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是三代塞罕壩人通過54年時間的艱苦奮斗,在高寒荒漠地區,創造了讓沙漠成綠洲、變荒原為林海的人間奇跡。塞罕壩精神原指“勤儉建場,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現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同志在原精神的基礎上,提煉出了新的塞罕壩精神,那就是“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愛崗敬業”。弘揚塞罕壩精神,將該精神發揚到扶貧工作中。
一、領導領著干,躬身行之,親力親為。
曾國藩曾言“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過去五年,脫貧成為讀秒戰役,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第一次摸清了“貧困家底”,精準扶貧覆蓋全部貧困人口。五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逐年增加,去年首次突破1000億元。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離不開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躬身行之,親力親為。只有當好“領頭雁”、做好“火車頭”,才能集合班子、帶好隊伍,敢打敢拼、善作善成。
二、干部搶著干,守土盡責,敢作敢為。
提倡干部搶著干并不是提倡炒作和作秀,干部搶著干的概念也不是狹義的界定為干具體的農活,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干部該搶著干的是積極的根據現有政策幫助貧困戶謀求發展,積極的幫助貧困戶聯系銷路。“把扶貧工作當成包袱,求穩怕亂,甩不開膀子就提不起勁,自己沒動力誰也扶不起”。當前,每一項事業,都需要熱氣騰騰的氛圍,人人想干能干敢干,就會形成濃濃的進取氛圍,催生前進動力,推動爬坡過坎。扶貧工作正面激勵的考核制度,鼓勵著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放下包袱,開動腦筋,勇往直前。讓積極進取者的舞臺更加寬廣,有干頭,更有奔頭。
三、群眾跟著干,看到前景,增強信心。
今年,江西井岡山和河南蘭考縣宣布脫貧,扶貧開發40多年來中國的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最根本的要靠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精準脫貧是解決群眾日常的生活問題,尤其要注意尊重群眾的意見,以前的很多項目和脫貧方式,沒有認真征求過群眾的意見,有些人不想養殖,脫貧的方式卻“被選擇”了搞養殖業,有些家庭擅長種植,顯然脫貧的方式就更適合種植,我們要給群眾留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要群策群力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在回歸群眾的基礎上高瞻遠矚,選取擁有發展前景的脫貧方式,方能從根本上帶給群眾致富的信念,燃起脫貧致富的動力火花。
貧困地區要改變面貌,要以塞罕壩精神從治山治水這個“笨”工作上下功夫。干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林業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