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回老家過節,飯后沒事到村口聽村里人閑聊,因為過節,村里很多出門的人都回來了,所以他們正在討論張三回來還帶著對象,李四都快三十歲了還沒結婚,這不正是我們常說的剩男剩女的話題嗎?
大齡青年結婚難似乎是很普遍的現象,就拿家鄉陜北農村來說吧。有大齡兒子的,整天托親戚朋友介紹個兒媳婦,有大齡女兒的,還不好意思開口,干著急。為什么會出現結婚難的現象呢?如果說男女比例失調,那為什么女孩子也有很多快奔三了,還沒結婚呢?
在我看來,現在年輕人結婚難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物質化過于嚴重。父輩結婚的時候,基本是蝴蝶表,縫紉機,自行車三大件,隨便箍兩個窯洞,拉個驢車就娶回來了?,F在結婚,彩禮,零花錢,衣服錢,金銀首飾,小汽車,縣城買樓房,樣樣不能少,特別是2010年以后,結婚開銷一年比一年高,到現在,娶一個媳婦,零花錢和金銀首飾基本在10-15萬,房子付首付15萬左右,車子8-10萬,這樣下來,需要花40萬左右。對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一家人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攢夠呢?近年來,經濟發展確實不錯,但始終是少部分人富起來了,大部分還在溫飽線徘徊,40多萬的開銷,對農村人來說,夠嗆。村里一戶人家,娶了個兒媳婦,欠近30萬高利貸,老兩口待不住了,只能出門打工,但打工微薄的收入,只能支付利息,這債是真的還不完了,想想都心酸。
其次,攀比成風。按理來說,女孩子結婚不要彩禮,房子,車子,但現在很多女孩子卻為找對象的事發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的年輕人基本都在城里打工,上班,女孩子的思想觀念也和過去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相對落后,社會保障不健全,生活條件較差,“見過世面”的農村女孩子骨子里已不再將農村當成歸宿,總是和城里條件相對好的人攀比,導致農村青年女性資源稀缺。造成這種情況與我國快速的城鎮化有關,與我國長期存在并未根本解決的城鄉差距有關,更與新的時代公民擇偶觀念息息相關。
最后,傳統觀念的缺失?,F在給一個兒子結婚相對來說好一點兒,兩個兒子比較吃力,三個兒子或以上,就非常困難了。女方家都認為,兒子多了,老人靠不上。都想結婚后把一切拋給老人,甚至連孩子都不管。在以前,結婚后,女方就相夫教子,過光景?,F在一結婚,住樓房,開小車,沒事還愛打打麻將,男人在外面掙錢,女人在家花錢,甚至花著花著就綠了的情況也很多。
農村依然是我國的主體,農村結婚難不應該聽之任之,不應該像調控市場那樣完全交給“市場”,應該從政策層面進行適當的干預和調控。將更多的優惠政策向農村傾斜,發揮廣大農村的資源優勢,讓農村的收入和生活品質真正提升;要糾正“城鎮化就是擴大城鎮規模”的誤區。真正的城鎮化不僅是農民“獲得城市戶籍”,更應該是農民的真正“市民化”,讓進城的農民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讓不離鄉在農村創業的村民獲得市民一樣的生活品質和城市保障;要加強對農村教育投入,大力開展科學技能和知識培訓,讓“文化”改變落后農村的面貌同樣是根本之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陜北印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