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缺失父母的監管,他們身心、學習、成長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的困境,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期,我們對全縣所有留守兒童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統計,并隨機抽取3所中小學230名留守兒童開展了問卷調查,與部分一線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研討。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匯報如下。
一、留守兒童現狀
據對全縣45所鄉村中小學全面統計摸底和組織問卷調查,我縣在校中小學生總人數51211人(職中、高中生除外),留守兒童14392人,占學生總人數的28.1%;其中女生6575人,占留守兒童總人數的45.7%;83%的留守兒童常年由爺爺奶奶監管,9%的留守兒童由外公外婆監管,8%的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代為監管。留守兒童的監管人經常與學校溝通的1151人,占8%,偶與學校溝通的9067人,占63%,從來不與學校溝通的人數4174人,占29%;留守三年以上的6476人,占45%;留守兒童父母一年以上不曾看望孩子的2447人,占17%;父母每周與孩子通電話的3454人,占24%;偶爾與孩子通電話的3742人,占26%;有事才與孩子通電話的7196人,占50%;留守兒童喜愛學習的4650人,占32%;不喜愛學習的4650人,占32%;想念父母親的14104人,占98%;希望父母親回到身邊的14248人,占99%。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縣留守兒童有四個明顯特征:一是留守兒童比例大。我縣鄉村在校中小學生總人數51211人,其中留守兒童14392人,占學生總數的28.1%。二是隔代教育監護多。83%的留守兒童常年由爺爺奶奶監管,9%的留守兒童由外公外婆監管,隔代教育了占留守兒童的92%。三是父母子女聯系少。父母一年以上不曾看望留守兒童的2447人,占總數的17%;有事才與孩子通電話的7196人,占50%;偶爾與孩子通電話的3742人,占26%;父母每周跟孩子通電話的3454人,僅占24%。四是學習成績習慣差。留守兒童喜愛學習的4650人,占32%;不喜愛學習的4650人,占32%;成績良好以上占27%,一般及較差的占73%;零花錢主要用于買零食的12521人,占87%;輟學的留守兒童496人,占留守兒童數的3.1%。
二、留守兒童的主要類型
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我縣留守兒童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只管吃住的“放任型”。這種類型主要出現在一些監管人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精力教育管理小孩,對小孩基本實行“放養”狀態。如有的祖父母身體尚可,天天忙于農活家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只幫小孩煮煮飯、洗洗衣,局限于給小孩吃飽穿暖。至于對小孩學習教育問題,很少過問,更談不上輔導,放任自流。
2、不管不問的“忽視型”。這種類型主要是一些監管人思想觀念陳舊,認為“聰明有種、富貴有根”,自己小的時候,父母長輩對自己也沒有怎么管。現在帶的孫子女生活基本能自理,不需要管那么多,只要小孩是“讀書的料”,自然會讀得好,不是那塊“料”,管也管不好,順其自然。
3、有求必應的“溺愛型”。這種類型主要出現在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家庭,祖父母等長輩過于溺愛小孩,常常是小孩提出什么就給什么,沒有從小孩的實際需求上合理引導,養成孩子嬌氣、任性、固執等性格,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達目的就不罷休。這類留守兒童往往表現出不“聽話”、蠻橫霸道、學習懶散等行為特點。
4、無法監管的“自由型”。這種類型主要是留守兒童過于頑皮搗蛋,由祖父母等長輩照顧的,想管管不下、不會管,不知所措;由親戚朋友代為照顧的,想管不便管、不好管,怕引起小孩父母誤會,認為對他們小孩照顧不周,只要小孩不學壞、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任其自由散漫。
三、留守兒童的突出問題
我縣留守兒童主要存在六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具體來說是“六缺”:
1、學習缺輔導。從走訪調查中發現,隔代監管和親友監管的,大多數對孩子學習教育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程度低的監管人,也根本輔導不了小孩的學習;有的小孩要幫助老人做家務,甚至干農活,學習時間保證不了,還有受“讀書無用論”等影響,造成小孩學習成績下降,小孩長時間跟不上學習,就會喪失信心,特別是初中階段課程多、難度大,即使小孩想把成績趕上來也很難了,使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學、棄學情緒,最終自暴自棄,在校混日子、長身體,等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有的甚至中途輟學。
2、生活缺照料。從飲食上來說,祖父母們大多數過過苦日子,受思想觀念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對留守兒童飲食營養結構搭配不科學、不合理,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從起居照顧上來說,有的祖父母年紀較大,有時留守兒童不僅得不到照顧,反而還需照顧年邁有病的祖父母,承擔家務農活,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也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從醫療方面來說,一些留守兒童生病后,祖父母不會照顧,如對感冒發燒,有的認為熬一熬、挺一挺就過去了;有的采取一些簡單、傳統的方法治療,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院治療,導致貽誤病情。
3、親情缺溫暖。留守兒童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見不到父母,電話聯系不多,孩子與祖父母等長輩思想觀念差別大、代溝深,很難交流溝通,使他們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內心很孤獨。由于長期沒有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孩子對父母產生了陌生感、隔閡,甚至是怨恨,內心封閉、情感冷漠、甚至行為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親情、心理關懷以及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孩子容易形成憂郁、自閉、沉默寡言的性格。從問卷調查數據可以看出,99%的留守兒童最渴望的是想和父母在一起。
4、行為缺約束。由于父母缺位,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言傳身教,缺乏基本社會行為規范最直接的教育途徑,很可能導致他們行為失范。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學校管理教育,有老人照顧日常生活,自己在經濟上提供支持,就彌補了情感上對孩子的虧欠,因而無節制、無計劃的給孩子零用錢。部分孩子由于缺少正確引導,養成不肯吃苦、不思進取、好吃懶做、自由散漫、聚眾玩樂等不良習慣,甚至染上吸煙、喝酒、上網吧、玩電游等不良行為,有的還與社會不良少年勾肩搭背,出現違法犯罪的苗頭,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較大危害。
5、心理缺疏導。小學、初中年齡段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關鍵期,特別是初中階段正處在青春叛逆期,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可塑性強、自制力差。留守兒童長期親情缺失、監管缺位,使他們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有的從父母身上得到的關愛很少,因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進而導致心理上的對立和焦慮情緒,表現為任性、抑郁、不愿吐露心聲,有的孩子還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還有少數兒童因缺乏父母的監護、缺少與同伴和監護人的交流而有被遺棄的感覺,形成孤僻、偏執、自私、冷淡等性格,這些問題對兒童成年后的行為方式和人際交往產生很不利影響。
6、安全缺保障。留守兒童沒有家長的教育、提醒、留意,他們思想單純,辨別是非以及自我防護的能力弱,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特別是更容易發生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火災等意外事故,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如,2011年6月11日鐘水鄉大路口發生6名女生溺亡事故;2014年6月21日石橋中學發生2名女生溺亡事故;2014年9月9日坦坪中學發生3名男生溺亡事故;2014年10月13日坦坪鎮豐塘村11歲的“小皖湘”被車撞后導致截肢殘疾;發生這些事故的大都是留守兒童。新聞媒體上公布的侵害留守兒童的案件也屢見不鮮,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令人堪憂。
四、關愛留守兒童的對策建議
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同為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1、家長要承擔教育小孩的重要責任,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體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重視小孩的學習生活。家長要摒棄“讀書無用論”的狹隘思想,樹立孩子教育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的理念,重視小孩學習生活,時刻關注小孩的日常表現,自己或要求監管人輔導好小孩的學習,照顧好小孩的生活;有條件、有技能的家長要盡量就近務工,方便照顧小孩,讓小孩感受到更多的親情溫暖。二要引導小孩養成良好習慣。家長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實際需求,更要加強小孩日常行為的教育和監管,規范小孩行為舉止、待人接物,促進小孩養成誠實守信、善良正直的品格,引導小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小孩全面發展。三要保持與小孩和學校的密切聯系。家長盡可能多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哪怕是在外務工也應抽時間回家看望孩子,確實不能經常回家的,也要經常和孩子電話溝通或書信聯系,和班主任老師保持緊密聯系,了解小孩學習生活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小孩出現的問題,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學校要履行教育學生的基本義務,充分發揮“教書育人”主角作用。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場所,要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上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呵護。一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要以學校為單位,進一步摸準留守兒童的底子,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載明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聯系方式、幫扶措施等內容。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督促指導,明確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責任,并納入教師績效考評內容,嚴格實行獎優罰劣制度。二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針對鄉村師資隊伍弱化現象,教育部門要配齊配強師資隊伍,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訓,提高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在學習上鼓勵與監督,在生活上關心和照顧,并經常對留守學生進行家訪,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予以幫扶,及時向家長、監護人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密切家校聯系。三要建立完善學校寄宿制度。實行學校寄宿制度,是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對初中階段學校要推行寄宿制度,讓留守兒童住校學習生活,鼓勵同學用班集體的溫暖去感染他們,學校要對住校留守兒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并安排專人負責管理住校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減少家長缺位對他們生活成長和身心健康的影響。四要加強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咨詢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培訓和思想疏導,讓留守兒童煩惱有地方傾訴,為他們打開“心結”,消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縣委、縣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引進一批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鼓勵部分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建設一支心理咨詢專業隊伍。五要加強學校文體設施建設。廣泛培養留守兒童的業余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加大學校文體設施建設投入,建設完善體育活動場所,成立圖書室、閱覽室,組建學生合唱團、樂器隊、舞蹈隊、運動隊、各類興趣小組和學生文學社團等,定期不定期舉辦文體比賽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利用學校電腦室,組建班級“qq群”,在校內開通“親情電話亭”,方便留守兒童與家長視頻交流和電話聯系。
3、各級要盡到幫扶學生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關愛花朵”主導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要把關愛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一要加大校園周邊環境凈化力度。文化、公安、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要聯合開展校園周邊治理暨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專項治理活動,對校園周邊的網吧、電游室、小攤販、音像制品和出版物等經營場所進行專項整治,對容留未成年人上網、打電游,販賣“三無”食品,出售不健康音像制品和讀物的,依法依程序予以處罰,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要加大公共財政資金投入保障力度。對學校寄宿制建設,要由財政給予適當獎補。按物價部門核定的農村中小學生就餐最高標準3元/餐、2.7元/餐,目前中小學生難已吃到營養飯菜,要對所有就餐學生提高補貼標準,每人提高補貼0.5-1元/餐。城鄉公交一體化開通二次公交時,要對中小學生乘坐公交車,給予減免或補貼,并在學生上學放學時段加開車次,確保學生出行安全。同時,要大力興建青少年宮,為中小學生課外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三要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各鄉鎮司法所要認真履行法治副校長職責,每學期至少上一次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公安派出所要加強對侵害中小學生案件的查處,加大對輕微違法學生教育和矯正力度,讓中小學生不受非法侵害和遠離違法犯罪。各級婦聯、團委等組織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大手牽小手”活動,幫助中小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特別是要關愛留守兒童和女孩,切實增強學生特別是女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各村居委會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好他們成長的保護人。要倡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捐資助學、結對幫扶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作者系中共嘉禾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