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之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在于基層領導干部,要真正實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摘掉貧困的帽子,需要基層領導干部甩開實干的膀子,打通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去摘掉貧困的帽子。
甩開實干的膀子,需要領導干部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創新精神。切實解決百姓急需的事情,把百姓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壓力,利用這個壓力還百姓一個奇跡。當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不能簡單地照搬,邯鄲學步不僅不能真正帶領人民群眾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反而會挫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甩開實干的膀子,需要領導干部有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的實干精神。凝心聚力就是要把群眾脫貧致富的服務之心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向往之心凝聚在一起。古人尚有“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何況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人呢!全力以赴則需要領導干部俯身進農家,巡察到地頭。就像82歲高齡的老黨員傅成玲創作的打油詩那樣:背包雨傘換農裝,扎根農戶話家常。還是當年土改勁,策籌精準富農桑。
甩開實干的膀子,還需要領導干部有持之以恒、堅定執著的執著追求。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百里之路行九十者謂之一半。脫貧攻堅亦是這樣,不可蜻蜓點水一般打上了扶貧的旗號之后就不聞不問。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更向往有一種持久的致富之路。如何行好這“百里路程”需要我們組織有方、實施有力、管理有效。
逆水行舟,一蒿放緩或許前功盡棄,只有甩開實干的膀子,方可摘掉貧困的帽子。
(作者單位:中共富順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