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來,山東在著力清理規范各類證照,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取消無謂證明、蓋章環節和繁瑣手續,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完善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推動數據共享,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人民日報7月27日)
當下,“互聯網+”成為了網絡的熱搜詞。各地各部門紛紛提出,要創新“互聯網+”戰略,將各項事務掛到網上,使群眾省時省力,減輕群眾辦事難等問題。山東省在這方面走到了全國的前列。為什么這么說呢?筆者認為,一方面在于山東省的“互聯網+政務”是自上而下,全省統一規劃打造,確保了網絡架構的高水準,通過全省各地的互通互聯,既極大的便利了人民群眾,同時也保證了網絡數據能在全省范圍內共享,提升行政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山東省政府在搭建平臺的過程中,并非單打獨斗,而是向外界借力,集社會公共力量,形成了如同“政務超市”一般的全新的政務生態模式,今后有關政務事項只需要往里加,而不必再另起爐灶。
“互聯網+政務”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筆者在此想談的是,在“互聯網+”戰略大勢興起的背景下,政府部門如何更好的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首先,應注重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在線教育、網絡醫療、網絡約租車已成規模,互聯網有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盎ヂ摼W+政務”模式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未來必將大有可為。如此豐盛的一塊蛋糕如何讓更多群眾受益?答案是,應進一步加速互聯網的普及率,擴大互聯網的覆蓋面,特別是針對廣大基層農村地區,要讓人民群眾走進村社即能完成網上政務活動;同時,針對網絡運用能力較差的老齡群體及文化素質較低群體,應當妥善給予幫助和引導工作,使弱勢群體不在網絡技術面前“被邊緣化”。
其次,應注重對建設過程的規劃監督。“互聯網+政務”需要多輪驅動,但絕不可各行其事。政務網上服務應當是省市縣各級政府自上而下、聯手打造的公共平臺,以此為依托,全面推進權力事項集中進駐、網上服務集中提供、政務信息集中公開、數據資源集中共享。當然,“統”中又有“分”,在總體架構和標準規范保持一致的同時,鼓勵市縣和部門因地制宜,更多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務。對于建設過程中的設施設備采購、人事變動應當加強監督管理,防止重復浪費、接口不一,以及暗箱操作、貪腐謀私等問題。
最后,應注重線上線下的整合統一。當前的網上行政審批,大多數是對線下流程的簡單復制,在后臺幾乎沒有整合。而傳統的業務流程往往既繁瑣又分散,辦事對象要同時應付多個行政機關或職能處室,相關信息也不得不被重復地收集、加工和處理。這意味著網上運行只是第一步,假如政府運作的老一套原封不動,僅僅為上網而上網,那不過是“政務+互聯網”,甚至還淪為一種電子化的形式主義,而絕沒有體現“互聯網+政務”的精髓?!盎ヂ摼W+政務”對政府的革新,不應局限于某幾個具體的流程,而應放眼于再造行政流程和管理體系。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順河后街7號2-1603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