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貧困宣戰,扶貧在決戰、沖刺的同時,可不能忘記為基層“減負”。
我縣是省定貧困縣,今年必須經過脫貧驗收,全縣上下各級部門和干部,從去年以來就把95%以上的精力集中在脫攻堅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工作組督促指導,并安排專人到鄉、村任第一書記或副書記和農技人員。縣上從書記、縣長到鄉鎮、村組干部,更是層層落實責任,分層、分片包干結對幫扶,每人包戶一般在4-6戶。
從今年6月起干部取消休假,雙休日也照常上班,并保證每位干部每月至少20天進村入戶。這樣一來,鄉鎮、村組,農戶家中,真可謂“鬧熱”,群眾說這是幾十年以來沒見過的干部下鄉熱潮。中央的各項扶貧政策在迅速落實,各項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也在迅速推進,貧困農戶的脫貧規劃正在變為現實,群眾叫好連聲。
但是,轟轟烈烈、熱鬧非凡的同時,各種形式主義也伴生,其主要表現是:
一、精準仍然不精準。
這主要是該退的仍有不少無法退出,從去年以來,先后較大規模的徹底清退達4次,清退工作程序嚴格、手續煩多,動用的人力、財力之大,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之多,可想而知。當然,也清退了不少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進入了少數原來未進入的貧困戶。新進入的這部分人,好多都是因特殊原因新入貧的,或者是與村、組干部、相鄰關系差等原因原來不想讓其進入的。對新進入的大家意見好統一,一般都沒有好大意見。對該清退而還未清退的,這是貧困戶的絕大多數,爭議很大,難以形成統一意見,最終也下不了清退之手。其原因:一是有特殊困難。原來進入時雖然都收入或住房等超標,但是又都各自有特殊困難和情況而進入,如因病因災債務負擔重、家中有老人或殘疾人贍養困難等等。所有貧困戶中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其實嚴格的按政策他們就不是貧困戶,就該全部清退。二是被清退的農戶越多,意見越大,矛盾更多,村組干部不好做思想工作。三是清退的數量太大,干部又不好交差。如果要徹底清退,絕大多數“貧困戶”都清退了,鄉鎮、村組干部的前期工作又怎好“交待”?如此種種,清退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形式”一番,最后也只得歸到原點。
二、到鄉鎮、村組進農家看似“熱鬧”,實則實效性差。
干部下鄉入戶都有嚴格的要求,時間必須是每月20天以上,職責上也有明確的要求,幫扶干部也盡力做了些實事,但能力也有限,去做些什么?又有什么可做?干部也很糾結為難,不得也無奈,也只得必須到崗到位,人到了了事,真正在農戶發展上無事可做的多。再說,各部門有領導帶隊的,有幾位干部組隊的,一般一個鄉鎮有一兩個市級部門、三五個縣級部門聯系,一來二去,成天幾十號人,來去差旅浪費也大。
三、各種會議、檢查、督查名目繁多,耗時費力。
大小會議各級都開,有的事反復開,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省市不定期的檢查,縣上一個月一次督查,各種扶貧專項檢查,抽查到村,月月通報。鄉鎮村組干部都得圍繞檢查和督查忙碌,好些是反復檢查、重復排查,名目多且耗時費力。
四、檔案資料要求高,形式的東西太多。
檔案資料是檢查驗收的重要內容,各級都非常重視,縣鄉村三級都抽調多人專門負責檔案資料的撰寫、搜集、整理和歸檔。幫扶干部有幫扶工作手冊,一式三份(村、幫扶干部、農戶各執一份);農戶家里還有幫扶包,包內有本戶情況的各種資料;農戶房墻上還掛有幫扶公示牌。各種資料都必須按清單撰寫、搜集、歸檔,檔案資料裝袋鄉鎮達到50多盆(件)、村上達30多盆(件)、農戶幫扶包中也是上百頁,縣上更不用說。上級的好多要求還在不斷變,不少工作幾次重復,一變又重來,再說,好多資料、表冊形式的東西太多,沒有實際價值,浪費實在太大。縣鄉村用了不少人力和精力,有的群眾說幫扶干部90%的精力是在應付檢查和整擬資料,我看也差不多。
扶貧工作各種會議、檢查和督促是必要的,下鄉結對幫扶、必要的制度、規定和要求也是必須的,檔案資料也不能少。但是,一定要講質量、講效果,一定要管用。會議必須精減,檢查和督查也不能太濫,一定要精而又精、減而又減,可開可不開的會一定不開,可安排或可不安排的檢查、督查就不能安排,文件、資料和表冊必須嚴格控制,切忌過多過濫,更不能反反復復。各級領導和干部的決策和要求必須嚴肅、嚴謹,特別是下發的文件更不能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增加基層負擔。唯有各級干部共同努力,杜絕形式主義,才能真正在扶貧的同時為基層干部群眾減輕負擔,讓扶貧工作更有成效,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作者單位:樂山市沐川縣利店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