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創新發展資本論壇》在北京農廣大廈召開。本次論壇以“深化供給側改革資本助力農業創新”為主題,邀請農學產業專家、金融投資大咖及新農創新先鋒企業共聚一堂,首次以“金融助農”立意,以“資本”為核心邏輯貫穿全線,挖掘“新農金”——激發行業創新、促進產融結合、強化資金效力、解困市值管理。
中商國能集團副總裁、農食互聯創始人石永剛在發言中表示,互聯網+在銷售端和市場端應該講這兩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真正能實現盈利的不到1%,85%以上是巨額虧損。這說明,互聯網+農業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局面。互聯網+更應該在上游的供應鏈建設上發力,用互聯網+和互聯網思維去改造優化農產品的供應鏈。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我先說一組消費數據給大家打打氣。市場上統計有一組數據,2015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生鮮市場消費是8萬個億,2016年就突破了10萬個億。我上周參加中國烹飪協會30周年會議的時候,整個餐飲領域消費2016年接近5萬個億。團餐領域,去年2016年是8千個億。生鮮電商這個領域去年是突破了500個億,今年有望達到1000個億,這是一個特別靚麗的數據,很振奮人心。我說這一組數據的意義在于哪里呢?大家聽完這個數據之后感覺這個量非常大,很驚人。但是當我們剖析它,分析它的利潤的時候,我們一分解下來非常可怕。整個上游的農副產品供應全面虧損,可能在座的幾位都非常了解。特別是今年,我們到供應基地去看那些合作伙伴的時候,地里到處都是倒掉的蒜苔、爛菜的,特別是養雞的。所以真正的市場消費爆發了,可上游的供應鏈根本就沒有享受到。我是做產業的,我對于互聯網這一塊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我看到了這些數據。
在這里面,我認為互聯網+在銷售端和市場端應該講這兩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真正能實現盈利的不到1%,85%以上是巨額虧損。所以這說明,互聯網+農業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局面。我認為互聯網+更應該在上游的供應鏈建設上發力,用互聯網+和互聯網思維去改造優化農產品的供應鏈。你看投資人大量的錢都投資向了市場端建設,特別是生鮮電商和外面平臺,包括像美團,這樣一家企業居然這幾年實現融資150個億,如果這150個億我們投到了農業,這將會產生一個什么樣的價值呢?包括京東,包括本來生活,我也跟他們聊天聊起這一點,我們不否認這能夠解決銷售的模式創新,但是真正的這種利潤價值很難去體現,我認為這是我們目前互聯網+農業這個領域碰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在關注終端,建設終端沒有問題,到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如果僅僅是換一下漂亮的包裝,產品仍然是原來的產品是沒有意義的。要從源頭做起從農產品的上游種植和標準化加工做起,讓食材更安全讓百姓更放心。讓耕者有其利,讓食者有其福。
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產業+互聯網的過程,我們本身產業鏈有上游的農業,中間的中央廚房加工,有終端的餐廳配送,所以是在做產業+互聯網的過程。我們用產業+互聯網的過程有三個目的:一個就是優化我們上游的供應鏈,運用互聯網的思維,運用互聯網的工具,把我們上游原來那些小的供應商和種植戶整合起來統一供應,在上游的農業交易的時候留下交易痕跡,避免現金交易,把這些交易留在我們的平臺上。二是我們要借助互聯網開發我們的2C端,我們不斷的延伸自己的2C平臺,包括配餐。三是社區的凈菜配送。總的來講,我們是一個現有產業基礎+互聯網的過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和訊網 2017-05-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