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北省秭歸縣為例
農村缺乏人氣,缺乏建設的生力軍,農村迫切希望農民工返鄉創業,以緩解農村空心化、農村留守人員等問題,在全國是一個普遍現象。
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農村發展的生力軍,蓄勢待發,農村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面對全國3億農民工,如何幫助一部分人返鄉創業,進行新農村建設,以湖北省秭歸縣為例,探究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的途徑,以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態勢。
近5年來,秭歸縣農民工近萬名依托打工時掌握的各種資源、技術、資金、人緣等財源,回到家鄉與家鄉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他們帶回了先進的生產力,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從事特色規?;N植、養殖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實現由普通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轉變,形成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格局,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步伐的加快,中西部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改善以及新農村的建設發展,一個生機勃勃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正在興起。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秭歸縣貧困山區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有生力量,成為推動秭歸縣城鎮化、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成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有效載體。
一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成上升態勢。湖北省秭歸縣現有人口38萬人,外出務工及創業人員達8萬人,占總人口的21%,2011年統計,農民工返鄉創業6000人,至2014年返鄉創業農民工增加到1萬人,3年時間增加了4000人,年增加幅度20%,占全縣外出打工創業人員的12.5%。
二是農民工返鄉創業能夠獲得合理利潤。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是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種植業主要種植柑橘、烤煙、反季節蔬菜板栗、核桃等占返鄉務工人員總數的50%,養殖業主要是養殖生豬、山雞、山羊等畜牧、畜禽業,占返鄉務工人員總數的25%,加工業及其他行業占返鄉務工人員總數的25%,加工業如柑橘打蠟等產業在秭歸勃然興起,成為秭歸縣鄉鎮企業的龍頭產業,帶動就業人員1000多人。以種植柑橘為例,2007年,秭歸柑橘普通臍橙銷售價格為0.30元/市斤,2013年上升到1.2元/市斤,5年增加了4倍,優質臍橙如二月紅,2007年市場價銷售價為0.8元/市斤,2013年上升到4.00元/市斤,5年增加了5倍,2013年秭歸縣一個普通的的返鄉農民工種植柑橘,年收入可達4—5萬元,這樣的收益,吸引很多農民工返鄉發展柑橘產業。
三是有一批返鄉創業的領頭雁領頭創業。以秭歸縣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集農產品種植、加工、研發、出口、冷藏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以其企業負責人李正倫為首的農民工返鄉團體,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典范,總投資1.4億元為返鄉農民工家鄉創業開了先河歸縣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農產品種植、加工、出口、冷藏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各類原料種植基地7萬畝,萬頭養殖場一個,開發了臍橙鮮果、臍橙深加工、果蔬罐頭、屈鄉風味四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在北京新發地新建了1.2萬平方米的“秭歸臍橙專賣廳”,在世界各地設立銷售網點168個。2011年在西楚工業園投資4180萬元建成柑橘綜合利用產品生產線,建筑面積1872平方米,配套自主研發設備30臺套,年加工處理鮮果3萬噸,可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
以29歲的秭歸返鄉農民工女青年屈衛衛養七彩山雞為全縣創業之星的典范,屈衛衛返鄉養七彩山雞采取“孵化——養殖——銷售——發展——推廣”一條龍的規模經營,在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她辦起了“秭歸雄鷹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50多戶村民加盟,出售七彩山雞雞苗、成雞、種蛋年產值50余萬元,并榮獲秭歸縣“十佳創業之星”稱號,在該縣周邊有100余名返鄉青年在她的帶領下從事七彩山雞養殖項目。
以湖北秭歸新亞交通設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的鄭家源為首的返鄉創業先鋒,將市場拓展到五峰、鶴峰、建始等地,開始的他的創業之路。鄭家源是秭歸縣梅家河鄉京丈坪村村民,先后在廣東東莞五金廠、武漢海爾集團分公司、山東臨邑新亞交通設施有限公司打工,打拼20多年,如今他回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為何農民工返鄉創業呈上升態勢?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一是農村勞動力輸出地創業環境的改善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最大的拉力。秭歸縣農村在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方面都有低成本的優勢,并且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改善,已基本具備承接一些產業轉移的條件,有資金有技術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二是農民工的根基在農村。他們生長在農村,對農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十分的眷念,對家鄉的父老有著特殊的情懷。三是國家對“三農”給予大力支持。有了好的政策支持,一部分農民工在權衡利弊關系后,一旦返鄉創業比在城市發展更有利潤空間,能夠體面勞動,尊嚴生活,能夠獲得合理的利潤與收益,他們便義無返顧地回到農村創業。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凸顯。
大量農民工返鄉創業步伐正在明顯加快,它打破了農村勞動力長期向城市和發達地區單向轉移的舊格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增加,帶動了當地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又吸引了一批人返鄉就業,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流動方向逐步呈現出雙向流動的局面。
當下,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因受到資金、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其返鄉創業的熱潮還有待進一步激發。
從主觀方面探究農民工返鄉創業難題,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占地方產業比重小。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人員比重少,秭歸農村勞動力嚴重缺失,以秭歸縣歸州鎮為例,柑橘收獲季節,缺失勞力達 7萬多個,亟待農民工返鄉幫助家鄉收獲柑橘。二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抵御風險能力差。農民工返鄉創業若遭遇自然災害或者市場波動,對他們的創業所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如2008年秭歸縣突發冰雪災害,種植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柑橘受到嚴重凍害,柑農收入入不敷出。三是農民工返鄉創業不成規模和氣候。從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來看,他們大多是單打獨斗,沒有協會組織,沒有抱成團去搶占市場,至此,返鄉農民工發展的成果及產品附加值低。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原因分析。
秭歸縣大多數農民工創業屬于生存推動型創業,由于知識和技能有限,對機會發現和把握能力相對不足,可用于投資的資金有限,使他們難以產生強烈的創業動機,從客觀方面探析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其表現在融資、場地、用工、交通、市場、銷售等五個方面。
1、融資、貸款問題。返鄉創業農民工雖然積累了一定資金,但流動資金、發展資金短缺和貸款困難,已成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普遍面臨的最大障礙,80%的返鄉農民工認為回鄉創業最缺的是資金。在投入的資金來源總額中,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自有資金、私人借款占大部分,政府和銀行支持的資金不到1/3。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務滿足不了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需要。
2、土地、場地問題。秭歸縣很多農民工剛返鄉創業大多是租用廠房或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進行生產運營,但這對正規化作業和日?;芾矸浅2焕斵r民工返鄉創業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生產經營時,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問題。回鄉創業人員用地存在嚴重困難,地難批問題嚴重地限制著企業的規模生產。
3、組織問題。秭歸縣沒有中間組織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幫助,如發展柑橘產業,需要土地流轉、柑橘合作社的承辦等政府支持的力度有限,而超小規模、分散的小農經濟難以對抗國內外大經濟體的競爭,而創業又得經過復雜的審批程序。目前政府對農民工創業的補貼等支持只能說是輸血,要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就必須有農會等民間組織來推動。
4、基礎設施問題。秭歸縣鄉村普遍存在水、電、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需求的問題。道路過窄、路況不良、通信設施差、信息不暢通等問題,導致交通運輸成本高,產品交易周期拉長等問題,無形之中增加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投資附加成本,降低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5、勞動力及用工問題。秭歸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多數是個人行為,家庭式的創業模式,單槍匹馬地干,勢單力薄,管理、營銷、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難招,已成為返鄉人員創業的障礙?;剜l創業者大多農民出身,創辦的實體大多屬微利項目,生產結構以勞動密集型和手工操作為主,產品科技含量偏低,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困難,發展種植業同樣存在科技含量,內地勞動力工資待遇也增加了,比沿海低不了多少,其返鄉創業用工同樣存在難題,加之創業的生活水準、環境和物質文化條件等缺乏競爭優勢和吸引力,導致外地技術人才和優質勞動力不愿來,本地技術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則向外流失。
三、解決問題的途徑。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黨對農村扶持政策的強化,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將成為秭歸縣農村未來的趨勢與走向,大有蓬勃發展之勢。秭歸縣政府及各級組織因勢利導,對返鄉農民工給予積極地引導與支持,將會有給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1、審批。開通“綠色通道”。地方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業或領域外,均允許進入,鼓勵、支持回鄉創業農民工平等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改組和公用設施、基礎設施、社會公益性項目建設,興辦家庭農場,農村經濟合作社等。降低工商登記門檻,允許回鄉創業農民工的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在符合安全、環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同時,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制度,簡化審批程序,為農民工回鄉創業開通“綠色通道”。
2、融資。推出貸款貼息制度。銀行對農民工創辦的符合農業產業化貼息條件的企業,適當降低貼息審批條件,優先給予貼息;對農民工在貧困地區創辦的企業,符合扶貧貸款貼息條件的,優先給予扶貧項目貸款貼息。同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拓寬農戶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覆蓋面,放寬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積極給回鄉農民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期內由財政按規定予以貼息。
3、待遇。農民工返鄉創業要與外地客商同等待遇。政府要對農民工回鄉創業者,在登記注冊后給予至少3--5年扶持期,扶持期內參照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規定實行稅費和小額擔保貸款優惠。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適當提高營業稅起征點,對不征營業稅、增值稅的回鄉創業農民工不再征收個人所得稅。符合有關條件的,要按規定享受國家和當地扶持發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
4、場地。政府應該允許把集體建設用地用于農民工回鄉創業。引導和鼓勵回鄉創業者利用閑置土地、廠房、鎮村邊角地、農村撤并的中小學校舍、荒山、荒灘等進行創業。通過建立農民工回鄉創業基地,發展創業園區、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商業街、商貿城等,解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經營場地。鼓勵各類開發區、工業集聚區和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創業服務,引導回鄉創業者集中經營、聚集發展?;剜l創業農民工創辦符合環保、安全、消防條件的小型加工項目時,允許在宅基地范圍內建設生產用房。
5、信息與技術。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特別是縣、鄉(鎮)政府要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公共服務,通過建立創業信息發布平臺,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傳送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類市場信息,加強對回鄉創業者的信息服務;依托當地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幫助創業者同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建立經常性聯系,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6、創業與培訓。地方政府要組織對回鄉創業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依托現有機構成立回鄉創業農民工指導(服務)中心,免費為創業農民工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小額貸款、政策咨詢等服務,提高其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組織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立志回鄉創業的優秀農民工到省內外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學習鍛煉,幫助他們拓展創業思路。
(作者系湖北省秭歸縣司法局歸州司法所所長)
來源:第八屆縣鄉干部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