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掀起了一股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的熱潮,各省(區、市)在農業部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期間相繼開展并啟動了手機培訓工作。但是,農民手機培訓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民生工程,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地方政府和參與企業要處理好以下六大關系:
一、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農民手機培訓,要打一場新形勢下的“人民戰爭”。要政企合作開展手機培訓,能夠充分發揮各相關主體的優勢,既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又能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既能引導市場主體開拓農村市場,又能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的普及。最終形成上下聯動、政企合作、同心為民的培訓格局。在工作中,政府要把握好與市場的關系:一是政府“不缺位”,引入市場化機制,做好引導和統籌協調,制定落實好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支持企業協同配合、發展壯大;一是政府“不越位”,在堅持公益原則的基礎上,讓企業根據市場對資源的配置開展培訓,政府做好“守夜人”。因此,政府在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中的角色應該是“不缺位,不越位”,最終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體,農民主人”的培訓格局。
二、正確處理好培訓與效果的關系
通過移動互聯網,可以將世界帶進村子,將村子推向世界。它不僅可以縮小了城鄉數字鴻溝,還可以為農村打開了廣闊的市場。培訓是手段,讓農民得到實惠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要通過培訓,讓農民愿用、會用、用好。愿用就是要讓農民運用手機成為一種習慣;會用就是要讓農民運用手機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好就是要最大程度發揮手機的作用,讓農民實現便利生活、增產增收。
三、要正確處理好“要你用”和“我要用”的關系
農民手機培訓是一件好事和實事,如果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只是留在“要你用”的階段,不能將全社會、尤其是農民對手機培訓的認識如果不能提升到對對手機應用技能掌握的層面上來,形成“我要用”手機致富的內在驅動力,那么農民手機培訓就會變成一個面子工程,不能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因此,農民手機培訓對象既要覆蓋普通農民,更要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要把有培訓意愿的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復轉軍人、大中專和高中、初中畢業生等納入培訓對象,同時要加強農業基層干部、農技人員和農村青年的培訓,發揮他們學得快、帶動力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積極挖掘“領頭羊”,形成“羊群效應”,以點帶面,提高培訓效果和效率。
四、要正確處理好長期與短期利益的關系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9.1%,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3.1%,農村是互聯網的洼地,也是藍海所在。
企業要積極參與農民手機培訓,正確把握好長期和短期利益。俗話說,風物長宜放眼量。從短期利益來說,企業開展農民手機培訓,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人力、財力和物力。但企業要看長遠,參與培訓的過程,也是一個搶占農村市場的過程,借助政府搭建的手機培訓平臺,可以將企業的產品、服務下沉到鄉鎮,只要把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做好,這個平臺的價值絕對不亞于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
五、 正確處理好使力與借力的關系
從農業部積極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民手機培訓工作,去年還特意印發了通知。地方農業部門應該正確、合理引導,利用好這些市場力量,將會大大加快農民手機培訓的進程。對此,農業部門要堅持把住四種思維,即服務思維、開放思維、平等思維和底線思維。
開放思維即以開放共贏的心態歡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
服務思維即政府要為參與農民手機培訓工作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增強他們不斷強化資金、人才等投入的動力,
平等思維即注意平衡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不搞排他性條款和協議,
底線思維即要堅持公益原則,所有的培訓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不增加農民負擔。
六、正確處理好信息化與信息化應用能力的關系
十年前,中國社科院汪向東老師提出了著名的“信息化不等式”,即能力≠應用≠有效,指的就是信息能力建設的水平不等同于信息能力的應用水平,信息能力被應用的程度也不等同于由此應用而產生的效果。
農民都用上了手機,4G、寬帶等網絡基礎設施具備了,這只是信息化的基礎,但最終落地需要以手機應用能力的提升為核心。農民手機培訓要成功,最終的關鍵還是人,還是在于提升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因此,開展農民手機培訓,要與農業物聯網推廣、農業大數據應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信息進村入戶等農業信息化工作緊密結合,讓手機幫助農民發展生產、便利生產,進而發家致富。
(作者系新三農特約評論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