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羅震東:淘寶村為中國城鎮化的下半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 作者:羅震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5 錄入:實習編輯 ]

根據阿里研究院和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編注:詳見阿里研究院官網),截止2016年8月全國淘寶村數量已增加到1311個,淘寶鎮增至135個。相比于2015年,淘寶村數量同比增長68%,廣泛分布于18個省市區,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淘寶鎮數量同比增長90%,農村電子商務在地域空間上已經呈現“據點集群”的特征,出現從村域集群向鎮域乃至縣域集群的尺度躍遷趨勢。以淘寶村、淘寶鎮為典型的新經濟驅動的新鄉村,正在掀起一輪迅猛的鄉村產業化與城鎮化浪潮,展現出鄉村地區跨越工業時代直接進入信息時代的偉大躍遷。一場新的自下而上進程日益浮現,在中國鄉村發展、城鄉統籌面臨諸多困境之時,為中國城鎮化的“下半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自下而上的城鎮化進程,即在鄉村地域中由基層政府和農民群體主導推動的就地城鎮化過程,在中國城鎮化的“上半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三十多年前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如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直接帶動了小城鎮的發展。一度被認為是一條既可實現工業化又可以規避西方國家城市病的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然而隨著中國市場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鄉鎮企業在小城鎮發展中的主導性和支撐作用開始動搖。尤其伴隨著“新蘇南模式”的崛起,“自下而上”的城鎮化動力逐漸式微,以大城市為重心的自上而下城鎮化進程開始成為主導,迅速推動中國的城鎮化率突破50%的水平。然而城鎮化率的快速提升無法掩蓋城鎮化質量上的諸多問題,偏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發展模式使得鄉村勞動力大量外流,鄉村凋敝與小城鎮衰落等經濟社會問題日益凸顯。

相比于三十年前的自下而上進程,電子商務作用下的鄉村城鎮化是對鄉村地區社會、經濟環境與物質空間形式的系統重構。這一新的自下而上進程雖然同樣在鄉村地域中由農民群體主導推動,但它顯然擁有完全不同的時代特點和精神。躍遷的就業非農化、全面的生活現代化與集約的空間城鎮化是新進程的典型特征,而且通過人的城鎮化帶動空間的城鎮化,真正實現了鄉村居民福利的正增長。

電子商務作用下的鄉村城鎮化特征

1、躍遷的就業非農化

電子商務的興起激發了鄉村多元的就業機遇,在村、鎮層面推動了本地就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非農化躍遷,這是新自下而上進程的標志特征。上一輪鄉村城鎮化的過程基本遵循著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一般路徑,以第二產業為引領實現農民“工農兼業”的就地非農化,進而帶動鄉村地區以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流通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電子商務作用下的鄉村城鎮化,則跳出了“一產、二產、三產”漸次推進的傳統發展模式,開辟了信息化帶動城鎮化的躍遷式路徑。村民借助低成本的網絡銷售平臺,依托廉價的互聯網設備投入,以產品自銷、代銷等多種方式參與電子商務活動,形成“農戶+網絡商戶(簡稱網商)”的本地兼業新模式。

在鄉村網絡商戶不斷發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物流、倉儲、美工、營銷、人才培訓等電商服務需求,從而帶動加工制造業、生活服務業甚至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整合。

由于電子商務具備帶動就業非農化的巨大潛力,因此使得電商發育的鄉村不僅成為本地勞動力的蓄水池,同時成為外來專業技術人群的集聚地。2014年阿里平臺上注冊地址在鄉鎮的農村賣家約為76.98萬個,若按照每家網店平均2-3人的合作經營模式推算,預計直接帶動的非農就業將突破100萬[1]。大量“淘寶村”由電商直接貢獻的非農就業率粗略估計至少在20%以上[2]。非農化的就業機遇拓寬了鄉村居民的收入渠道,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替代傳統農業成為鄉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造就出一批鄉村企業家和鄉村富裕群體 [3]。

2、全面的生活現代化

電子商務為城鄉之間搭建起要素雙向流動的新渠道,促發了鄉村生活方式的系統變革,新自下而上進程是鄉村生活全面現代化的同步過程。上一輪鄉村城鎮化雖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銷售市場的開拓,打通了工業品進城的流通渠道,但并沒有同步構建起城市服務、文化的下鄉渠道,鄉村雖然實現了工業化轉型,但仍然存在著公共消費品的短板以及傳統鄉土文化與現代文明間的隔閡,可以稱之為低水平的或不完全的城鎮化過程。

電子商務的興起從鄉村消費生活、文化生活兩個層面推動了鄉村生活的現代化過程。就鄉村消費生活而言,不斷改進的網絡消費模式,降低了商品集散的規模等級門檻,提高了流通效率,徹底改變了鄉村地區受限于人口密度而零售業發展不足的局面,使鄉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樣能夠消費到品種多樣、品質較優的商品服務。

《2015年中國農村網絡消費報告》顯示,按照有效成交額計算,淘寶網(含天貓)發往農村地區的訂單金額占全網比例從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農村網絡消費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在農村網絡消費普及的過程中,擁有網商產業基礎的鄉村,憑借相對優越的收入狀況和成熟的網絡使用技能,成為網絡消費最為活躍的地區,實現了網商產業和網絡消費的良性互動[4]。

就鄉村文化生活而言,基于電子商務的工作性質和消費需求,農民接觸互聯網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鄉村地區逐步形成了運用互聯網的社會氛圍,暢通了鄉村地區對外交流的渠道?,F代化的文化信息和思想觀念借由開放和公平的互聯網向鄉村地區滲透,進一步改變鄉村地區閉塞落后的文化環境,為鄉村地區現代鄉土文化的塑造、城鎮文明的融合以及先進知識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3、集約的空間城鎮化

電子商務的產業特征和城鄉空間治理的宏觀環境決定了新自下而上進程是集約的空間城鎮化過程。在上一輪鄉村城鎮化的過程中,由于當時土地的經濟價值尚未凸顯,生產空間與城鎮建設缺乏管控,空間城鎮化基本呈現無序、粗放的狀態。大量鄉村、小城鎮土地利用低效、功能混雜,為進一步的規劃建設和集約發展留下諸多挑戰。在土地資源約束不斷凸顯、城鄉一體的空間治理體系日漸完善的時代背景下,新的鄉村城鎮化過程必然受到相對嚴格的用地管控約束。因此鄉村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初期與鄉村存量空間高度兼容,農民充分依托宅基地上的自建房,混合居住、辦公、加工、倉儲等多種功能從事電商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空間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產業的發展門檻,實現了功能的就地城鎮化。

隨著電子商務集群效應的不斷顯現,電商服務、生產加工、物流快遞等新空間需求快速增長,傳統鄉村社會的空間格局與設施標準越來越難以滿足電商產業化和空間城鎮化的需求,鄉村空間的現代化改造和綜合化擴張開始引致顯著的空間城鎮化過程。然而在嚴格的土地約束條件下,就近擴容的空間必然有限,以更加集約高效的方式,在鎮域甚至更大區域層面尋求空間整合的過程,必然形成更為深遠的空間效應。由于電商產業的類型不同,鄉村城鎮化基礎條件的不同,目前自下而上的空間城鎮化過程存在以下三種典型的模式:

(1)村莊自發升級的自下而上城鎮化。

山東曹縣大集鎮丁樓村[5]在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村民依托自家住宅,將原本只有居住功能的房屋簡單地改造為具備手工生產、網絡銷售的混合空間。隨著生產規模的快速擴大,有限的居住空間基本無法滿足擴大再生產的要求,生產、居住、銷售、倉儲等功能的混合也暴露出諸多安全隱患。于是丁樓村富有眼光的網商大戶開始將生產空間搬離村莊內的住宅,在村莊北側沿桑萬路兩側建設臨時建筑性質的廠房,作為更加規?;?、專業化的生產、倉儲空間。

面對快速產業化的空間發展需求,大集鎮也開始在鄉鎮駐地北側更靠近省道的位置規劃建設表演服飾電子商務園區,為更高能級的網商提供更高標準的生產、銷售和物流空間。與生產空間的外遷、擴張同步,鄉村的綜合服務功能與空間也呈現集聚態勢。緊鄰丁樓村的孫莊村在村干部的帶動下,依托本村相對優越的交通條件和位于多個淘寶村地理中心的區位,自發規劃建設“淘寶一條街”。這一遠離大集鎮駐地的鄉村空間集聚了阿里農村服務站、大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淘寶資金互助部等設施,擁有了公共服務、商品展示、金融服務、快遞物流等多種功能。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濃厚的創業氛圍,使得孫莊村的“淘寶一條街”具有了新興小城鎮的雛形。

(2)鎮村聯動升級的自下而上城鎮化。

江蘇省睢寧縣沙集鎮[6]是國內最早出現淘寶村和淘寶鎮的地區之一。在沙集鎮電商的發祥地——東風村,產業的發展都是從家庭作坊開始的,以農宅作為“門店”,以后院以及宅后土地搭建臨時廠房,形成典型的“前店后廠”空間格局。隨著銷售與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沿著東風村老街,木材、機械銷售、物流快遞等功能不斷進駐,形成了東風村的“淘寶一條街”,完成了一個村莊的產業化與城鎮化歷程。然而村莊的空間和能級畢竟是有限的,零散的空間和落后的生產設施無法滿足不斷升級的要求。尤其在經歷了市場沖擊和行業競爭之后,沙集鎮網商的升級轉型意愿越來越強,產業化與城鎮化開始跳出村莊。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沙集鎮開始進行產業與空間的規劃和建設。一個集生產、居住、物流、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創業園開始在沙集鎮區與東風村之間的農地上崛起。目前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的12棟標準廠房、1.2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大樓、占地6000平方米的物流分撥中心一期已經投入使用,城鎮的空間規模和結構也因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3)鎮區升級的自下而上城鎮化。

江蘇省沭陽縣新河鎮是全國著名的花木之鄉,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村民就開始從事苗木種植行業,此后隨著城市綠化工程需求的急劇增長,苗木種植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許多村民在植物栽培、選種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苗木種植與電子商務的結合開始于當地花農的主動嘗試,“互聯網+”的財富效應使得大量苗木種植農戶紛紛效仿?;诒镜亓己玫幕ɑ苊缒痉N植基礎,同時緊密結合城市中產階級的園藝消費偏好,新河鎮短短幾年內迅速涌現出一批以花卉苗木為主要產品的淘寶村。

不同于大集、沙集等地的工業品電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沒有鄉村工業化階段,因此也就沒有村莊建成空間的擴張、集聚過程。村民基本利用宅后、宅邊的自留地搭建苗圃,形成實驗田和展示空間,同時在遠離村莊的大田進行規模種植,通過網絡銷售,快遞上門取件,構成了完整的小型家庭產銷單元。雖然村莊的財富在快速積累,物質環境在快速改善,但并沒有出現類似大集鎮孫莊村的村莊自發升級城鎮化進程。大量與種植緊密聯系的、分散的村莊使得圍繞電子商務的綜合服務功能主要也只能在中心鎮區集聚,并不斷升級。

一方面,巨量的花卉苗木銷售,推動了專業市場、物流快遞以及創業服務等功能在鎮區空間的集聚和擴大,并培育出一批不從事種植,主要依托專業市場專門從事銷售的網商。“快遞一條街”、“網商一條街”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新河鎮電子商務能級的提升。

另一方面,隨著花卉苗木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與花卉苗木銷售相關的產品,如花盆、花肥、膠帶、紙箱甚至泥土的制造業和商貿業也開始在鎮區集聚,不僅提升了產業整體的配套服務能力,同時延長了產業鏈。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同時影響了城鎮的吸引力和開放度,近年來這里不僅有大量外地網商前來“淘金”,甚至杭州等地的花卉苗木供應商也開始進駐專業市場。

電子商務推動鄉村城鎮化的機制

電子商務推動的鄉村城鎮化,充分展現了流空間(space of flow)深入鄉村地域,與鄉村在地要素結合,改造地方空間(space of place)、重構城鄉空間體系的新面向。流空間與地方空間的互動是信息時代重塑地理空間的主要方式。信息時代的經濟活動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網絡可以有效地將其全部納入區域、國家乃至全球的生產網絡??臻g的增長潛力不再單純地取決于自身的規模大小,而更多取決于其與區域網絡中其他空間功能作用的強度。電子商務作用下的鄉村城鎮化是鄉村充分利用低成本創業環境、農特產品資源優勢以及本地非農產業基礎,通過信息網絡納入區域乃至全球生產體系,突破傳統區位約束,實現地位、規模躍遷的過程。

1、互聯網+低成本創業環境

在城鄉之間要素流動相對自由的條件下,電商行業的低創業門檻與農村低成本的創業環境相互契合,成為電子商務在鄉村地區快速發展的基礎動力。以淘寶網為代表的網絡銷售平臺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創業者提供了低門檻的創業機會。淘寶賣家的普遍特點為店家規模小(近50%沒有雇傭員工)、總體投入少(累計投入3萬元以內)[7]。對于收入偏低、抗風險能力弱的農民而言,這一低創業門檻尤為重要。

鄉村地區的低成本創業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較低的時間成本。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科學種植技術的普及,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且中國大量鄉村地區存在季節性耕作的特點,農民的農閑時間相對寬裕。農村剩余勞動力除了外出務工,大量以“剩余勞動時間”的狀態存在,為農民從事兼業活動提供了可能。電子商務對于時間投入的依賴性較高,以淘寶賣家為例,平均在線時間9小時以上[8],因此較低的時間成本成為農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重要優勢。

(2)較低的生活成本。在參與電商創業的初期,往往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市場檢驗,逐步獲得市場認同。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與居家創業的自由辦公方式相互結合,削弱了經營性收入對于創業活動的倒逼壓力。

(3)較低的集群成本。從零散的個體電商到規模化的電商集群是電商產業發展的良性成長過程。電商集群雖然可能帶來同質化的競爭,但是對于降低物流成本、塑造地區品牌、推動產業鏈延展和產品升級等方面擁有積極意義。農村“熟人社會”的屬性為產業的自發集群提供了優越的社會土壤,在以血緣、親族關系為紐帶的“圈子”社會中,信息擴散極快、交往的信任度較高,電商合伙人的招募成本也較低。優秀的電子商務帶頭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承擔起電商集群建設的領路人,并能夠很快促成鄉村的電商集群。

依托電商的低創業門檻和鄉村的低成本創業環境,在電商能人的帶動下,部分鄉村脫離當地傳統的生產基礎,“無中生有”地成長為“淘寶村”。江蘇沙集鎮的板材家具產業、山東曹縣大集鄉的兒童演出服飾產業、浙江縉云北山村的戶外用品產業,都是在不具備原有產業基礎的條件下,遵循相似的路徑,形成上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

2、互聯網+農特產品資源優勢

具有鄉村根植性的農特產品與電子商務相互結合,在滿足城市消費需求的同時,充分實現了生態農業的市場價值,改善了傳統農業生產經營的劣勢地位,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生態、健康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為農特產品的網絡銷售提供出廣闊的市場環境。

傳統的農業銷售主要采取的是“產地收購—產地市場集散—銷地市場—集散—商販零售”的現貨交易模式,這種模式產銷流通鏈過長、產銷信息對接不暢,并導致市場需求與生產供應不匹配、中介主體壓低農業生產的利潤空間、農產品流通損耗嚴重等問題。在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中,小農戶不具備參與農產品交易的主動權,農產品銷售的利潤空間有限。

電子商務利用信息整合的技術優勢,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縮小了農產品中間流通環節,降低了農產品銷售的規模門檻。農戶通過網絡銷售平臺,能夠直接介入農產品交易過程,既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也可以發布生產成果尋找市場客戶。農戶間可以通過相對靈活的自組織方式在物流環節上實現規?;赃M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小農戶電商的市場競爭力。

現階段農特產品的網絡貿易已經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14年阿里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為 76.21 萬個,完成農產品銷售483.02億元,較2013年增長669.83%[9]。依托本地農特產品優勢,部分鄉村從傳統農業村變為具有地方品牌標識性的“淘寶村”,典型的如臨安市的白牛村等[10]。雖然受制于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瓶頸,目前網絡銷售的農產品以運輸要求相對較低的堅果、茶葉等干貨為主,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農特產品電商未來將有更大的拓展潛力。

3、互聯網+本地非農產業基礎

鄉村可以利用縣、市域范圍內已有的非農產業基礎,相對便利地獲得電子商務所需要的貨源供給,同時鄉村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又反向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產業鏈的延展,并帶來區域產業格局的重構。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集群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上一輪自下而上城鎮化過程中重要的產業積淀。傳統產業尤其中小企業與電子商務的深度結合,是產業信息化、智能化的必然趨勢,將激發產業新一輪的發展活力。

一方面,電子商務通過降低產品推廣成本、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等方式,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以及對接市場的能力,增加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互聯網環境下促發的多元化客戶需求與中小企業靈活的柔性生產潛力相互契合,增強了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

因此,電子商務對于促進縣域傳統產業具有戰略意義,尤其城郊鄉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精英依托臨近貨源地的地緣優勢,通過代理銷售的方式主動參與縣域產業分工,成為縣域產業鏈的重要延伸。電子商務從業者通過對消費市場的摸索、了解,將縣域產品進行整合、展示,逐步形成網絡銷售品牌。而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電商將實現從自發分工到引領集聚的角色轉變,推動以產品銷售為引領的新產業集群。

依托本地非農產業基礎,部分鄉村已經成為推動縣域產業信息化的重要節點,典型的如廣東省揭陽市錫場鎮軍埔村[11],隨著電商產業的發展逐步對周圍的產業集聚形成吸附,揭陽市也開始以此為重要切入口,探索建設“粵東電子商務中心城市”。除此以外,永嘉縣西岱村(文教玩具產業特色村)、高碑店市白溝鎮(箱包制造特色鎮)等擁有優勢產業集群的鎮村,也都通過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探索出本地鄉鎮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實現了從制造到設計、銷售的產業鏈延伸[12]。

結論

電子商務作用下的鄉村城鎮化是信息化時代的新自下而上進程。淘寶村、淘寶鎮是信息化時代城鄉時空關系、功能格局重構的縮影,折射出電子商務作用下鄉村社會經濟環境的系統嬗變,展示出一條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現實路徑。這一進程對鄉村地區社會、經濟環境與物質空間的系統重構,體現為躍遷的就業非農化、全面的生活現代化以及集約的空間城鎮化特征。

雖然與三十年前的自下而上過程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新自下而上進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和進步,它本質上是信息時代流空間與地方空間在鄉村地域互動的過程。低成本的創業環境、農特產品的資源優勢以及本地非農產業基礎等鄉村在地要素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鏈接,使得鄉村得以突破傳統區位約束,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分工,從而實現地位與規模的躍遷式發展。隨著電子商務影響的日益擴大,這一新進程必將超越單純的自下而上模式,進入政府、市場、村民多方協同治理、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共同推進的新階段,尤其資本和知識的下鄉將為鄉村城鎮化的可持續提供了重要保障。

(衷心感謝阿里研究院陳亮先生的精心組織,衷心感謝曹縣、沭陽縣、睢寧縣沙集鎮等地各級政府對于調研活動的大力支持。)

[1] 數據來源: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阿里研究院,2015.

[2] 截止2014年,睢寧沙集鎮東風村共有1180多戶,開設網店的農戶478戶,擁有網上商鋪1000多家(周潔. 北山村1/4人口做淘寶年銷售逾億元, 上海商報, 2015-02-02)。臨安昌化鎮白牛村共1541人,電子商務解決就業300余人(白牛村村級信息網站. http://www.bainiucun.com/page.php?id=1, 2015–07–24)??N云壺鎮鎮北山村共2000人,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到600人(阮春生, 朱映歸. 電商,點燃縉云農民致富希望, 麗水日報, 2014-12-04)。

[3] 以沙集鎮東風村為例,2013年人均年收入達2.98萬元,超出全省農村人均收入119%,全年營業額超過3億元。資料來源,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阿里研究院,2015.

[4] 以江蘇沙集鎮東風村為例,東風村現有人口(4849人)占全鎮8.5%,同年發往東風村的訂單(1.6萬)占全鎮20.5%,網購總額(550萬)占全鎮41.6%,遠高于人口占全鎮的比例;人均網購消費額(1100元/年)是全鎮人均消費額的5倍。資料來源: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阿里研究院,2015.

[5] 大集鎮位于山東菏澤市曹縣南部,遠離國、省干道,屬于典型的黃淮平原農業鄉鎮,早年僅有少量農戶從事演出服飾、演出布景的材料加工?;ヂ摼W打開了演出服飾這一“藍海產業”的市場。以曹縣的第一個淘寶村——丁樓村為首,出現了家家戶戶生產服裝并進行網絡銷售的景象,淘寶村的數量也從2013年的2個增加到目前的27個,全鎮所有村莊都是淘寶村。

[6] 沙集鎮位于睢寧縣最東部,目前全鎮共有網商4000余家、家具廠302家、物流快遞企業38家、從業人員1.5萬人,是電子商務推動下的自下而上產業化與城鎮化的典型。沙集鎮木制家具產業的“三級跳”,其實也是自下而上城鎮化的三個階段。

[7] 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誰在開網店?——淘寶個體店家的社會與執業特征研究[R],2012.

[8] 同上。

[9] 阿里研究院. 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4),2015.

[10] 白牛村其所在的昌化鎮盛產山核桃,有山核桃產業基地2.6萬畝。白牛村一直是周邊地區山核桃、青蒲與水籽的交易集散地之一。2007年務工返鄉的當地農民嘗試將山核桃進行網上銷售,并快速形成產業集群。在以山核桃為主營業務(銷售份額占63%)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其他本地的干果炒貨。2013年,全村網絡銷售達到1億元,并形成了“山里福娃”、“青峰食品”等年銷售千萬的品牌企業。資料來源: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淘寶村[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11] 軍埔村原來擁有一定的食品加工產業基礎,但由于規模較小、產品品次較低等問題逐步被淘汰。軍埔村開始利用揭陽市民營企業的基礎,以服裝、五金、玉石加工等行業為支撐。淘寶店超過3000家、實體店300多家,服裝、皮具、電器、玩具、農產品等網店一應俱全,月成交額從過去幾千萬元增加到1.36億元。資料來源:馬漢青, 林曦. 揭陽軍埔村一年變身“億元電商村” 淘寶店超3000家 [N], 羊城晚報, 2014-09-25.

[12]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淘寶村[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阿里商業評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色五月亚洲国产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