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種植大縣廣東徐聞,遇到了菠蘿滯銷難題。經媒體報道后,不少人積極伸出援助之手。一家電商企業借助互聯網幫農民尋求銷路,發布“愛心求購帖”后,網友爭相購買。然而短短數日,劇情急轉,不斷攀升的銷量不僅沒給電商企業帶來盈利,反而讓其瀕臨破產。(6月12日人民網)
在農村產業升級換代的大格局下,不少地區也搭上了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模式,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把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讓農民也享受到互聯網時代美好,然而在菠蘿種植大縣廣東徐聞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不斷攀升的銷量不僅沒給電商企業帶來盈利,反而讓其瀕臨破產。
原因是不少購買者,發現自己購買菠蘿以經壞了,紛紛給電商企業差評 ,讓該電商平臺信譽受到極大損失,讓不堪重負的電商企業迫于壓力只好承諾退錢,覺得自己好似被蛇反咬的“農夫”,遂怪罪果農不守信用,坐地起價不說,還摻雜爛果。果農也在喊冤:菠蘿的價格本來就是不斷變動。出現爛果,是因為熟透的菠蘿經不起長時間運輸。
但在筆者看來,針對本次滯銷問題社會各級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不管結果如何,都值得鼓勵和肯定。面對電商企業的虧損,筆者認為政府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能積極為農民解決滯銷問題的企業,不管是否是帶著利益目出發,但其行為值得鼓勵,但畢竟解決了該地菠蘿滯銷問題,面臨破產現狀,政府應該給與資金扶持或者政策支持、技術指導等增加抗風險能力。其次,農民也應做到誠實守信,把壞了果、殘次果通過篩選的方式積極清理,采取線下銷售模式,盡量給電商企業提供合格的商業產品。
政府在發展農村產業時還需做到 “錦上添花”,積極建立和完善市場供給與需求信息平臺、提高農業科技與裝備水平、加快建立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優化區域性生態環境,大力扶持和提升有實力、有能力的電商企業,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讓農民也能借助互聯網銷售,逐步走出一條互聯網+農業發展、銷售的新型農業模式,讓農民真真的受惠。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白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