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入手,詳細地分析了如何破解這個難題,為三農建設從資金支持上提供有益嘗試。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 資金來源 投融資體制 資金渠道
從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其中無一例外地涉及到農村地區的小康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當前美麗鄉村建設進入到攻堅階段,不論是村莊的改造、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有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創收,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資金仍是困擾農村建設發展的大問題。
一、當前農村建設的資金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來源的80%都是由政府投入,其余一部分是信貸支持,很少有民營資本主動參與的。
1.政府投資。
目前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并且大多用于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提升改造等方面。
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美麗鄉村的建設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就必須拿出專項基金支持這項工作,而老百姓更要把這部分資金利用好,化零錢為整錢,“好鋼用在刀刃上”。
2.信貸支持。
信貸支持也是當前新農村、農業的重要資金渠道,主要是國內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等貸款支持,該項資金涉及的領域大部分是農業和當地特產產業,包括高效農業、觀光農業、蔬菜大棚以及這方面的設施建設等,還有當地的特色手工業。最近這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這部分資金占比有所增加,另一個原因就是農民收入有保障、有信譽,銀行也愿意拿出更多的資金支持這個產業。
二、破解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難題:
雖然有國家財政的支持和信貸扶持,但是通過實際觀察,效果不是太理想,農村的面貌沒有多大的改善、農民的增收還很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資金力度不夠。這就要求我們針對農村建設方面的資金短缺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為建設美麗鄉村獻計獻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磚添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創建新型的農村建設投融資體系。
一是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的窗口示范作用。政府及其部門單位手中掌握很多信息和資源,加強其在投融資過程中的引導、管理、服務功能,構建資金信息平臺,大力支持PPP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三農”工作。加大宣傳介紹美麗鄉村的力度,引進更多“金鳳凰”落戶農村。
二是制定和完善農業和農村的投融資政策。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制定和頒布了一些關于金融機構支持美麗鄉村、高效農業等的意見和通知,明確指出三農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折不扣地貫徹下去并常抓不懈。
只有政策制定并落實到位,農民、社會資本才敢放心進行投入,畢竟農業還是基礎比較薄弱,并且老百姓也是小本經營,而社會資本也是有所顧慮的,這就要求政策一定要到位并且宣傳不能流于形式,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完善農業保險支農政策。因為這幾年極端惡劣天氣加劇,農業又是弱勢產業,國家應創新保險支農模式,從各個環節確保農民財產不受損失。
三是形成完備的投融資體制。投融資體制具體包括成立專門負責招商引資的服務機構,包括舉辦投融資研討會和項目招商洽談會等;建立各級招商項目資料庫。
目前地方政府在幫助美麗鄉村建設融資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象政銀對接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農業,提供擔保等,發揮金融機構提供債券融資、股權投資、基金、信托、融資租賃、保險資金等綜合服務,進一步推進農村貸款融資工作,加速美麗鄉村建設。
2.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渠道。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形式也靈活多樣,這是不錯的態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共享共建”原則開展工作。
一是加大國家財政投入力度。應該從國家層面就建立資金分工負責制,國家和地方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因為基礎設施投入基本沒有收益;而社會資本投資產業方面,畢竟它要受益和追求利潤的。
二是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積極作用。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發揮民間資本支持國家的投資建設以來,PPP項目模式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股力量,并且要為它發展壯大提供更多的支持。畢竟美麗鄉村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它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而后續的經營管理也是需要資金支持的。
據統計,在部分地區的農業投資構成中,農民家庭投資約占16%,社會個人資本和工商資本約占84%,由此看來,社會資本已成為農業和農村建設的主體。
探索多種類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業進行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發現合作的贏利點,這樣社會資本才有積極性和吸引力。允許他們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情況下搞開發,通過建設地方產業園、發展綠色農業、高標準農田和特色旅游等,既富裕了農民,對當地的經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對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不論從資金上還是從稅收政策還是項目支持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傾斜,為它們松綁、鼓勁,使社會資本大膽地投入到建設中去。
三是探索各方聯合的新型投融資體。針對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采取“自籌+貸款+財政補貼”籌措建設資金。這種方式在河南、湖南、四川等部分地區得到成功實踐,具體就是農民或社會資本投入20%~30%資本金,銀行提供70%~80%中長期貸款,中央財政按同期基準利率全程全額予以貼息。
成立合作社,探索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等形式股份合作制,積極發展村鎮經濟,壯大農村融資新路徑。這樣既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有工可打,同時帶動他們創業,鼓勵他們發展鄉村旅游和農家樂。通過創業和就業的方式,也部分解決國家財政負擔。
創新抵押貸款新模式。從2014年開始,國家鼓勵農民的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為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民可以利用手中的土地、房產等進行抵押貸款,還有大型農機具和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融資形式,采用貸來的資金進行農業的建設和財產的增值。
發展農業互聯網金融。鼓勵有實力的大戶和社會資本進行農村電商工作,盤活農村閑置的資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新支撐。
作者簡介:張培標,男,1968年9月4日,高級工程師,天津市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