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扶貧領域,強化精準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對膽敢動扶貧“奶酪”的行為零容忍、嚴懲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障。
“自2016年以來,僅一年多時間四川全省“點對點”督查2898次,涉及近兩萬個村級組織,發現和整改問題4587個。”從數據明顯看出督查次數之頻,貧困范圍之廣,發現問題之多。四川省涉及380萬貧困人口,每年投入各類扶貧資金逾千億元,而扶貧資金究竟落實在何處,由誰來監督,又有誰來為扶貧資金保駕護航呢?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會導致腐敗,同樣扶貧領域失去監督,必然會導致群眾利益受侵害。四川省貧困縣共88個呈“插花式”分布,而大多貧困縣地處偏遠山區,這就更加加大了扶貧監管的難度。四川省提出創新型“互聯網+脫貧攻堅”的監督模式,密織監督網絡,讓紀委監察數字化、常態化、長效化,在新形勢的要求下,用大數據來說話,來監管扶貧資金的流向,讓干部的問題賬單在數據追蹤下無處藏身。
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而基層黨員干部更是這一使命的重要擔當執行人。幫助群眾脫貧,幫助群眾致富,這對每位基層干部而言責無旁貸,可是如果連群眾利益都無底線侵害,連扶貧資金都敢納入自己囊中,那“一心為民,事事為民”的準則又從何談起呢?針對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不僅要以上率下,更要從基層干部抓起,發現問題嚴懲不貸,讓群眾看到感受到各級領導干部為決勝脫貧的決心。
群眾要從跪著的位置上站起來,不能消極的被領導,而應該且必須主動,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必須強悍的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脫貧攻堅若只有政府這一動力,而沒有廣大人民群眾這一車輪,是無法前行的。所以群眾起到關鍵作用,扶貧領域涉及資金多、地域廣,僅僅靠監察機關遠遠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只有群眾這一民生主題動起來,從身邊事,身邊人監督起來,才能從源頭消除腐敗,真正做到“陽光扶貧”,做到讓想伸手扶貧資金的人不敢伸手,想鉆扶貧空子的人不敢想,真正為打好脫貧攻堅這一硬仗,貢獻出不可估量的力量。
作者單位:綿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