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成為關乎統籌城鄉、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實現公平正義的宏大社會系統工程,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來助力城鄉一體化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如何讓新型城鎮化來助力城鄉一體化發展,并進一步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這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系統思考,還需要各級各地不斷探索,不斷總結。近年來,海南省瓊海市因地制宜創新發展,開創了一條具有瓊海特色的、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使全體居民共享到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系統梳理瓊海市創新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做法,對各級各地更好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堅持共享最公平的公共服務、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視察海南時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服務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惜、精心呵護。
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按照省委“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總體部署,全力實施“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發展戰略,以群眾的期待和認同為準繩,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堅持文化為先、生態為先、民生為先,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規劃、同步邁進,構筑起“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麗家園。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此方面,瓊海市主動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在戰略指引上,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遵循正確的發展方向,共享政策帶來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公平的發展環境。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瓊海市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堅持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避免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因地制宜的城鎮化,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美麗鄉村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與工業化一道,是現代化的兩大引擎。深化改革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動力和保障,城鎮化是一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自然發展過程,同時也是復雜的社會發展過程,涉及到人口的轉移、經濟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文化的演進乃至體制的變革。與之相對應,城鎮化轉型內容也十分豐富,它涉及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撐的不同方面。
瓊海市在推進城鎮化中,把全域作為新型城鎮化的統一整體,在農村土地性質不改變的基礎上,疊加城市的公園功能和旅游功能,解決了以往城鎮化需要征地拆遷和改變土地性質的難題,解決了在不改變用地性質的情況下,如何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和如何拓展城市建設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就地就業,解決了城鄉二元化問題,使城鄉邊界模糊化、各種產業融合化、農民身份多元化、百姓幸福多樣化。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為原則,不砍樹就是保護生態的紅線,不占田就是敬畏自然的紅線,不拆房就是和諧發展的紅線,最大限度地保護鄉村的自然、歷史和文化風貌。
完善生態型規劃。按照集約高效、宜居適度、山青水秀的要求,通過保護山水田林海的生態,挖掘區域特色的文態,構建田園化的形態,豐富生態型的業態,調整和諧發展的心態,逐步打造環境一流、文化鮮明、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瓊海全域5A級景區。
堅持生態型改造。充分保護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本色,因地制宜,以人為本,順勢而為,對農村基礎設施和配套改造、完善、提升。引導傳統農業向休閑觀光農業、高效農業發展,創建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和建成全省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熱帶水果基地。
建設生態型設施。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置模式,實現全市鎮(農場)村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5%,農村生活污水推行濕地生態化處理模式。
堅持以文化人,推動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文脈,活化歷史資源,是造就一座城市的別樣風情,讓城市綻放時代風采的根本舉措。“以文化人”,方能致遠。瓊海市努力把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為改革發展的“動力”。
生態與人文兼顧。在鄉鎮規劃中充分整合現有自然資源,大力彰顯本土文化內涵,注重保留鄉村風貌、傳承歷史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村鎮,讓農村宜居、宜業、宜游。城鎮與鄉村兼顧,將農民生活城鎮化與城市環境田園化相結合,注重城鄉統籌、點面結合、大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大處著眼、細處入手、基礎抓起,把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多層面覆蓋。發揮主流媒體宣傳、主題公園帶動和公益廣告輻射的作用,特別是在萬泉河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等重點生態文明景區和美麗鄉村,用石刻、圖說、燈籠等將核心價值元素打造成為人們爭相拍照留念的一個個藝術品,“把核心價值觀帶回家”,耳濡目染、入腦入心。
生活化融入。開展文明禮儀、文明環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經營等五大文明行動,開展“好民風之村”“先進典型戶”等典型評選活動,形成好人受尊敬的價值導向。
歷史文化傳承。嘉積鎮大園古村依托“秀才村”“博士村”等人文資源,開展古村修復建設和文化傳承工程。會山鎮依托海南省最大苗族聚居地,搭建非物質文化傳承平臺,以苗繡產業園為基地,發展苗族特色產業等。
堅持民生為先,公平共享精準定位的資源稟賦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
瓊海市在民生建設方面,不斷健全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以民生改善為根本目的,不單純追求城鎮化的速度,注重城鎮化進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質量,讓市民感受農村的田園氣息,農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質。
依據各鎮的資源稟賦,精準定位將12個鎮打造成傳承文化、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美麗小鎮,作為連結城鄉的支點和平臺,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中原鎮,華僑之鄉、南洋風情小鎮。擁有3萬本地人口的中原小鎮,在外華僑就有6萬人,華僑們帶回的南洋文化,與本地文化逐漸融合形成這個僑鄉獨特的文化氛圍,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南洋風情小鎮。博鰲鎮,國際范的創意文化小鎮。當年的一曲《萬泉河水清又清》膾炙人口,是瓊海的一張國內名片,如今“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的博鰲,則是瓊海一張國際大名片。博鰲致力于打造一個集會展和創意文化產業為核心的風情小鎮,在創意文化的產業定位下,博鰲鎮也聚集了很多本土的創意人士,打造出了海的故事、博鰲9號、每文美雅等實體創意品牌。潭門鎮,千年漁港,海產工藝品的故鄉,有海南東部唯一天然深水良港龍灣港,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國家一級漁港的潭門中心漁港,目前全鎮創建了大中小工藝品廠110多家。保亭什進,體驗原汁原味的黎族風情。什進村是個黎族村莊,處于丘陵地帶,稻田、果樹、山林相間,一派優美的田園風光,附近還有呀諾達、檳榔谷兩家大型國家5A級景區,什進村的規劃定位是農田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瓊中什寒,世外桃源,人間天上。什寒村坐落在高山盆地中,森林茂密,溪流纏繞,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有著“天上什寒”的美譽, 除了原生態風光的天然優勢,什寒村里黎族、苗族人民共居,什寒村具有黎苗文化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更是獨一無二、引人入勝。這里有黎族、苗族的民族特色文化,有黎苗傳統節日“三月三”、黎錦、黎族苗族美食、黎苗歌舞等豐富的民族文化等。精準定位資源稟賦,使瓊海形成“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特色,一鎮一產業”。
建設農業公園。作為統籌鄉村發展的重要手段,農業公園助推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使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通過把全市規劃為“龍壽洋農業公園”“熱帶濱海農業公園”和“萬泉河農業公園”等三大公園,打造具有現代農業產業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閑功能和運動功能的綜合體,帶動城鄉產業融合化、農民身份多元化、農民收入多樣化,農業公園成為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游客的樂園。
堅持共享發展的科學理念,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平化
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工程,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作為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
瓊海市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創造同等公平的機會、提供平等待遇、配置均等資源、多措并舉,建立了以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一體化為重點,以保公平、促均等、全覆蓋、優質化為特征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不走“棄農進城”的路子。把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向農村傾斜,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鄉供水一體化達到90%,城市公交通覆蓋70%的行政村,由市、鎮、片區和代辦點組成的四級服務網絡讓農民不出村、不出鎮就能把事情辦好,城區優秀教師和醫生到鎮村支教、坐診,讓城鄉居民共享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公平的教育資源。
構建旅游綠道聯通化。把旅游綠道作為全域5A級景區的紐帶,成為農民的致富之道、市民的休閑之道、游客的觀光之道。把每個美麗的田洋、湖泊、河流、村莊串聯起來,打造田園式的大景區,這個景區沒有邊界、沒有圍墻、沒有門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多樣化。農民通過土地和房屋出租獲得財產性收入,股份分紅獲得經營性收入,在合作社中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鄉村旅游把農產品疊加旅游商品提高了生產性收入,實現了從原來單一的生產性收入轉變到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生產性四項收入并舉。
堅持黨建工作經濟工作同時抓,鞏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物質基礎、組織保障
抓黨建就是抓關鍵。按照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的要求,把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都抓具體、抓深入、抓落實。轉作風就是抓重點,按照拿數據說話靠作風吃飯的要求,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用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切實做到抓黨建、改作風、促發展多管齊下,持續發力。
建設瓊海市國際旅游島,干部是決定因素之一。認真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徹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二十條規定精神,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根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認真執行開展了集中整治庸懶散奢貪等專項整治,堅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隊伍建設,有效地遏制了“四風”蔓延勢頭。
執行市級領導干部聯鎮包戶工作,做好領導干部聯系基層服務群眾工作,發揮正能量和提高凝聚力,干部實干之風進一步增強,保證了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的落實。
對行政審批、招投標、土地出讓、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工作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風清氣正的環境下保障各項事業順順利利發展。
堅持發展更加公平的社會事業,完善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認真執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優化政策設計,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優先發展教育。認真執行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設高質量的小學、幼兒園,加快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步伐,突出辦學特色,認真執行人才強市戰略,創新人才戶籍遷移、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政策,切實解除人才后顧之憂,打造梯次分明、結構合理、覆蓋面廣的人才隊伍。大力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對24所中學全部擴建改造,建設76所農村中小學校舍,基礎教育各項指標連續五年位居全省領先地位。
實施健康瓊海工程。在瓊海市建立健全市、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農合參保率達99.1%,補償金支出達1.5億元。建設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婦幼保健體系、城鄉衛生監督體系、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繁榮文體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多規合一”“一張藍圖”為指引,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有廣泛宣傳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構建文明守信、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實施誠信瓊海建設,整合、共享各部門、各行業信用信息資源,整頓瓊海市信用秩序,在瓊海市構建政府、企業、全社會整個信用體系。重視網絡文明建設,凈化全域網絡環境,在全市深入開展文明瓊海大行動,構建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社會風尚。認真對待信訪工作,及時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化解發展中的各種社會矛盾。認真執行、推進平安瓊海、法治瓊海活動,維護全市的社會穩定大局。提高政府應急能力水平,高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注重質量強市工作,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放松,確保居民飲食、用藥安全。
加強國防教育。落實“雙擁”共建,鞏固軍民團結一心,走軍民融合發展之路。認真做好外事、僑務等工作,落實進一步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 城鄉百姓幸福指數越來越提升。
作者單位:人民論壇理論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家治理》周刊2016年第19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