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七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一年來,特色小鎮成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新的風口。
特色小鎮需要建設,而在中國,建設最直觀的就是可以快速兌現地產價值,因此地產企業在固有建城思維沖動之下,對這一戰略部署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并奮身其中,當然也因為地方政府的積極態度使然。
一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很熱,但越熱越需要冷思考。當前亟需糾偏的恰恰是特色小鎮的去房地產化。繼而牢牢堅守特色和產業兩個關鍵,有序規劃、穩步推進,使特色小鎮的培育走上正途。
由國家制定并發布的這個經濟發展戰略,用了“培育”二字,而不是建設。當然在培育過程中一定需要有拿地建房子的過程,但這絕不是培育特色小鎮的本質。如果僅僅如此,哪怕是房子建得再漂亮,周邊景色營造得再優美,那也只不過是中國眾多美麗小城中的一個。
培育特色小鎮,特色是基礎,產業是核心。而培育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無論頂層設計、制度安排,還是實踐推進,都必須在取得透徹的認識之后,規劃出清晰的路徑。
特色意味著不可復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資源秉賦不同,決定了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種特色。無論做哪個事,搞出一個東西很有特色,可如果再復制上一千個一萬個,那就是批量制造,絕無特色可言了。如果我們的特色小鎮照這樣去培育,當前已露端倪的“千鎮一面”現象就會無邊漫延,結果是使戰略制定者的目標落空。就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個世界上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 培育特色是發現和建立優勢的過程。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決定了特色小鎮的體制基礎,因此深入分析所在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環境、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培育特色的首要工作。辯證法揭示,有差異才會有優勢。因此通過差異分析可以得出什么是優勢、優勢在哪里和如何建立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發現和改革實踐證明,遵循的正是這個規律,是特色讓中國成為世界重要力量。
培育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發現差異、建立優勢就是要建立產業優勢,沒有產業優勢的支撐就形不成特色,沒有特色的小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色小鎮。在這方面,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國內優秀特色小鎮的樣本也應該及時進行理論總結。
美國康州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聚集著五百多家對沖基金;加州的門洛帕克小鎮,納斯達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這個鎮上的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英國的劍橋鎮,除了有著名的劍橋大學,還是英國教育和科技創新中心。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小鎮,奧迪的全球總部和歐洲工廠設在那里。是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的聚集,成就了這些小鎮的特色,小鎮質樸寧靜、產業震耳欲聾。 以產業為核心而立的特色小鎮,遵循了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浙江在培育特色小鎮的制度安排中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特別強調將特色產業和高端人才聚集作為培育特色小鎮的根基,從而突破了固有的建制鎮。浙江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成效,在特色小鎮培育進程中一路領先。
我們的新型城鎮化還有較大空間,盡管培育特色小鎮是城鎮化進程中的一部分,但萬不可把特色小鎮當作城市來建設。因為我們的中心城市建設已經是世界級的了,中小城市建設也是整齊劃一城市味十足;我們不乏吃、住、游功能齊全的旅游小城,也不缺各類企業進進出出的開發區。我們要培育的應該是中國的劍橋、中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中國的門洛帕克。以強有力的產業特色與中心城市交相輝映,助中國經濟實現新的飛躍。 像這樣的由高端產業集聚起來特色小鎮或許我們并不需要 1000個,放棄建城的思維,而是把補齊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短板,與培育特色小鎮融在一起,這是多么好的機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 第58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