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鄉鎮,我們就想到的是偏遠、貧苦。浮現在我們面前是扎著頭巾的鄉村老婦人,還有那抽著旱煙的農村老頭。他們或在黑土地里埋頭苦干,閑暇之余,還有在大馬路上曬曬太陽,拉拉閑話家常。不知是何驅使,我也來到了鄉鎮,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村姑”。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觸老百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來鎮上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要當好鄉鎮干部,要真正的做到“心里裝群眾、腦中有宏圖、手中有方法、腳下接地氣”才能合格。
每個鄉鎮干部要有一個容忍的心。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容忍是對于鄉鎮干部的必修課。每天接觸了不同的百姓的訴求,他們或著急,或憤慨,每次都是因為不滿意而來。這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給他們一個好脾氣,一個好臉色,也許是我們的一個笑容,就能讓他們平靜不少。耐心的聽他們講解,然后細心的在給他們講解,去協調每個人的情緒。
有人說,在鄉鎮工作,要有底氣,講和氣、聚人氣、揚正氣。而我想說的是,鄉鎮干部要與群眾說好五中話:以心換心說家常話,上情下達說大白話,實事求是說真話,對癥下藥說內行話,出謀劃策說股勁話。這樣才比較符合鄉鎮干部的實際。那些名詞百姓聽不懂,就等于白干了,即使是一遍遍的耐心講解,但是受專業水平所限,我們并不能很好的說明白,因此我們必須要創新,要用大白話,要用現實的例子去讓他們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
每個鄉鎮干部都是一名實干家,如果老百姓當我們是稀客,說明我們的干群關系還沒有真正的做到水乳相交。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深入群眾內部進行交流,只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里,人民群眾才能讓你坐在臺上。以心換心才能換取真心。以情養情才能得到真情。往往能夠坐在炕頭上,與百姓拉家常的干部,更容易得到民心。在鄉鎮工作,“轉化角色”是前提,“把準脈搏”是基礎,“對癥下藥”是關鍵,“攻堅克難”是重點,“腳踏實地”是保障。只有苦練基本功,扎實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到仰不愧黨、俯不愧民。
作者:鄉鎮干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