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進展。
今天,脫貧攻堅既面臨著一些多年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所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我們既要在普遍提高認識上下功夫,又要對照“頭等大事”、“第一民生”的要求找差距;既要看到前段時間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又要對照“精準扶貧”的要求找差距;既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又要對照敢于擔當的要求找差距;既要肯定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又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找差距。要通過找差距增添新動力,搶抓新機遇。作為戰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鄉鎮黨員干部,我們應該如何打贏這場硬仗呢?
第一要有脫貧攻堅意識。精準扶貧工作是黨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也是社會的幸福工程與和諧工程。作為戰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鄉鎮干部,要牢固樹立脫貧攻堅思想意識,把脫貧攻堅作為踐行“四個全面”的主戰場,充分認識脫貧攻堅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意義,把扶貧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思想上、行動上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這場偉大的事業中,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出實招、辦實事、出實效,在脫貧攻堅中肩負起重要責任。
第二要有因地制宜規劃。脫貧攻堅工作要通過長期、細致的摸排,了解各村各戶貧困群眾真正需要什么,找準著力點、細化規劃圖,制定“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增強脫貧攻堅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第三要有扶貧教育培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擁有致富本領是關鍵。鄉鎮干部要著力做好農村智力扶貧開發工作,為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組織保障、智力支持,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學化的現代技術。在幫助廣大貧困群眾改善生產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要不斷加強對其科學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脫貧致富能力。
第四要有產業發展特色。脫貧致富,依靠的還是發展。農村最重要的就是山水資源特色。各村各有實際,在產業發展上必須積極尋求符合各村各戶實際需求的致富項目,充分利用各村特色資源,大力培育壯大特色效益農業、特色資源加工業和特色旅游業等特色優勢產業,讓各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致富。
作為一名鄉鎮黨員干部,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和默默耕耘的奉獻精神,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取得群眾的信賴,打贏這場艱巨、神圣的脫貧攻堅戰。
作者地址:萬源市康樂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