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許權勝:改變農村面貌光靠補貼可不夠

[ 作者:許權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22 錄入:王惠敏 ]

近年,由于我國城鎮化的推進,科技的發展,農業結構隨著農村人口的變遷等,農業已經擺脫小農經濟格局,農村出現了重大調整,農業流轉速度明顯加快,個體化小型的農業產業逐漸被大農戶承包所替代,農業的機械化大規模耕作的機會凸顯,在這個新潮流的影響下,對融資的需求也發生了極大改變,以前農民信貸額度小、很多是信用貸款的方式已經不適應形勢的變化,農業的規模預示著融資規模也要與時俱進,但農業和農村有很多現實的東西限制著資金向農業的流動,所以也就會限制農業向產業化方向擴展。金融與農業的融合是農業走向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因此銀行與農業產業的聯合也就成為必然。

我國土地雖然廣大,可是人口也眾多,有很多土地是不適合耕作的,人口幾乎集中在宜居地帶,所以分攤到每人的土地很少,而且越宜居的地方人口集中度越高,土地分配也就會更少,條件所致,農民化肥、種子、農藥所用的資金不多,所以很少向銀行貸款,即使有農業生產的資金短缺的農戶,也一般選擇鄰里之間相互借貸,再說銀行也很少向農戶發放那種小額涉農貸款,主要是每戶經營的土地數量不大,授信額度有限,如果按照銀行的手續,每筆貸款的程序復雜的程度,銀行實在是沒有那么多人手也沒有那么多精力來搞這種小額度的貸款。

因此,農村的小型化農業一直得不到發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轉型。我們為什么要提倡農業的產業化?農業產業化主要是能集中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農村每戶種那么幾畝田,不適合大型機械投入,人工投入、資金投入,所以產業化有節約各種要素功能,有提升農業競爭力的效用。農業的產業化也是現代農業必走的路徑。

但農業產業化與銀行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國的資本市場因為農業有很大的風險特性而淺嘗輒止,涉及農業的企業能得到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的水平也鳳毛麟角,因此資本市場與農業產業的市場之間難以融合。

再說我國的融資方式主要以銀行為主導,銀行融資在我國所占比重為80%以上,所以農業產業的資本需求目前還是離不開銀行的。但因為農業與工業的剪刀差,農業向銀行融資很難,盡管國家三令五申要銀行資金向農業傾斜,銀行也是變著法兒把那些與涉農稍微沾邊或者干脆與涉農無關的貸款也統計成支農數據,以迎合上級要求。

那么銀行為什么對農業信貸持不合作態度呢?這個主要從風險角度來看,農業并不是因為產業化了、風險就消失了,農業的風險與生俱來,對于銀行主要有生產風險、市場風險與抵押風險的三大風險來源,首先來談一下生產風險,因為農業受天氣影響極大,比如生產水稻,即使種子播種正確、肥料施加得當、農藥噴撒得法,到了收獲季節,滿滿認為豐收在望,若老天不作美,一場暴雨就可能使希望破滅。其次是市場風險,即使豐收了,市場因為同類產品太多,造成積壓,生產的產品價格猛降。最后是抵押風險,因為農村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合格的抵押物不多,銀行的“兩權”抵押貸款只是在理論上可行,離真正的實施還有很大的距離。

有人可能會問:現在大數據分析能力那么強,為什么銀行還要這么古板非要什么抵押?首先講一下大數據在農村市場到底能產生多少數據,農村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僅限于一些考入高校讀過大學的學生,但這些人是不會搞農業的,幾乎都進入城市成了城市市民,那些沒有考上大學但有點文化的也都擠進城市打拼,在中國的大部分農村,除了鄉村學校有幾個年輕的教師外,你很難找到年輕人在家里。

一些承包大戶一般也是上了點年紀,對電腦對網絡不是不想涉及、而是實在沒有辦法入門,農村有的孩子買個電腦給長輩,想讓長輩能在電腦上排遣寂寞,因為農村幾乎都出去打工,左鄰右舍幾乎都鎖著門,但長輩對電腦一無所知,想找個人不恥下問也找不到,有時孩子大半年回來,看到電腦上滿是灰塵,問所能及,因長輩識字不多而無法操作。所以農村的交易習慣還是以現金交易為主,在網上有跡可查的大數據對農村不起作用,即使馬云的淘寶下鄉,也進展緩慢。

筆者所描述的這些主要用意是突出農村的現實,要改變農村面貌并不是財政給點補貼就能彌補,激活農村活力最主要是農業產業要有利潤,吸引人才吸引資金向農業產業聚集,就像現今房地產行業,為什么資金一窩蜂都向其聚攏?

主要是其利潤很高,比如銀行貸款,貸給買房的客戶利率很低,貸給農村小額客戶利率很高,雖然如此,銀行反而不想給農村放貸,不想貸的原因主要是風險,風險越高利率越高,這二者成正比例。那么怎樣才能使農業也成為“香餑餑”?就是要降低農業產業風險度。下面根據農村農業的現狀從三個方面來談談降低農業的融資風險。

一:建立農村誠信網絡。對于小規模的農戶,銀行信貸的授信很大程度來自于與誠信,誠信能拉低交易成本,在一個誠信的市場里,人們不需要設置多少防范的門檻來促成交易的安全。

但近來農村誠信的崩潰來自于人員的流動,以前農民生活圈的小范圍,如果不誠信,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社會,基本就失去了生存活動空間?,F在因為人員流動性很大,不誠信受到的影響有限,對失信者又沒有什么約束,所以經濟最容易受侵害,往往最先受影響的就是銀行,特別是農村的那種銀行,一個村民躲債不還,在這種狹小空間很可能影響一大片人跟風。

所以農村亟需建立誠信文化。當前國家也正在加強這方面的建設,對那些逃廢債的人進行消費限制,但對農村消費限制不是很管用,因為農村那些失信者本來消費就有限,所以對失信人一刀切對于農村作用不大。

其實國家應該對不誠信的范圍要分門別類設限,對農村的失信者不光要限制其買房買車,更關鍵的是各個銀行要聯動,限制失信者開戶開卡,國家要對其社保補貼等降低補貼額度,因地制宜的給農村失信者真正感到得不償失,一個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壞念頭受到抑制,讓不講誠信寸步難行,信貸之水才會沒有阻力流向農村農業產業。

二,農業風險要設置擔保政策,對于農業產業大規模生產的農戶,銀行的信貸基礎來自于抵押擔保,因為農業產業的經營風險和農村土地的特殊性,除抵押擔保外,銀行更在意農業產業背后有怎樣的分擔機制來減輕銀行的信貸風險,所以政府要建立農村產業承包退出機制,建立農村產業流轉交易服務中心,為那些無法償還貸款的抵押承包大戶進行再次組織流轉交易,確保銀行資金能放心投入到農業產業。

三,對農業產業要推向市場化,任何產品只有競爭才有活力,農業產業也概莫能外,農業產業的價格一直以“限”為主,以保護價進行限購。糧食價格是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如果進行保護價,價格反映不靈敏,市場的秩序就被打亂,人們要生產什么就失去價格指導,所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農業產業市場中也同樣會發生作用,只有農業也市場化了,銀行的利率市場化才會與農業產業市場化更好地對接,有利于用金融和市場的價格聯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也就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在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是很成熟的今天,銀行才是農業走向現代化產業化的重要推手。

作者系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專欄作家,資深財經評論員,長期在金融行業一線工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中国国产一级精品片免费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