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養殖業環保政策的報道層出不窮,在各大網站也是占據頭條,各地禁養政策也是在緊張的執行當中。不可否認的是,養豬確實帶來了一些污染,而且未來,生態循環養殖也會成為養豬主流模式。但在高強度的環保壓力下,一些沒有環保處理設施的散養戶豬場成為被“強拆”的對象。豬場對于這些家庭來說,可以說是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那么他們未來的出路在哪里?
一、利用新技術“武裝”自己的豬場對于有能力的一些散養戶,可以根據環保政策升級改造自己的豬場,學習污染治理知識,建設自己的環保處理設施,同時,還要學習新的飼喂技術以及新的糞尿和有害氣體的處理技術,如:瑞昂液態飼喂法,糞污分離處理法等等。
二、成為合作社養殖戶眾所周知,現在國內大多數大型養殖企業都采用的是合作社經營模式,就是有大型養殖企業建設豬場,然后再簽訂養殖合同承包給養殖戶,在高壓環保政策下,大型養殖企業都建設有統一的環保處理設施,這樣一來,養殖戶的養豬風險有所降低,勞動收益有了保障,又避免了環保壓力。
三、走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經營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散養戶缺少投入資金,面對禁養政策,無力投入資金建設環保處理設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改變下傳統養殖思路,種養結合的特色家庭農場也不錯的選擇,這種模式也是未來我國生態養殖模式,而且現在某些地方相關部門,對優秀的種養結合模式還有相應的獎勵性補貼。
必須要意識到,養豬產生的污染是客觀存在的,面對環保高壓政策,只有我們轉變思路,利用新的科技技術和養殖模式,才是持久發展的王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易木軒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