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的“三農”工作,開展得相較往年更有氣勢。各類好消息形諸《井岡山報》。走進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也能更為明顯地感受到春天的浪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新型城鎮化的理念。而筆者以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可能相對容易,而做到“記得住鄉愁”,則是項重大課題,是件難事,是亟須三思而后行的系列工程。
早年讀過一篇學者文章,稱日韓農村,基礎設施很完備,生活水平也較高,文明程度更不差,但,這并不妨礙農村就是農村,城市就是城市,你走過去一看,一目了然。這樣說吧,城市喧鬧繁華、高樓林立、人流如織,但農村安詳靜謐、建筑傳統、各具特色。這名學者還分析,如此有主政者引導、也有百姓自覺的成分在。
換句話說,有特色的東西,總會容易被記住和辨識。“鄉愁”若要“記得住”,也應同理可證。清一色的小洋樓或大宅院,對于農民而言,不能說不美觀、大方和舒適。但對于一個地方,可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就沒有了唯獨屬于自己的ID(身份證)或者DNA(基因),從而也就失去了“記得住鄉愁”的文明密碼,無法找尋解鎖記憶的途徑,也就使得“鄉愁”不再有任何依憑或載體。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建筑是一部石頭史書。”鄉愁是種人文反映;建筑則是不刻意的歷史博物館和文物。兩者皆是人們生活之所需,只不過一種是精神上之依靠,另一種乃物質上之歸屬。
“記得住鄉愁”,請自“建筑”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吉安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