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美國首先提出精準農業的概念,發展也不過30幾年。俗話說“老子好漢兒子龍”。那么作為“祖師爺”的美國,其精準農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呢?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的“家底”。
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1994年全國總人口為2.6億。美國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5%以上,因此農村就顯得地廣人稀。美國的務農人口在1870年占總人口的52%, 1910年為32,到1994年已經下降到了2%.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國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較均勻,平均年降水量為760毫米。土地土質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55%,有利于農業的機械化耕作和規模經營,耕地面積人均接近0.8公頃。
那么到底為什么美國注重農業科技?
“以農立國”在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作為移民國家,美國雖然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其農業部在1862年成立的時候,就在其部徽上寫著“農業是制造業和商業的基礎”。美國注重農業科技的作用,農業一直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隨著工業的發展,農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政府對農業采取了支持和保護的政策,使農業成為美國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美國于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農場的基礎。1994年,美國有204萬個農場,其平均規模為193.4公頃;農業勞動力有252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2%。
美國的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早在1914年,美國農業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種植專業化,這種格局保持至今。這種區域分工使美國各個地區都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水陸運輸網的建立,更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有力地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視覺創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