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 “提速新型城鎮化”分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表示,新型城鎮化的著力點、關鍵點都在城市。新型城鎮化需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注重量變,轉為注重質升。二是要從注重紅利,轉向為保障福利,要解決好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問題。倪虹舉例說,“如果流動人口在年輕時人在城市,年老了人回農村;形同是把紅利留給城市,把成本留給農村。如此的城鎮化不可持續,三農問題也不能解決”。
第三個轉變,則是要從注重城市間的競爭,轉向城市間的競合。倪虹解釋,當今是以城市群為主體的時代,“不僅中心城市要發展,周邊也要發展,將周邊發展起來,才能發揮中心的服務作用,才能合理流動”。
在同場論壇上,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劉太格表示,中國在當前階段要考慮“多規合一”,因為現在同一城市之內的規劃方案非常多,彼此之間多有矛盾。要把城市規劃做得更合理,每個舉措就都要經過思考,而不是拍腦袋做決定。
劉太格建議中國的城市規劃可依循三個觀念。第一,是城市建設的價值觀要正確,“政府規劃時要有人文學者的心”,要為土地、為人民建設,對土地要有感情。第二,是要有科學家的腦。他說,城市類似于一個巨大的機器,要把它合理地裝配起來。第三,是有藝術家的眼睛。他說,城市這部機器要融合在土地上,“要用藝術家的眼睛和土地談戀愛”,使城市這臺機器與規劃理念結合起來。
在同場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中國的城鎮化面臨三個重要趨勢。第一,是農民進城,這要求解決戶口問題。第二是城市的分化,其中二、三、四線城市首先要去庫存。當前,二、三、四線城市的房產價格不高,一線城市則在上漲,甚至暴漲,這背后反映了人口的流動。第三,是郊區化進程。劉世錦說,在非常擁擠的區域,比如北京的3環到5環之間,已有約5%-10%人有意愿離開鬧市區,轉移到周邊城郊去。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表示,城鎮化可以是奇跡良藥(miracle drug),也可能會是癌癥,需要加以限制、糾正。他以開飛機做比喻稱,“先有計劃,然后再城鎮化”的模式,所耗的成本將遠低于“沒有計劃、非正式的城鎮化”,后者在城鎮化的過程里,將導致非常多的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