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黨中央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全國上下的脫貧攻堅戰打的如火如荼,并立下了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若。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扶貧的艱巨性和特殊性決定了扶貧任務的長遠性,不能求之過急,也不能一味地為了完成扶貧數據而強制脫貧和“快速脫貧”,最終導致群眾再度返貧。脫貧任務完成的標準應該是全面脫貧、整體脫貧,做到戶戶脫貧、人人脫貧,達到標本兼治、正本清源的效果。
精準扶貧,要因人而異。我國的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良莠不齊,致貧原因也各有千秋,所以扶貧不能夠一概而論,既要從整體把握,更要從細節著手,細化到人。致貧的原因眾多,但一般而言,不外乎是年老病殘致貧、無勞動力致貧、自然災害致貧等等,不是每一類貧困都只靠以發放補貼就能解決的,這只能是解燃眉之急,還需要政府對其精準發力。政府要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給貧困人口提供全面支持,不僅要進行物質扶貧,還要進行精神扶貧,只有以自身努力為主的脫貧才能保證真正脫貧。
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中國的地域遼闊,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大不相同,經濟生產狀況也大相徑庭,所以扶貧勿要“一刀切”。發展農業是農民經濟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各地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有計劃、有方向的、有針對性的指導農民發展農業。在通過農業發展進行扶貧的同時也要創新更多的扶貧方式:如進行產業扶貧,給貧困地區的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他們就業;亦或是文化扶貧,我國的許多貧困地區都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豐富,可挖掘的文化潛力大,創造條件讓農民通過文化旅游的方式繼承發揚當地文化,既可增收,又可弘揚傳統文化。
脫貧攻堅之路,任重而道遠,全體干部要上下發力打贏這場攻堅戰。
(作者單位:樂山市井研縣金峰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