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這樣的速度和規模在人類發展史上是罕見的。但另一方面,我國城鎮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仍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城鎮建設用地擴張比人口轉移速度更快、規模更大,普遍存在工業規模較大的城鎮卻缺少完整城鎮功能的現象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營造便利、宜居的生活環境。城鎮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從更多關注物質生產轉變為更多關注人本身的需求,從建筑設計到公用設施建設都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為核心。在城鎮建設中強化公共性與開放性,為市民營造更公平、更便利、更綠色、更有歷史韻味和文化品位、更具活力的城鎮生活空間。為此,應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真正放到為廣大城鎮居民服務上來,在城鎮規劃建設中強調以人為本,不僅交通設施的規劃和建設要圍繞方便市民出行來考慮,而且應改變大尺度成片開發模式,提倡加大道路網絡密度的小尺度、小街巷開發。
加快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形成城鄉一體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強城鎮的精細化規劃、精細化設計、精細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適應精細化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增強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決策的透明度,在城鎮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和訴求,使廣大城鎮居民更多參與自己城鎮發展的決策與管理。
維護城鎮發展中的公平正義。關注低收入群眾的生活需求,特別是在住房制度設計上更多照顧低收入群眾,在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強對低收入群眾居住權的保障。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防止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出現新的二元結構,為所有城鎮常住人口提供統一的、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
對工業區、開發區進行“二次城鎮化”改造。應將片面注重生產、功能單一的開發區改造成為具有完全城鎮功能特別是服務功能的城鎮社區,把開發區管理體制轉變為城鎮管理體制,使開發區內的勞動者真正成為能夠享受現代化城鎮公共服務的市民。
注重文化傳承和保護。應加大城鄉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留住文化記憶,在歷史傳統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中著力鑄造城鎮之魂。
作者: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6年09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