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貧困的人不外乎三種:
1、好吃懶做,天生就好逸惡勞。
2、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
3、完全可以說是命不好
在他們的世界中,貧窮已經成為了永恒的主題,
生存,只不過是為了吃口飯,
養活個孩子兒,只不過是能有人給他養老送終,
活著,只不過是習慣。
什么是貧困?是沒錢?沒有生產資料?沒有具體出路?還是發展環境受限?還是沒有一技之長?或者說你好吃懶做,好逸惡勞?這些東西都可以概括你對貧困的理解,但似乎又都無法完全說明問題,更無法說明貧困和我們這些自覺不算貧困的人之間到底什么關系?
貧困是一個概念化的東西,沒有哪一種很具體的標準杠桿給這個詞去做一個非常精準的解釋。今天,我們把平時感受到的和國家目前所進行的關于扶貧的政策結合起來,嘗試著來梳理一下,貧困到底是個什么梗?
貧困到底是什么
從網上查閱資料可知,截止2014年,全國有3917個村不通電,影響近380萬人,連片特困地區有3862萬農村居民和601萬學校師生沒有解決飲水安全的問題。全國還有7.7萬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不通客運班車,83.5萬個自然村中,不通瀝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數33萬個,占39.6%。貧困人口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比重超過40%,需要搬遷的貧困人口近1000萬。中國面臨的貧困形勢仍然很嚴峻。也就是說,還有很多人連用電喝水出行看病這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還沒有解決。
資料還顯示,中國原來貧困標準為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去年貧困標準上升至2800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約相當于每天2.2美元,折合人民幣6塊3毛1分錢/每天。
聽聽這些數字,是不是觸目驚心?而大部分貧困人口的真實生活,依舊隱藏在水平面下。你和我,平常都接觸不到,那么,他們實際上的生活過的究竟有多慘?
幾個貧困的樣本
我們先把貧困分下類。這個分類是中部某鎮鎮長通過扶貧工作總結出來的,我認為非常精準。據他分析,現在鄉鎮里,一般農民老百姓的日子其實都過的去,真正貧困的人員不外乎三種。
第一種人:好吃懶做的。天生就好逸惡勞,今天有口飯吃,餓不死就可以。有些人還有不良嗜好,如吸食毒品,或對酒精類成癮,導致無法正常勞動,也不會想著過正常人生活,只希望弄點錢滿足自己欲望的這一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照沒酒喝涼水。
這些人,不值得我們同情,因為貧窮是他們的原罪,然而,政府還要幫助。為什么?首先是因為這類人極有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因吸毒等行為造成的偷竊、搶劫、孽待兒童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類人政府應該通過立法的方式找到管理依據,去改造他們,讓他們也脫離貧困,遠離惡習。
第二種人: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這類人,本來一家人有屋又有田,過的和和睦睦,老婆孩子熱炕頭。突然一場車禍,導致主要勞力無法工作,家里開始貧困。或者是一些精神類疾病或者殘障人士等失去勞動能力的人。這些人,非常值得同情,因為他們已經無法用常規的手段通過工作、生產去獲得經濟回報,只能坐等別人的施舍與國家的保障。
有一回,有位記者去采訪一個因病致窮家庭,你想象不到這家人有多慘:這一家人,男主人身體多病,還要干活做飯,女主人癱瘓在床,老大得了癌癥,唯一健康的小兒子還在讀小學。一家人的臉上沒有任何的光彩,只有對生活的悲觀。健康的小孩子看到記者,也只會低頭坐在那里,一聲不吭。
他們的貧窮,對于我們這些看起來過的不錯的人來講,貧窮變成了我們的原罪,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些人已經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能等待別人的幫助。他們遇到難處了,遇到災情了,不期冀同類的幫助,還能有什么樣的選擇。我們必須展現做為人的,悲憫的一面。政府也有義務將這些人統籌兜底管理。
第三種人:完全可以說是命不好,是階層的原因造成的。這種人是最可憐的人,他們的貧困,沒有一個好爹造成的:他們身處大山或者偏遠山區,沒有旅游業的發展,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可供開采的礦藏,從古至今,一直窮困,貧窮百年之后,貧困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不知道這個世界有直插云霄的建筑物,不知道人類已經可以移山填海翱翔宇宙。
在他們的世界中,貧窮已經成為永恒的主題。生存,只不過是為了吃口飯;養活個孩子,只不過是能有人給他養老送終;活著,只不過是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幫助他們的孩子走出貧困,沒有外力的的推動讓他們了解這個社會的繁榮昌盛,找不到自己與外界的反差,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去幫助他們,可以說,即使再過一百年,國家的經濟再發達十倍,他們還是會一樣的窮。因為,在他們心中,他們就是應該窮困潦倒才對。
這些人,我們不但要幫,而且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因為他們的貧困完全是因為出生在一個貧困地區或者貧困家庭造成的。他們即使付出比我們多十倍的勞動,也改變不了他們貧困的現狀。
而貧富一旦形成階層的話,很容易造成富人更加有錢,窮人一生窮困。窮人的孩子就應該面朝黃土背朝天,或者進城去打工,而富人或者資源的占有者的孩子,他們的成功,相對會更容易一點。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精神層面的問題卻是只有在充分的物質保障下才能去追求的東西。吃飽了肚子你才能考慮這些事,不必對人低三下四,才有精力、尊嚴和底氣來思考諸如文史哲這類高層次的東西吧。
反觀窮人,一天不種地,就要餓肚子。一直在為如何活下去而奔忙,這個時候,讓他們去考慮哲學的終極問題,或者研發尖端的科學技術,這是不可能得。因此,不是說只有富家子弟才能成功,而是窮人沒有時間和功夫去考慮生存之外的事情。在某種情況下,這些貧困人口僅僅依靠自身和簡單的社會幫扶,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窮困的命運。在這種現實狀況下,必須依靠政府強大的行政資源來幫助他們擺脫這樣的命運!
政府的幫扶措施
就在今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老區講話時強調:要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
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
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
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要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要對貧困人口傾斜。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
以上我們一口氣和大家說了“五個一批”,這些是大政方針。具體到地方,是怎么實施的呢?
地方如何落實幫扶措施
河南省的辦法是把年均收入2800元以下的人群都納入到了扶貧的范疇內。通過四議兩公開的工作辦法,透明公開的確定貧困人口。制定了五有工作法。
一是縣級政府有扶貧規劃,究竟是搬遷,是就地扶貧,還是社會保障兜底,要有工作規劃。
二是鄉里要確定工作中心,要有先后計劃。
三是村里面要依據實際,有發展致富的項目。
四是村小組要有工程,就是說,你是通過修水渠讓莊稼長得好,還是要修一條馬路好銷售農產品,必須要確定這個工程。
五是具體到貧困人口,要求有勞動能力的人有致富產業,你是要養殖種植、搞運輸還是手工業,要確定這樣的一個產業。
而后就是有的放矢,精準扶貧,讓這些貧困人口能充分享受國家的扶持,并且要保證有勞動能力的人脫貧致富,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有所依靠。目前來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貧困人口中有相對較好的口碑。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河南省選派了1.2萬名機關優秀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我對這個扶貧辦法很感興趣,為什么呢。所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政策落地還是要具體承辦的人。匯總到具體的責任人,而上面派下來的第一書記就是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責任人。有了責任人,就有了干事的人。村子里不發展,第一書記就要挨批評。
所以說,從中央到地方,每個省份都在扶貧工作中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同時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講究精準扶貧,爾后確定定點扶貧。
所謂的定點扶貧,就是說以前可能很難見到的廳長、市長級別的領導,也要具體定點去承包扶貧工作。一個村的扶貧工作,對應的可能就是一位市長級干部,由此可見,大家應該明白中央的決心有多大,執行的力度有多大。
因此,這些辦法、制度,在我看來制定的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說了這么多,并非是簡單的做政策解讀,也不是給政府唱贊歌,而應該督促政府更好的扶貧。
關于扶貧的兩個擔憂
如何督促政府更好的扶貧呢?在這里,我先說我的兩個擔憂。
一是會不會越扶越窮。
中央的扶貧是不是一陣風,是不是走過場,會不會幾年之后煙消云滅。同時,政府在扶貧工作中承擔了極大的財政壓力與決策風險。如果地方政府財政吃緊,會不會影響扶貧。如果扶貧的對象項目運作失敗,或者搬遷扶貧的對象不適應地方,同時造成原住民與移民的矛盾。這些政府有沒有對策?
而如果扶貧工作流于形式,會不會對扶貧對象更大的打擊,讓走在脫貧致富路上的人生活更加拮據。這一點,希望我們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能夠對這些工作進行切實的監督與督促。
二是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扶貧。
上面所說的物質貧困,政府用極大的決心以及巨量資金是可以解決的。然而,對于那些因為沾染不良嗜好致貧,或者說因為沒有受過教育而貧窮,這些精神貧困的人,政府將如何治理,有沒有解決方案。
總書記強調的“五個一批”第四條是教育扶貧,致貧先治愚,這一點我很贊同。農村的窮人家庭有很多共同點,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家里都是塵土,寢具很多都長時間不洗。這絕不是他們懶惰,而是他們認為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活法。
因此,應該有人去告訴這些貧困人群,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不是這樣活的。那些人不必為一日三餐而憂愁,不必為寒暑交替而煩惱,更不必為生病殘障而無助。有很多人是在追尋當前科技的最尖端領域,是在追尋人類甚至宇宙的起源與終極奧義,是在用自己的眼睛與心靈體會這個世界,然后用語言、用文字、用畫筆,將這個世界的美麗記錄下來并傳播出去。那些人,富足、有尊嚴,高貴、有靈魂。
只有讓窮困的人的心智萌芽,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命運。正所謂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由此可見,經濟的扶貧只能改變窮人的生活,只有教育的扶貧才能夠徹底改變一個人一個地方的命運。所以,我們真誠的希望教育部門也能夠加強教育扶貧的力度。
而教育扶貧,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雖然國家制定了教育扶貧的政策,但是執行起來能不能到位,能不能堅持,恐怕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監督與幫助。
扶貧到底扶什么
說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扶貧到底扶的是什么,那就是:改變起點不公平,打破貧富階層的僵化。
我國絕大部分的貧窮集聚地,都是在老少邊窮地區,在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沒有資源的地區。他們一輩子沒做過飛機,從來沒用過手機,就因為命不好。這些人就因為沒有一個好爹,就享受不到基本的教育,有效的醫療。難道就因為沒文化而受窮,就因為沒錢沒好醫生而活該重病纏身嗎?而中央扶貧,就是要打破這樣的貧富階層僵化。
而能擺弄著手機或者電腦看我們文章的諸公,都是幸運兒啊。你至少身體健康,現在發展的不錯,更不用擔心吃飯穿衣的問題。然而,如果整體社會的健康程度,文明程度與發展程度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對于生意人,你不覺得賺錢的機會更少嗎?做為普通人,你不覺得想要過的更好一點的可能性會更少嗎?而扶貧,正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是資源的再分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因此,我們要全民參與扶貧,不能只指望政府。
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在贍養孝敬自己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窮人不需要仇視富人,富人也不應歧視窮人。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在一個充滿溫暖的世界當中。社會才能越來越好。
在我們現在都有能力的時刻,我們應當主動走出來,舉起手,去幫助這些窮困的人們。
在力所能及的時刻對貧困人群幫助,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微弱,或許不能給我們帶來直接的收益,但是我們不妨給大家做這樣的一個比喻:如果把社會看成一片土地,那么貧困就是其中的一塊荒漠,我們今天在荒漠載上一棵樹苗,他不會馬上變成綠洲。但是,我們能持續不斷的給這些稚嫩的樹苗以足夠的關心與呵護,那么,他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從而裝點我們的世界,福蔭我們的人生。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微信公眾號 河南政商參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