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產品總量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現為一般農產品不缺、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為此,必須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在投入品使用、產地環境保護、生產方式、支撐體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調整;必須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方面發力。隨著農業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未來農業的綠色底色將更亮。(經濟日報3月22日)
綠色常常被世人象征為和諧、生命力、自然界的“母親”, 綠色農產品象征著健康、生活品質。在綠色充盈的地方,生命力更頑強,社會更穩定,自然界更和諧。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人口大國,農業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生存的必要條件。從包產到戶到現在已過去30多年,農業發展在這短短的30年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不能吃飽飯到現在不缺吃,可以說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是我們國家在農業方面取得的成績,用少數的土地養活多數的人口,對于這點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
農產品產量增上去了,但農產品的品質卻沒有達到綠色的標準,隨著大家的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食物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農產品的高品位、高質量、優品種和無毒無害無污染農產品的要求我國必須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
我國在推行綠色農業還剛剛出于起步階段,重重困難阻礙我們發展的進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施策:一是準確把握綠色農業要求,綠色農業對環境、品種、施肥、施藥甚至氣候都有要求。二是增加科研經費,沒有專業的科學團隊指導如何生產綠色農業,靠著農戶發展綠色農業是不可能成功的。三是因地施策,充分考慮每個地方能種植什么,能不能達到綠色農業的標準,不能盲目種植,因地制宜。四是加強國際合作,將國外好的經驗帶會中國,讓我國的綠色農業產品達到國際標準,為農產品走出國門奠定基礎。
筆者認為,從過去消費者能湊合吃飽飯到現在的要求有營養、要健康,促使我國發展綠色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進程的趨勢,一味地追求產量已成過去,我們必須昂起頭來,向著綠色奔去。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壩底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