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農村地區發展“互聯網+創業”趨勢向好,島內農產品市場相對狹小、封閉,急需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來促進農業生產,而農村青年也大多樂于接受“互聯網+”時代為他們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
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浪潮浩浩蕩蕩,不可阻擋,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哪一個地區,哪一個行業能夠拒絕互聯網的滲透。從種芒果到賣蓮霧,從一人致富到帶動一方,我省利用“互聯網+”實現創業夢想、帶領鄉親致富的農村青年不在少數。脫貧攻堅的“死角”如何在“創時代”消失?“互聯網+”的想象空間能否延伸至農村?于創業、創新的時代潮流中,將創業的種子撒在共同富裕的土壤上,意義才更為深遠。我省農村人口有418萬,約占全省人口的46%。如果更多的農村青年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和思維模式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和農民生活水平改善,將會為全省將近一半的人謀得福利。
網絡創業的前景雖然誘人,但也要提防頭腦發熱、一哄而上,而是要知己知彼,因地制宜,膽大心細,穩扎穩打。事實上,網絡創業并不是通過網絡把東西賣出去這么簡單。網絡之于農村、農業、農民,不能簡單地當成一種農產品銷售渠道,更應當成為獲得新知、開拓思維、再造流程的全面性變革。通過網絡的介入,既可以縮小農村與城市的信息差距,消弭數字鴻溝,增強發展后勁,又可以借助網絡經濟對于規范化、規模化生產的要求,推進相關的標準化體系,加快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只有對網絡經濟有了深刻認識,按照網絡時代的標準對“三農”進行了再造、加強與提升,發展互聯網創業才談得上水到渠成,鄉親們才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同步奔向小康。
對于全省僅57%的農村地區有物流,不到一半的行政村能夠上網這些農村薄弱的基礎設施給網上創業設置的“門檻”,需要切實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創業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建設。要進一步優化縣鄉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使其成為農民創業的堅強后盾。要支持電信企業加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建設投入,改善基層互聯網服務,加快提速降費,建設高速暢通、質優價廉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要推動信息入戶,引導和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加大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鼓勵物流企業完善物流下鄉體系,提升冷鏈物流配送能力,暢通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創業人員培訓工作,完善農村創業公共服務。用全面服務與培訓武裝農民,才能讓他們在互聯網創業路上走得舒心暢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海南日報2016-05-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