是潯龍河生態有限公司的副總,被潯龍河村產業發展模式吸引,從第二產業制造業轉型發展鄉村產業,在潯龍河產業發展規劃及招商引資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原先制造業用地規劃單一,產業規劃只需要做土地平整,而潯龍河村的產業規劃需要把保護生態放在首位,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更具有挑戰性。熊宇講:“我比較看好潯龍河的成長,看一個行業發展如何,資本往哪里跑哪里就發展好,如今鄉村振興是行業風口?!编l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對工商資本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使鄉村成為資本“投資的藍海”。鄉村振興還作為行業風口,將各行各業的人才吸引到鄉村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潯龍河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后續的專業運營是關鍵。雷書梅是潯龍河運營事業部負責人,擅長產業運營工作。雷書梅原先屬于海南呀諾達旅游公司,擔任旅游產業運營團隊經理,整個團隊有豐富的景區運營經驗,成功將多家景區打造為國家5A級風景區。潯龍河團隊到海南學習交流之際,認可雷書梅團隊的專業能力,憑借潯龍河村發展模式成功吸引雷書梅的注意。雷書梅心懷發展事業的理想抱負,2017年作為先行者到潯龍河村考察,在對其運營結構、管理思想、發展模式有一定了解后,整個團隊于2018年年底正式加入潯龍河,目標是將潯龍河村打造成全國標桿,爭取成為全國第一個授牌的全域旅游綜合體。
潯龍河村產業發展,柳中輝返鄉帶動鄉村本土人才的參與。本土人才對企業忠誠度高,憑借鄉村熟人社會的自然優勢,在協調鄉村與產業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隨著產業戰略升級的需要,本土人才存在學習能力差的短板,自身能力不再匹配企業發展速度,因此需要引進城市專業人才。專業人才學習能力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可以用專業化知識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總之,潯龍河村產業的發展,本土與城市兩種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不同類型的人才發揮其最大價值,人才價值最大化,從而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
三、結論與展望
潯龍河村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要素融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首先,資本要素主導產業發展,鄉賢柳中輝攜資本返鄉,利用平臺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資金。其次,土地要素是產業發展的基礎,通過土地確權、土地流轉以及村民集中安置等一系列措施,為潯龍河村產業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最后,人才要素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潯龍河村產業發展充分結合利用鄉村本土人才與城市專業人才,促使產業可持續發展。資本、人才、土地三要素的有機融合,呈現了潯龍河村產業振興的現實路徑,也為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學習樣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戰略的出臺引起政界、學界對鄉村發展的廣泛關注,其中產業振興被視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支撐。當前鄉村發展面臨衰敗的趨勢,資金匱乏、人才流失等因素致使農村產業空心化。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家相關部門開始進行真金白銀的投入,旨在打破鄉村振興資金缺乏的“魔咒”。但是潯龍河村產業興旺的經驗顯示,鄉村產業振興不是依靠簡單的資金投入就能實現,沒有資金不行,光有資金也不行。鄉村產業發展涉及資本、土地、人才等諸多要素的匯聚與融合,而要素的匯聚融合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實現。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是深化改革,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重構制度體系,打通資本、人才下鄉的渠道,促進資本、人才、土地等要素的有機融合,共同激活鄉村活力,實現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鄉村振興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的核心內容。
因此,本文認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質是農村改革,通過改革實現要素的集聚融合,從而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不進行改革而一味投資,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便會形成新一輪的浪費,工商資本投資會對農村過度開發進而犧牲農民的利益。實現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就要打破當前政界、學界對鄉村發展就是投入資金的普遍認知,引導其通過改革實現要素的融合,創新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疆農墾經濟》2019(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