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村委會有了“法人”身份

[ 作者:羅沙?楊維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4-21 錄入:吳玲香 ]

有常住村民1250戶的寧夏銀川興慶區大興鎮新水橋村這幾年建立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但因為沒有法律上的“名分”,村委會在很多經濟活動中無所適從。

“我們村委會現在很尷尬。一個不是法人的機構,手底下卻有6個法人公司,現在民法總則規定了村委會可以成為法人。我們村正在為申請取得法人資格做準備。”村支書王紹利的期待,隨著民法總則的審議通過即將成為現實。

將于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總則設立了“特別法人”,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其中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一直以來,不少法學界專家呼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賦予其明確的法人地位,創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所有制經濟組織受到同等保護的法律環境。

實際上,隨著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深入推進,近年來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集體經濟在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土地等資源性資產66.9億畝,各類賬面資產2.86萬億元。

“在民法總則草案中賦予村委會等基層組織清晰的法律地位,有助于進一步確定其權、責、利,切實解決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開展經濟民事活動。”北京市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說。

居委會、村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它們取得法人資格,不僅可以很好履行職能,更有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

專家認為,民法總則的制定做到了立足中國實際,適應中國國情。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這涉及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的長遠發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7年4月1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思思99热综合在线观看 |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