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部分地區的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跨界融合有了初步起色,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模式。在這種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大力走向六次產業,正當其時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我們過去常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那么,我們今天則要說,只有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才有農業現代化,農民才能真正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才能擺脫低效封閉的傳統農業。
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表明:發生在第一產業的增加值所占份額很小,絕大部分增加值發生在第二、三產業。我國工業和服務業這些年發展迅速,實力顯著提升,部分地區的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跨界融合有了初步起色,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模式。在這種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大力走向六次產業,正當其時,大有可為。那么,我們如何助推農村經濟走向六次產業?
一是推進農業與工業的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增收鏈,是推進農業與工業融合發展的關鍵之舉。要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產業鏈、價值鏈呈前延后伸融合發展態勢,從而提高農業的附加值。
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處于局部市場飽和以及結構性產能消化期,承受著價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的“地板”雙重擠壓,制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突出。為此,我們要采取得力的宏觀政策,以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產業政策上,建議把農產品加工業當作是農業的一種自然延伸,享受國家對農業基礎產業政策的同等待遇。財政政策上,建議適當提高中央財政對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標準,且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設農產品定向生產基地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統一起來,一并規劃,配套建設;在農產品加工行業全面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工作,切實減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強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是推進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要借力現代服務業,推進農業與相關服務要素的融合與互動,挖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安全高效農業,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關鍵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鏈接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著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多類型的產業融合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建設完善的農業產業化綜合服務體系,通過發展包括農村金融、農業科技、涉農物流、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機租賃等為農服務產業,借力現代服務業推進農業現代化。
(記者 歐陽潔整理)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