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競業:當前中國農村建設和治理的深層問題

[ 作者:楊競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4-25 錄入:王惠敏 ]

摘要:農村建設和治理的深層問題是全面發展的農民何以可能、優質發達的農業何以可能的問題。農民要改變其生活面貌與生存格局的權利與追求,成為其現代指歸與精神依賴。欠發達的縣域鄉村要加快發展優質農業。發展優質農業的障礙是人才缺乏、培訓缺乏、競爭意識缺乏、支持機制缺乏,而“四位一體”的科學發展論是正確取向。

關鍵詞:農村建設和治理;農民的全面發展;優質發達農業;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全國不少報刊媒體對各地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一系列精準扶貧建設工程作出了熱情報道,但從總體上看,這些報道贊美的成分比較多,欠缺對農村建設和治理問題本質的準確把握。事實上,農村建設和治理的深層問題是全面發展的農民何以可能、優質發達的農業何以可能的問題。理性反思這兩個問題,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一、農民也要全面發展

當下,有一種不正確的觀點認為,農民只需要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似乎農民有收入就行了,有新家電、新家具就不錯了,其他問題諸如心理調適、精神平衡、能力培養、道德提升等等作為人的發展的有機要素的問題,卻被忽視了。事實上,發展問題并不僅僅是某些社會新階層的事,全面發展的要求并不是城市人的特權,農民也要全面發展,如何培育全面發展的新農民的問題是中國農村社會建設與治理的首要的基本問題。

(一)現狀與問題

關于農民發展問題,其涉面相當廣,有待解決的問題也相當多?;趯χ袊鞑?、北部和東部農村的實際考察,農民在意識、思想和觀念三個層面上存在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1.自私自利意識的原生化

自我意識是一種既有“為我”又有“為他”的主體意識,但當它僅僅考慮“為我”時,或者說,當它不考慮主體的對象和對象化的結果時,自我意識往往就舍棄了應有的“為他性”,偏向了自私意識。在農村,農民的為我性意識比較突出,但農民并不認為這種意識存在什么不妥,因為它是一種由自然生活長期積淀所形成的合理化存在。只不過在過去的大躍進、集體劃一的生產運動中模糊了農民的這種為我性意識。應當說,關注生產及重視生產的水平、成果、收益,這是農民的自覺意識的原生形式。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的發展,這種本源性的主體意識理應得到復歸與還原。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農村、農民存在的發展困境。它主要體現在:一是農村信息閉塞。有些村委會即便有了電腦,能夠上網,一些干部群眾也沒有主動上網瀏覽與自身發展問題有關的信息知識;二是農民視野狹隘。多數村級組織訂有報刊,但真正去讀報、去思考一些問題的人少得可憐;三是缺乏制導機制,農村普遍缺乏引導農民從自私自利意識轉向既為我又為他的發展意識的制導機制,致使多數農民那種原生化的注重自我實利的意識未能從根本上改造過來。

2.“以貧為榮”思想的復雜化

由于孤獨意識大量存在,使農民群眾在貧富思想上變得復雜。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貧為榮。因為貧窮,可以依據黨的“一號文件”基本精神得到各級政府、社會團體、仁人志士的憐惜與捐助,可以減少意識的雜亂、思想的煩悶、心情的波動和身體的勞作,原先守土安貧造成的種種無望,而今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沖動熱望。在社會機構、福利組織和慈善個人的幫助下,原先沉重的生存壓抑得到了部分釋放,困頓的生存壓力不再那么苦不堪言,因為從那種默默耕耘的人世之苦轉向了持續不斷守望的人生之樂。這種思想傾向還在農村社會一定范圍存在著。必須承認,絕大多數人是或曾經是農民的兒女,即使現在的家庭殷實了,甚至富裕了,多數人并不會忘記過去窮困、難過的日子,有的人甚至還?;乩霞抑匦禄匚犊吩阒?,并與后輩一同感受難忘的滄桑歲月,告誡年輕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全面小康生活,而不會在心里頭抱守以貧為榮的思想。這就不能不出現這樣一種悖論:一方面,要客觀看待以貧為榮的思想,批判這種現代社會中落后的“等靠要”思想傾向,而不應該因此鄙視農民、薄眼窮愁;另一方面,要反思扶貧濟困的政策路向,實地考察一下,在黨中央和各省委關懷下撥出的資金、物資究竟有多少真正到達農村、注入農業、惠及農民。只有讓助民腳印踏入農村,讓為民情感滲入田地,讓利民利益進入農戶,才能比較徹底地改造落后農村的積弊,特別是落后農民的以貧為榮的思想。

3.不思進取觀念的深潛化

和老農交朋友、談真心,可以知道他們樸素的愿望、深沉的想法、變異的心態,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形成有一定差異的認同。在孤獨化的自我自私意識壓抑下,在復雜化的“以貧為榮”思想的影響下,反映農民生存心理的觀念也就自然流露出來,其比較集中的一個觀念就是不思進取的觀念。無論是有僑匯支援、接濟的農民,還是靠天吃飯的農民,普遍存在碌碌無為、不思進取的生存觀念。深究其原因,諸如身體疾患的拖累,收成不高的愁苦,子女成才的無望,人際關系的荒疏,知識文化的薄弱,這些原因不但致使其人生理想淹沒其中,而且很大程度上凝固了農民這一相對落后的生存群體的深潛性觀念。正是這種觀念,使得部分農民產生了妒忌心理、仇富心態,甚至做出了一些例如坑害他人、干擾生產、破壞器械、損傷物業等非法或非理性的舉動。正是這種觀念,使得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特別緊迫,同時也使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的努力不能絲毫放松。

(二)批判與訴求

改革開放40年來,農民的經濟收入、政治地位、文化權利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的轉型,現代化不斷推進,農民與其他社會階層相比,其發展水平、發展質量落差越來越大。農民離開土地、背井離鄉,農民要上城進廠,要改變其生活面貌與生存格局,這是農民的正當權利與追求。正是這些權利與追求成為農民群眾的現代指歸與精神依賴。

1.“農民就是這樣”的話語弊端

“農民就是這樣”這句話在縣鎮政府部門,在鄉村一些基層組織,頗為流行?,F在必須起來反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講法了。凡有不好之事、不妥當之事,有些干部就會把事情的矛盾歸咎農民,個別地方干部甚至把“不聽話”、不順從其意志的農民貶稱為“刁民”、“流氓”,因為農民變成了“刁民”、“流氓”,所以“農民就是這樣”的。這是不成道理的痞子邏輯,它不僅存在話語表達弊端,容易讓人訛傳、誤解,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妖魔化農民形象的誘因。農民之所以被認為“就是這樣”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些帶有深度偏見的城市人、某些干部從狹隘的生存地域視角去觀察農民、評判農民,而不是以開放的、辯證的思維去對待農民、關愛農民。另一根源在于,人們從城鄉二元分立的維度去加深這種偏頗的認識,總認為城里人和鄉下人不一樣,城里人高人一等,鄉下人矮人一截,來去相差甚遠。許多城里人殊不知自己的父輩、祖輩其實就是農民,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是農民的后代。這是極其悲哀的事情。如果從為其好求其變,為其全求其善,為其真求其美的話,“農民就是這樣”的話語只有重塑為“農民也是好的”、“農民也能成就”,“農民也要發展”,才能被揭蔽祛魅,才能彰顯社會正義。

2.“農民不要苛求”的精神反撥

出于“農民就是這樣”的偏見,其理論邏輯必然推導出“農民不要苛求”的謬論。那么“農民不要苛求”的內涵是什么呢?這種觀點指出:一是不要苛求農民發展什么,讓他們“自生自滅”;二是對農民不要太好,好了也不好。甚至有些農民出身的知識分子也提出,不能給農民和農村干部太大的權力。就前者言,他們基本上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農民的生活狀況,似乎了解農民就會帶來思想負擔,接近農民就會增加經濟拖累,于是事不關己,束之高閣,清心了事,這是深層脫離群眾的現代樣板。就后者言,他們完全丟掉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略,忘記了一切為了人民這個黨的最高宗旨,喪失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農民情結。誰都無法否認,過去,沒有農民的支持我們黨難于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今天,沒有農民的發展中國難以實現既平衡又充分的全面發展。中國的持續發展需要中國農民,中國農民的發展依然是中國持續發展的最為可靠的基礎與支撐;中國農民的發展需要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為農民的健全發展創造了更多更寬廣的條件。這樣看來,要“農民不要苛求”,實質就是要農民放棄理想追求,特別是放棄那些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更高追求。深一層看,這個判斷意味著否定農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建設主體地位和歷史創造作用。因此,對“農民不要苛求”進行精神反撥,就是要給農民群眾一個不可剝奪的發展權利和正當地位。

3.“農民也要發展”的理性訴求

任何時候農民都是社會歷史創造主體的組成部分。只要農民和農民工還存在,農民的正當發展權利就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落實。有一天農民消滅了,就像剝削消滅了一樣,說明消滅農民、消滅剝削的社會物質條件已經成熟,這就進一步說明“農民也要發展”的理性訴求開始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認同,農民實現健全、充分發展的愿望有了理想成果。回到現實,消滅農民、消滅剝削與其發生的條件是同時具備的。因此,“農民也要發展”不應該被看作農民消滅了之后的事情,而是當下一種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科學訴求、民主訴求和文化訴求統一實現的動態過程。在科學訴求方面,農民要有更多實實在在便利的機會了解科學、親近科學,特別是農業科技、自然科普和網絡信息的知識;在民主訴求方面,農民要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在文化訴求方面,農民要妥善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加強文化修習,提高智力水平,要爭取外來的文化教育支持,獲取發展所需的技能支撐。

(三)舉措與出路

農民發展問題是中國所有發展問題的重大問題之一。直面中國農民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舉措與出路,意在拋磚引玉,并非萬全之策,它只是推動農民走向全面發展的可能路徑。

1.走向商品市場經濟

走向商品市場經濟是農民自己培養自己、發展自己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雖然40年了,但與商品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種觀念、意識并非在所有農村和農民中間真正深入,實現生根、發芽、結果。許多村級經濟仍然落后,發展不平衡,這固然與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有很大關系,但也與包括村干部在內的廣大農民的市場觀念、經營觀念淡薄,信用意識、競爭意識不強,進取精神、開拓精神缺乏有很大關系,上述原因共同地而且極大地制約著村級經濟的正常發展和跨越發展。因此,要農民走向市場經濟不能停留在嘴皮斗爭上,而應該落實在貼近農民的生產經營實踐之中。這就是說,要為農民建立可以大膽闖的大平臺,要為農民擴展可以進入大市場的大視野,使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構一定的發展空間。只有在走向、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農民的眼界與視野才會得到拓展,農民的精神與品格才會得到改造,農民的能力與素質才會得到提高。

2.樹立科學發展取向

發展取向,指的是人的發展取向。出發點是人、落腳點也是人;目的是人、手段也是人。這種發展是出發點與落腳點相統一、目的與手段相統一的發展。廣東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資源,只是有些農村不清楚“發展什么”、不知道“怎么發展”、不明白“為誰發展”,歸結起來就是沒有樹立科學發展的價值取向。大量實證資料顯示:無論是在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一些縣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值得人們深入反思。地方發展的差異實質是人的發展的差異。因此,樹立科學發展取向很重要。這種取向體現在:一要選出發展的帶頭人。這種帶頭人不僅要有為群眾謀福利的仁心義舉,還要有擔風險創效益的魄力,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懂得協調經濟發展和群眾利益的矛盾。二要理清發展的內容。有些鄉村資源不少,但是發展不起來,有些市縣區位優勢明顯,但至今還比較落后,任其蹉跎日子,人老不見月圓,這與始終沒有理清發展內容大有關系。三要研究符合村情、民情的發展思路。這項工作既要得到政府、理論界的幫助,也要靠當地干部群眾的努力,只有發揮群眾的創造智慧,科學的發展思路才能制定出來。四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群眾。讓群眾分享發展成果,在共享中推進發展?!盀檎l發展”不是一個理論問題,不需要爭論。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回報群眾,讓發展的成果惠及群眾,推進農民群眾全面發展,這是發展的本質要求。

3.塑造特色文化自我

在當代,文化對農民具有特別重要意義。農民不是落后、愚昧、粗陋、野蠻的代名詞。“文化自我”是新型農民的一個重要規定性,也是農民完善自己的一個重要途徑?!叭祟愒谑朗来倪M步和發展過程中,永無止境地實現、追求和豐富著自己的規定性,生產著自己的全面性,發展著自己的普遍性。”對農民而言,走市場經濟之路,樹立科學發展取向,塑造一個文化自我,就是不斷“實現、追求和豐富著自己的規定性,生產著自己的全面性,發展著自己的普遍性”的過程,只不過農民要基于農村的具體實際、農業發展的現實條件,對照塑造新型農民的標準具體地推進自身的改造,實現自身的完善。進入新時代,農民要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塑造個性化的文化自我的水平。7億多農民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新型農民的意義在于它是中國實現全面現代化的新的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4.健全素質能力

農民的發展要健全基本素質、提高全面能力。走向市場經濟大潮、樹立科學發展取向和塑造個性化的文化自我,都是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途徑與方式。具體說來,農民要通過自我的自修學習、集中的培訓學習、生產的交往實踐來健全基本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全面的發展能力。特別要指出的是,各級黨委要盡可能為村一級干部創造條件,逐步安排干部到縣一級黨校及以上機構進行系統培訓,增強市場經濟發展能力、為民執政創造能力。近些年來,一些駐村、扶貧工作組注重培養大學生村干部,注重提高村干部的原有學歷,其現實意義十分深遠。這個模式應當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不斷深化研究,及時加以總結、完善和推廣。

總之,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抓住影響農民發展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具體問題,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保障農民基本生活,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不斷促進農民的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農業應走優質之路

農村社會建設與治理的第二個基本問題是建設優質發達農業何以可能的問題,它是農民全面發展何以可能問題的具體化和深入化。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只有充分地發揚先進的東西去克服落后的東西,才能使社會前進”,同樣地,欠發達縣域鄉村只有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地區學習、借鑒科學發展經驗,才能更好地推進當地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一)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四大障礙

優質農業應當是高質量、高產出、高效益的農業,它是一種低成本的、生態化的、不過多依賴稟賦要素而獲得健康發展的陽光產業。發達農業應該是一種市場運作高效、產品流通便捷、經營拓展靈活、利益分享公平、系統管理科學的先進產業。建設優質發達農業,既需要農業專門技術人才以及這些人才通過系統性、經常性培訓所獲得的知識、技能來提供支撐,又需要農業經營主體所具有的強烈市場競爭意識以及能夠促進長效發展的支持機制來保障。在當前落后的中國鄉村,建設優質發達農業面臨四個方面的障礙。

1.缺乏專門技術骨干人才

優質發達農業不是中央、省市下達一個文件就能建成的,非以一大批具有農業專門技術的骨干人才留下來、扎進去、干起來不能成就。當下農村,要找到懂一兩門先進生產技術的農民,如同深圳要招聘月薪高達七、八千元的高級技師一樣困難。懷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幾乎都往城里鉆,哪怕是擺地攤、賣早點、打雜工也干,因為這樣可以看到奔頭,日月進帳可以算計。但是,在家鄉忙乎一年似乎都難于看到最后的收成。留在農村里的人,絕大部分是老弱病殘孤獨鰥寡的人,要么是不得已留守農村照顧孩子、老人的女人,要么是從事小本生意的,那種守著幾畝或幾分田地不辭辛苦耕耘,謀求發展優質發達農業的農民委實不多,這就造成了許多村莊空巢現象、許多良田丟荒現象。經深入調查,在中國西部和東部一些在冊戶口有幾千人的鄉村,入屋燃灶的村民實際不足一半。在這種境況下,能問津農業專門技術的人才寥寥無幾,即使有這樣的人也不足于應付具有一定規模的連片生產管理,更不用說進行集約型的大生產經營和管理了。

2.缺乏系統性、經常性培訓

優質發達農業所需的專門技術人才、骨干,不是自然生成的,不能靠傳統農業社會里的經驗方式,即手教口授方式來養成。問題在于,當下農村僅存的農業技術人才、生產骨干正是承傳于手教口授,接續于既得的老辦法、老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也保持著“你說我做、你不說我不做”,“你怎么說我就怎么做”的機械圖式。這實際是經驗型的直觀技術,它簡單老土,有一定實用性,但是經遇氣候、蟲菌、水文、土質等因素的變化,就不一定管用了。這種農業技術一旦失效,隨之而來將是作物的減產、失收,將是勞力的損耗和經濟的損失。更大的問題在于,農民的這些機會損失并不能得到像美國、西歐、澳洲等國家和地區那樣的政策性補償、風險性保險,其結果必然造成農民厭耕、棄耕,加劇農副產品供應、價格的緊張。這樣,農業生產的風險、市場波動的風險、利益均衡的風險莫不來自于最本源的技術動因,這就是農業生產者缺乏系統性、經常性培訓所付出的經濟代價。這個代價雖然大多由農民本身來承受,但它卻是廣大消費者將要付出的延續性代價。與此同時,消費者邊際損失的增加必然帶來社會福利水平的下降,這時,問題又一次回歸到各級政府的農業治理決策上去。這就是,對農民缺乏系統性、經常性的科技培訓和服務管理,反過來就必然會懲罰低檔、劣質、低效的落后農業。

3.缺乏強烈市場競爭意識

市場意識、競爭意識作為思想觀念,其形成來源于感性實踐,也來源于理論灌輸,脫離了這兩個方面的作用,思想觀念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所謂發達的農業,是在優質農業基礎上加上一個高效、靈活、便利的市場系統要素才能生成的農業發展格局。這種格局需要具備一個非常重要的內生條件,那就是生產經營者的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市場競爭意識并不是市場附加給農民的,而是農民內生的,需要附著、融匯到市場活動中去的。但是,市場競爭意識不會自動生成于農民心腦中,它必須是一個借助于感性實踐和理論灌輸才能生成的觀念化、人文化過程。因此,不能存在簡單地指望農業生產者不經過專門教育、業務培訓、理論灌輸和環境影響就可以成長發展起來的天然夢想。沒有專門的農業技術人才的指引、范導,沒有系統性、經常性的科技學習、培訓,沒有典型的成功實例的剖析、總結,那么,市場競爭意識就總是在農民的身外、心外、不著邊際的市場之外,而不會成為制導發達農業的內生性要素,也不會成為驅動農業高效成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性動力。

4.缺乏長效發展支持機制

建設優質發達農業是一項系統、長期、復雜的大工程,不是某些樸實農民所能為,也不是某級政府某些部門的一廂情愿,更加不是政府發文、老板圈地、農民種作就完成的“搭搭臺、唱唱戲”的玩意。在發達農業的時代內涵里,它尤其要具有一種長效的發展機制、長效的支持機制,因而要把科學規劃、政策設計、資金補貼、風險保障、市場開拓、運營控制、結構調整、產品升級、工業增值、分配機制、人員培訓、發展接續等等,貫穿在農業的生產、管理、銷售、流通、儲藏、保障、分配以及再生產整個過程,建立一個完整、系統、協調、長遠的發展支持機制。當下中國有些村委會,一方面有地賣地、有山租山、有樹砍樹;另一方面無錢建房、無人耕種、無力發展。現在仍然有一些駐村掛點干部,手持紅頭文件說開會,嘴叼香煙打麻將,這是對“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戲謔。照此下去,即使有良好方案,也未能切實、及時實施,其結果必然造成“農村就是這樣”、“農民無非這樣”、“農業不過這樣”的尷尬局面。

(二)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復合道路

中央10多年來連續發出“一號文件”,力促現代農業大發展,一直強調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一件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綜觀黨中央對中國現代農業的關注與現實情況的認識,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道路必然是多元復合的。這個“多元復合”的道路可以表述為“兩個轉變”、“四個觀”。其中“兩個轉變”是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思想上層建筑”,“四個觀”是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經濟物質基礎”。

1.“兩個轉變”:文件變精神、落實變力量

一是領導重視向領導履行轉變。發展優質發達農業的關鍵在領導,重點在基層,實質在心態?,F代市場經濟并非是完全競爭的自由經濟,它仍存在一定的計劃安排、行政干預、人為調控,特別是在市場均衡被破壞,市場造成比較大的震蕩,民生受到明顯影響時,就特別需要加強計劃安排和行政干預,甚至不排除對區域市場、要素市場及其子市場進行合法正當的人為調控,這一切關鍵在領導。發展優質發達農業也是如此?,F在農牧副漁產品價格不斷攀升,除了人口增長、生產價格高居之外,主要問題在于農牧副漁產品生產側結構失衡,存量不少,優質不足,尤其是優質產品生產的供應量不足,市場調節與物流配送問題并非主要原因。顯然,農業在農村、基層,不在城市、溫室,這就需要領導從意志重視轉向實際履行,堅持既說也做,堅持做比說多,堅持心頭向民、關口向下,堅持輕車簡從、問查基層,堅持深入田間切實解決發展優質發達農業碰到的困難。這一切實質是執政為誰的問題、當官為誰的問題。若然領導干部堅持執政為民、為民著想,沒有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的現代農業問題,只有愿不愿意、出不出力、想不想辦法的心態權衡問題。

二是政策制定向政策落實轉變。政策制定很重要,但是政策只是為政之策,尚未到達滋育生民的地步?,F在不是沒有政策、缺乏好政策,而是缺乏保障政策落實的政策,缺乏推進政策落實的變革力量。要建設優質發達農業,就要大刀闊斧地進行農業發展體制改革。僅從政策的層面看,要從政策制定向政策落實轉變,這種轉變有三個內涵:要把中央的“一號文件”變成省市縣治理農業的“尚方寶劍”,準確理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政策指向;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落實農業增效常規化、農民增收穩定化、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持續化這一關系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點;客觀、及時評估政策的生產取向、價值取向,實地考證助農、利農、惠農、興農、富農的真實效果。沒有這三點,或者說缺少這三個內涵的任何一個,政策制定向政策落實轉變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2.“四個觀”:現代農業的科學發展論

“四個觀”,就是優質先行、發達繼起的“農業觀”,本土固本、引進促進的“人才觀”,先試驗特色、后推廣多元的“產品觀”,滿足當地、優勝外域、揚名海外的“市場觀”,這是現代農業“四位一體”的科學發展論。

所謂優質先行、發達繼起的“農業觀”,是指將創立優質農產品品牌作為第一要步,有了這個基礎,再做發達高效農業考慮。因為有優質才能有優價,有優價才能有市場,有市場才能發達。優質先行,發達繼起,只是戰略上的考慮,不等于優質與發達之間沒有滲透的可能。事實上,優質必須走向發達,發達以優質做基礎。所謂本土固本、引進促進的“人才觀”,是指要以當地既有農業技術、生產人才為根本,依靠他們、培養他們作為建設優質發達農業的基本,就是“本土固本”。但是,畢竟當地人才有限、水平有限,因而需要一定的引進、幫扶,引進貴在促進、提升技術支撐的力量,這就是以“引進”帶“促進”。所謂先試驗特色、后推廣多元的“產品觀”,是指先建設特色農業產品基地,使基地成為公司化運作的平臺與基礎,采取局部建設、重點開發、有效推進的辦法,取得較大市場規模后,再逐步擴大特色品種,走精品化、多元化發展道路。所謂滿足當地、優勝外域、揚名海外的“市場觀”,是指在重點開發特色產品基礎上的市場發展觀。其主要思路在于:其一要先滿足當地的消費市場;其二要對產品進行二次開發,注冊商標,形成特色品牌,開拓、占有市縣外域市場;其三要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生產線,內引外聯,促進產品升級,走國際化經營道路。

總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強中國農村社會的建設與治理,其核心在于農民的發展,在于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其重點在于農業的發展,而農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走優質化道路。不斷深化研究、妥善解決這兩大問題,乃是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取向。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理論與改革》2018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又紧又爽又深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色色的视频一区 | 一级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