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趙扶鎮南趙扶村村民介紹,滲坑形成于村內磚廠多年取土和村民挖土,而坑內污水則來源于本地企業的早年排污和四五年前出現的異地企業偷排。多位村民表示,污水滲坑對當地的影響,主要是氣味和水污染,而“村里的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南趙扶村村民馬金才說。(4月21日 網易新聞)
經濟要發展,環境卻受到影響,怎么找到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平衡點,一直是社會面臨的難題。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被破壞了。確實,近幾十年,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然而面臨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比如土地沙漠化更嚴重,溫室效應更嚴重,滲坑問題嚴重。一個一個不好的環境消息,造成了我們生存的困境,一直以來拷問這我們,要發展還是要環境?
當然,所有人都會說都要,經濟要發展,也要美好的環境。那么,需要所有人團結起來,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對于國家層面而言,制定合理的環境保護舉措,實施合理的制度必不可少。比如,落實獎勵機制,對于有利于環境的企業和個人行為,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按照環保規定,嚴格落實懲戒機制。好的環保制度,是利國利民的。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頭等難題,國家也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比如每年花費到治沙上面的財力,都是天價數字,花費這么多財力,可見國家也是特別重視環境保護。更為可喜的是,如今我們國家開始實行“河長制”,主要是針對河流等環境的保護,相信通過這樣,我們的環境更好。保護環境不僅僅是處罰幾個相關責任人,而是要重在預防。環境遭受了污染,治理難度特別大,預防環境被破壞,則“事半功背”。所以,國家的環保政策落地必不可少。
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國家對企業排污的監管要加大力度,實行獎懲機制,對于亂排亂放的的企業,要加大力度打擊,對于做得比較好,對環境有益處的企業,要給予鼓勵。倡導企業實行廢物循環利用。“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廢物循環利用,勢在必行。河北趙扶鎮趙扶村滲坑污染嚴重,都是企業亂排導致的,給當地環境和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因患癌癥去世,給我留下了“血的教訓”。不想類似的悲劇再度上演,嚴禁企業亂排亂放,必須落地。加大企業排污成本,對嚴重違反環境污染的排污企業要禁止開工,這些舉措都必須嚴格落實。以前很多“先污染,后治理”的例子,讓我們明白,要還原一個“美好的環境”,要比“先預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困難多得多,花費的人力、財力更多,而且治理的周期很長。所以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無一不再告訴我們,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多么重要
加大環保意思的宣傳。我們每一個人,要以身作則,不亂丟垃圾,不去毀壞林木,出行盡量選擇低碳的方式,如父母老師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為孩子從小愛護身邊的環境,同樣善交益友,互相影響,維護身邊的環境。每到植樹節,我們都去植棵樹,將會為世界添加更多的新綠,愛護環境,需要你我他。
保護環境,不是一句“口號”,更應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平武縣南壩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