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垃圾問題4方面——以西部V鎮為例
一、產生源和存在形式分析
據我們切身感受,農村的垃圾產生源和存在形式有四個方面:
1、是農業生產垃圾。
有傳統垃圾和新興垃圾之分。傳統垃圾主要有牲畜和家禽糞便等。而新興垃圾主要是塑料制品,如農用塑料薄膜、裝化肥用的塑料編織袋、塑料農藥瓶、拋秧用塑料秧盤、其他的用于種籽、化肥、農藥用的包裝小型塑料袋,有的地方還有廢棄塑料遮陽網等。
2、是生活垃圾。
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農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也越來越多,主要有塑料袋、各種食品保健品包裝袋、家電產品包裝品、酒類盛器、香煙盒、瓜皮果殼、廢舊衣服、廢棄兒童玩具和婦女兒童用品、機動非機動車輪胎和廢棄電池等日用品等,其材質有塑料、紙張、化纖、棉麻、橡膠、鋼鐵等。
3、是建筑垃圾。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特別是小城鎮,迎來了新一輪的蓋房--,建筑垃圾激劇增加。主要有拆除舊房的破損磚瓦、新建房的剩余建筑材料和混凝土殘留物、裝修材料的邊角料和包裝物、化學油漆殘留和污染物、水泥編織袋等。
4、是殘留物。
懸掛和架空的廣告招牌殘存物,和廢棄不用的電話電線線纜、洗車修車的油污,和廢棄修配材料、餐飲門店的剩余食品,和洗滌殘留物、集貿市場廢棄物品、畜禽屠宰的毛血污染等。
二、原因分析
農村垃圾日益增加,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足所致。但也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歸納起來,其主要有:
1、是使用量大。
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使用量,成倍成倍增加,這些生產生活資料的包裝物,甚至本身使用過后,就成了垃圾。而現在農村群眾平常休閑時,都是穿新衣服,只是勞作時換上舊的,而穿縫補衣服的基本上也見不到。衣服多了,年復一年,于是大量的舊衣服就成了垃圾。
2、是重復利用率低。
一般的象農用薄膜,勤勞的農戶用了一次后,洗盡第二年可再用,而多數農戶不愿意花工去洗和保存,只使用一次就丟棄。再比如,現今比較盛行的禮品包裝,基本上只能用一次,而別無它用。
3、是回收機制不健全,回收價格太低。
農村垃圾沒有回收的制度,而回收價格低,又使農村群眾和垃圾回收人員,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來拾掇這些東西。就拿我鎮來講,現在農民一天幫人做小工,其勞務收入都在40元以上,誰還會愿意花時間去想收拾那些一斤才賣幾分錢毛把錢的垃圾。
再比如廢舊衣物,過去貧窮的人沒錢買,人家穿舊拿來也照樣穿,現在除了自己的家庭成員,如自家大小孩穿過的衣服,給小的小孩穿,年輕兒女不穿的衣服,中老年父母穿外,沒幾個人會穿人家的舊衣服。
4、是環境觀念和公益觀念的淡薄。
對于垃圾,只要不扔到人家的門前,誰也不會管你怎么扔。至于垃圾給公眾帶來的危害,他們也沒有多想,特別是往河流中傾倒垃圾,給下游居民帶來的損害,他們也沒有想那么多,根本沒有危害別人的概念。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微信公眾號 市縣領導參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