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余培發: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 作者:余培發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11 錄入:吳玲香 ]

為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建設,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筆者于20145月上旬至6月下旬,先后深入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的大通、大觀、一立、天星、世陽等鄉鎮,走訪當地干部群眾和參與建設的業主,并采取現場察看、座談討論等方式,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園區建設基本情況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是南充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建設的示范片核心區覆蓋我區大通、大觀、一立、花園、木老、石樓等6個鄉鎮91個行政村,幅員面積200平方公里,涉及耕地面積74229畝、人口8萬余人,后加進世陽、天星、河西、曲水4個鄉鎮48個行政村,現為10個鄉鎮139個行政村。自20108月園區建設啟動實施以來,在嘉陵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級相關部門和有關鄉鎮已做了大量工作,使園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園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44月底,已成片打造柑橘、檸檬產業基地1.5萬余畝,建成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1.5萬畝、高標準糧油生產基地5000畝,新建種豬核心場1個,建成標準化萬頭生豬養殖小區7個,吸納養殖大戶入園360戶,年出欄生豬達53萬頭。園區內已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49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戶。培育和發展了綠康果蔬、榮天檸檬、橙緣柑橘等專業合作社85個,帶動農戶入社達9580余戶。

()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得以改善。通過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財政投入、鼓勵金融擔保扶持等方式,先后籌集資金1.3億元投入示范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田、路、水、電“四網”配套?,F已在園區新建鄉村水泥路51.33公里、安全飲水設施341處、戶用沼氣池1536口;修建排灌渠143公里,提灌站15處;完成土地綜合治理1.6萬畝;在園區內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鋪設排灌管網8.3公里,機械化節水噴灌達8000畝。建成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1000畝、聯棟展示大棚200畝、智能育苗大棚20畝;蔬菜聯棟大棚普遍配置地暖、起溫器、霧噴等設備。利用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組建和培育了高瑞福農機專業合作社,已購置旋耕機、植保機等農業機具240臺套,基本實現耕、種、收和植保全程機械化。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在園區創建了“三鏈”合一、“三效”融合的發展新模式,即以優勢特色農業為載體,圍繞產業鏈,突出生態鏈,形成循環鏈,通過促進“三鏈”融合互動,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統一。同時,按照“10頭生豬還填1畝生態果()園”的要求,利用大型沼氣設施處理畜糞尿,采用滴灌、噴灌方式灌溉果園、菜園,引進推廣生物發酵技術產出有機肥料作為種植基地底肥,實現了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循環利用;廣泛推廣運用生物、物理殺蟲技術,在示范園區統一安裝和使用殺蟲黃板、太陽能殺蟲燈、電能殺蟲燈、性引誘劑、捕食螨,嚴格投入品管理,做到了確保殘留物不超標。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建設現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建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園區規劃需要完善。隨著嘉陵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工業園區的拓展和南充化學工業園區的建立,木老鄉和花園鄉原規劃建設伏季水果基地的部分土地將被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占用,河西鄉原規劃建設蔬菜基地的土地已不再適于種植時鮮蔬菜,應將這些規劃建設指標調整到其它相鄰的鄉鎮中去。同時,區上引導業主在世陽鎮建設的蔬菜基地,目前還顯得比較零散,今后應嚴格實行統一規劃,徹底轉變發展方式,做到集中成片規模發展。

()農業勞動力素質偏低。近年來,由于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村大批年齡在45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向二、三產業流動轉移,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中50歲以上人員占到了80%以上,60歲左右的農民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后,留下老、弱、婦、幼,素質參差不齊。這些人員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勞動能力偏弱、技術接受能力不強,對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措施不能完全落實到位。

()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園區建設內容較多、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多,而國、省項目資金到位較慢,地方配套財力又極為有限,無論是對于產業發展或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都顯得有些不足,不能滿足園區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區上引導業主在世陽鎮所建的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根本就沒跟上。

()管理手段相對滯后。目前,園區內的少數業主進場后虎頭蛇尾,轟轟烈烈搞“圈地”,而“圈完地”后卻無人管理,使園區建設和發展處在“半游離”狀態;園區的資源整合、關系協調、品牌打造、招商引資等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產業發展質量不高。由于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較少,現有園區產業基地雖已初具規模,但目前還處于簡單種植和養殖階段,產品品牌效應還未形成,多數鮮活農產品只能直接進入市場銷售,不能加工轉化增值,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建設用地矛盾突出。示范園區實行種養業循環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特別是要占用基本農田建設果園、占用耕地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和倉儲物流等生產設施,這與耕地保護政策不完全相吻合,但又不得不占用,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礙。

三、今后工作的幾點思考

要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嘉陵園區建設,今后主要應從以下十個方面作出積極努力:

()盡快完善發展規劃。區上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農業裝備、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發展規劃。在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時,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總體要求,采取“一線一品”或“一鄉一品”、“幾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將原木老鄉和花園鄉規劃建設的伏季水果基地向曲水等鄉鎮轉移,將原河西鄉規劃建設的蔬菜基地向世陽等鄉鎮轉移,確保建設任務不減、面積不減。同時,應充分尊重農村基層干部群眾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意見,使各鄉鎮要發展的產業,與當地的土壤、氣侯、光照、水質等條件相適應,確保在發展中不出現異常情況。

()抓好農民技能培訓。區級農技推廣部門和園區所涉鄉鎮人民政府,要把農民生產技能培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依托區、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特聘的專家團隊,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反季節蔬菜種植、果樹修枝施肥和成規模畜禽養殖等技能培訓,并大力向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以及畜禽品種改良和疫情防御等現代農業適用新技術,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能。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原則,積極爭取國、省扶貧開發投入項目,引導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繼續加大地方財政投入,進一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完善園區生產性服務設施,盡快改變園區內部分地方交通、水利、排灌等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同時,對已建基礎設施,應建立健全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提供管護保障。

()健全園區運行機制。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要求,明確園區建設的責任主體,創新園區建設的運行機制,打破政府大包大攬的建設格局,形成政府推動為主、部門支持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園區建設機制。繼續運用“競爭立項、以獎代補”的辦法,采取“誰建、誰管、誰受益”的方式,充分調動業主投資建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的積極性。利用涉農項目資金和地方財政投入,對業主建設的基礎配套設施給予不超過投資總額50%的獎補,堅決杜絕以參與園區建設為名套取國家項目資金的業主進場。著力在引進信譽好、實力強的業主上下功夫,根據園區建設需要,積極招大引強,加大龍頭企業對基地的帶動作用。適當提高準入條件,堅決杜絕“圈地”而不作為的現象發生。建立業主退出機制,對前期入場的業主實行信譽考核,對履約較差的可按相關規定終止合同,令其退出園區。健全農民參與園區建設機制,采取土地折價入股參與分紅、二次分利等辦法,激發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建立業主、農戶和龍頭企業的長效聯結機制,使園區真正成為三者利益的共同體。

()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從本地的自然資源狀況、農業生產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出發,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強力打造綠色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品牌。大力推廣“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標準+市場”的生產經營模式,著力構建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機制,積極支持發展一批營銷型、科技型、服務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無公害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鞏固發展現有優勢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采取“訂單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方式,把周邊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形成規模化生產格局。堅持以效益為中心,開辟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加工、包裝、貯運,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品增值,逐步把示范園區建設成為能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和農民致富的有效載體。

()化解建設用地矛盾。切實做到耕地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避免一味強調耕地保護而忽視耕地的綜合開發利用,導致有限耕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應把上級下達的土地掛鉤、土地整理項目指標多給園區建設鄉鎮,以保證園區內的良繁、加工、倉儲、物流等非生產性建設用地的需要。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從實際出發,對園區內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糞尿和污水作無害化處理,防止其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要在園區大力推廣“豬—沼—菜”、“豬—沼—果”等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模式,實行精菜賣錢,下腳菜喂豬,豬糞尿作沼氣原料,沼氣作生活燃料,沼液作蔬菜、果樹肥料,既減少廢棄物排放、避免污染環境,又循環利用資源、節約生產成本、保持環境整潔。

()積極開拓農產品市場。在糧油、蔬菜、水果等主要農產品產區,集中力量建好產地批發市場,特別是要注重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加快以批發市場為中心聯絡各個收購網點的市場體系建設。要把鄉鎮供銷社、農業服務中心等機構組織起來,使其成為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公司。同時,要積極培育和扶持農產品流通中介服務組織,更多地依靠中介服務組織把農產品賣出去。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廣大農戶和承包業主解決好鮮活農產品的“賣難”問題。

()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按照“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利益均沾,互惠互利”的原則,著力引進幾家技術設備先進的糧油、水果、蔬菜加工企業,來加快園區內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制造出大量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去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以逐步提高園區內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并促進特色農產品生產的穩定和發展。

()形成園區建設合力。區委、區政府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應進一步高度重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應保持持續不變,對示范園區建設的支持保障措施應更加有力。為滿足園區產業發展技術指導的需要,區委、區政府應為區農牧業局足額配備農業科技人員。為使園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在建設中應積極推廣大通模式。同時,應把此項工作作為區級相關部門、有關鄉鎮最核心的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定期檢查,跟蹤考評,逗硬獎懲,對在園區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重獎,對任務完全不好的單位和個人應嚴肅追究責任。區級各相關部門和所涉鄉鎮黨委、政府應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推進此項工作。通過上下齊抓共管,進一步形成園區建設合力。

(作者簡介:余培發,男,196310月出生,四川南充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現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政協常委、經濟委主任兼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會員、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經濟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振興東北工作城市顧問、中國當代農業高級專家、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理事和四川省南充市第四屆社科聯委員。)

來源:第二屆“隆平國際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A级片在线观免费观看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Av特级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