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止一次讀到這樣的新聞,原本在北漂,或者原本在北上廣打拼的并且已經混出點名堂的某個人,突然哪根筋沒對,作出一個驚人的抉擇,聲稱要“裸辭”,要放棄豐厚的年薪,斷然拋開一切,義無反顧地要去山野隱居,通俗點說就是去當一個農民。
那語氣那神色頗有點削發為僧、壯士斷腕的悲壯意味。
再看看媒體報道,看看他們自個兒秀的那些照片與文字,就會發現他們選擇的果然都是遠離喧嘩都市之外的山清水秀之地,住的地兒也是古樸清靜的偏僻村落,他們要么牽著牛羊,要么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吃著親手種的原生態糧食和蔬菜,一派消遙自在,詩情畫意,想干嘛就干嘛,滿臉幸福得不能再幸福的神仙模樣,活脫脫成了陶淵明再世。這就不得不讓天天看老板臉色受窩囊氣的廣大工薪階層羨慕妒嫉恨?哇噻,我滴個天老爺,尼瑪憑啥子?!流完口水他們又會罵:放著幾十萬年薪不拿,當啥子農民,多半是腦袋進了水!每每聽到這樣的罵,我心里就格登一下,想想,也會覺得這罵聲中并非沒一點道理。對呀,他們歸隱山野的底氣在哪兒?換句話說,他們真的負擔得起當農民的成本?
表面上,他們去了鄉村,也完全像當地農民一樣生活了,幾乎脫離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差不多實現了隱居山野的人生夢想。但是且慢,我看未必。
我們先捋一捋一個城里人去鄉村當農民的成本。
一個人要生存,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得再加水電氣。就算住在鄉村,最底限度首先得租一間房,再租一塊地來種蔬菜糧食吃,就算你不用電燈電腦,不用上網不打電話不刷微信,你也得用煤油燈照個明呢,你種莊稼也得買種子和肥料還有殺害蟲的農藥,如果你沒有養豬養魚的技能,那么你也只有用錢去買,要是偶爾生個頭痛腦熱小感冒啥的,你至少也得找當地草藥郎中吧。一句話,這些生存成本都離不開一個錢字。退一萬步說,假如你有了足夠的經濟支撐,不差錢,也還有情感成本要算。假如你是單身的鉆石王老五,那你考不考慮婚娶?萬一你不是已退休的老年人,那要不要考慮生育孩子,傳宗接代?就算這些你可以都不考慮,那你也得想想萬一你的妻子或老公新鮮勁一過,受不了這種清貧寂寞日子的萬般折磨,起義反水,放了你的鴿子?你會不會跟著軍心動搖,半夜里碾轉難眠悔不當初,面對支離破碎的殘局頭弄得焦頭爛額?這些都是一個現代人要歸隱山野當農民的成本,也是所必須面臨的生存困境,只要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誰也無法繞開。
說實話,當初就連大名鼎鼎的陶淵明也一樣繞不開這些生存困境。
身處晉末亂世,作為一個看破官場的隱士,陶淵明這個東晉大司馬、開國功臣陶侃的曾孫,一個才高八斗的大才子,血液里有點中國文人的清高孤傲實屬在所難免。他不愿與腐敗昏庸的官場之風同流合污,孤獨地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從史書記載的細節可以看出,身為丈夫、父親的陶淵明曾經也在世俗生活與精神追求的兩難處境左右搖擺,所以才會無奈地過著時隱時仕的矛盾人生。人畢竟是要生存的,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為一家之主的陶淵明,在如何維持一大家子基本生活的困窘時,情形有多糟糕。可以說陶家經常處在吃了上頓沒下頓、入不敷出的饑寒之中。不是么,要不然四十一歲那年,那么痛恨官場的他又怎么會在一幫親朋好友的苦苦勸說下,違心地抱著改變家里糟糕的經濟狀況的目的,再次硬著頭皮出任彭澤縣令,其間他的思想經過了怎樣的煎熬。他在僅僅上任不到三個月,就引發了著名的“豈為五斗米折腰”事件。這一次,那個狗屁不通只想借來基層檢查工作之便大撈一把的督郵讓陶淵明怒辭官職。無官一身輕,陶淵明幾乎是帶著逃脫囚籠一般的輕松暢快的心情回到了家鄉,安心當他的農民,過上讀書作文,耕田種地的隱士生活。從此,一生至死再沒有染指半文官祿。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關鍵的人物——陶淵明的第三任妻子翟氏,這個總體上說還算能與夫君志同道合,安貧守節的賢妻良母,當家里揭不開鍋時,作為操持全家生活的家庭主婦,她偶爾責怪過幾句丈夫也在情理之中。但可貴的是她沒有動輒就摔碗砸鍋喊離婚,轉身就去傍大款,而是抱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態度,苦苦技撐,守著不太顧家的丈夫和三個患病的兒子,過著“夫耕于前,妻鋤于后”的平淡又拮據的清苦生活。我想,陶淵明能在那些歸隱的清苦日子里,尚能靜下心來寫出那么多傳世詩文,最起碼有一半的功勞要歸他身邊那位賢妻。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辭職去南方那會兒,就曾在報紙上聽說過京城的那些明星大腕開始在郊外鄉村購置農舍,稍加裝修,每個周末便邀約一幫好友駕車前去度假,享受遠離城市的清靜生活,很是令人艷羨。那時我還住在單位按工齡與職務分配來的宿舍樓里,還從沒想過這輩子要自己掏錢買商品房住。每年春節從東莞回家過年,與家人去北郊魏家鄉村上墳時,也不止一次地與哥哥姐姐商量過合伙買下一套親戚的閑置農舍,弄成一處度假避暑之地。但很快又覺得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加之意見不統一,最后不了了之。近幾年,霧霾天氣讓城市難見天日,PM2.5讓人談之色變,城市環境污染加劇,對食品安全的擔心日甚,城市不再是人間樂園,很多人便萌生了去沒有空氣污染的鄉下當農民的想法。我的朋友圈里就有好幾位哥們兒邀約我一起合資,去他們鄉下的老屋宅基地上合伙建房,以便退休后哥幾個有個天天喝茶打牌、共度余生的好去處。如此美妙的愿景和規劃的確令我不止一次動心過。
但是,我還是猶豫了,最終無奈地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現代人,我想,如果你真的要從城里搬到鄉下當農民,你人可以暫時離開討厭的城市,逃到了山野。可你想過沒有,你整個人仍然與這個城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就算你可以不要手機,不用電腦,不上網,不刷微信,你的社保醫保交費呢?如果你已退休,你的退休金如何從卡里取出來?還有你那些活期定期存折存單,銀行卡、信用卡,以及你的駕照年檢?你從前的初戀情人、老同事、老同學、老街坊以及你童年的回憶,還有那些你加入的各種群,朋友圈、QQ空間,還有那些相識多年的網友文友,甚至還有你天天去小區門口買東西的小超市那位熟悉的收銀員,送桶裝水的,送快遞的,天天賣菜給你的那位殷勤大媽……我知道,這些你無法真正忘掉,也無法真正放下,因為你現在還不算太老,還能完全生活自理,能吃能喝,想走哪兒就去哪兒。如果要是再過幾年你真的病了,腿邁不動了,真到了無法動彈的那一天,你仍然會被你的兒女或親朋好友把你送回城市的大醫院病床,于是你又會像從前一樣重新回到這座城市之中,像一個小零件被重新安裝在這架龐大的城市機器的某個角落,最后被安葬在公墓某個編有各種字母號碼的小土堆里。從某種角度講,只有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終點之后,才說得上完全徹底地逃離了人世。
那些一心想效仿陶淵明逃離城市去歸隱山野的人,其實想逃離的也許不外乎是職場上的勾心斗角;想逃離的不過是利益場上明爭暗斗的人際關系;想逃離的只是人生之路上的障礙陷阱和苦悶掙扎。甚至,想逃離的不過是越來越讓人討厭的城市生存空間而已。
城市總是讓人喜歡讓人傷心,又愛又恨,人與城市的依賴關系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糾纏不清。這就是現代人的最大悲哀,我們無法逃離城市,逃離不了對城市的依賴,逃離不了社會,逃離不了蛛網一樣錯宗復雜的人際關系。當然,我們也大可不必灰心,現代人的自我拯救之策并未窮盡。譬如,“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有真正歸隱的心,何處不能安放,非要去山野鄉村?我們不妨可以在樓頂種菜,在陽臺栽花,在窗臺用魚缸養幾尾漂亮的熱帶魚,或者沐浴焚香,捧卷長吟,在詩文書畫里重溫魏晉風度的遺韻;也可以學學候鳥,一半留在城市,一半留在山野,半城半鄉,倒也自在;或者干脆來個“大隱隱于市”,匿于市井,隱于朝野,于喧騷嘲雜、浮華躁動中保持一顆氣定神閑、大智若愚之心,在世俗生活的煙薰火燎中把自己修煉成一個真正超凡脫俗的現代隱者。
如果閣下沒有實力承擔歸隱山野的成本,沒有逃離城市的決絕與底氣。那么,拜托你趁早別輕易說要去鄉下當農民這話,免得讓人笑你癡人說夢。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頭條號 格上理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