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扎根農村20年教師的吶喊:農村教育生態已嚴重惡化

[ 作者:帥小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06 錄入:19 ]

我曾經滿懷夢想,大學畢業后義無反顧地來到農村中學,扎根農村教育。我任教的鄉村中學,位于中國中部地區,人口稠密的江漢平原上。屈指一算,我工作已滿二十年了。從一個激情滿懷的青年,到而今兩鬢微霜的中年人,目睹了它的輝煌,經歷著它的衰落。我一直熱切地期盼著它強大,卻眼睜睜地看著它漸漸地式微,無能為力。

我無力,因為我已成為弱勢群體。

今年畢業二十周年的同學聚會,全班45人,實到二十人。來的同學,除我以外,都不是在農村中學當老師的。而我們當年就讀的高等師范學校(現已更名為工程學院),培養的目標就是農村中學老師。我們這個班,粗略地計算了一下,也就十來個人還在堅守在農村中學的講臺上。其他的同學,有的經商,有的從政,有的跳槽到了大城市……他們如今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經濟上也沒有后顧之憂,他們來母校聚會,基本上是屬于衣錦還鄉,春風得意。沒來的那十幾個同學,大都在農村中學教書,其中一個,已然病死在講臺上。作為農村教師中的一員,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大多對自己的現狀是不滿的,失望的,懷著些許“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慚,還有不便直言的經濟上的壓力。

我當初是班級的團支部書記,班級聚會,實在不好意思推辭同學的邀請,不然,我也不會參加的。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像我們的班長那樣開著名車來,為親愛的同學們豪擲買單,曾經“同朝為官”的他,早早下海經商,已然位居成功人士之列。前來聚會的,跳槽到南方城市任教的同學,盡管我們所用的教材是同一版本,可他的工資是我的四到五倍,我的每月工資,還抵不上他一個月的住房公積金。而且,他的副高職稱早已按部就班地評上,因為名額充足,符合條件就上。我的副高職稱,就目前來看,限于名額及不能明言的原因,還遙遙無期。這種現狀,叫為生計奔波的農村老師如何提得起精神參加同學聚會?

在向母校老師匯報成長經歷的環節中,我沒有想到我情不自禁地哽咽了,我不明白我怎么了,我用理智硬壓下我胸腔中快要奔涌而出的熱流,大而化之地對同學老師說:“我在農村中學生活得很充實,傳播知識,教化蒙昧,也感受到了幸福……”這也確實是我的真心話。因為,獻身教育事業一直是我的人生理想,我樂意教書,我不后悔我一直以來的選擇,可是,為什么,為什么,我會落后同樣起點的同學這么多,我不努力嗎?我不盡責嗎?我沒有貢獻嗎?都不是!我莫名的哽咽,回想起來,那是委屈,那是我不愿面對和觸碰的深深的委屈……

難怪近年來,農村學校普遍出現了教師荒。邊遠地區的中小學更甚,我所在的鄉鎮,有一所學校的老師平均年齡達到了56歲,因為沒有年輕的老師可以補充。我們這一代老師,是大學沒擴招前的統招統分生,曾經是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的勝出者,也曾是同代人的榜樣,但在經濟地位決定一切的社會,白貓黑貓理論標準下,天之驕子的高大形象土崩瓦解,甚至成為“讀書無用論”的活教材。

新生代的年輕人,大都奉行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很少有人愿意再做蠟燭、人梯、園丁了。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是圣人的事,年輕一代早已不吃那一套。如今招收的老師,已不限一本或師范專業,不知,下限還會降到何種地步。而時時看到北京等城市中學招收的老師,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碩士博士生。師資,是教育質量的關鍵一環,這叫以后的農村學子,拿什么去跟城市孩子競爭?

我無力,因為農村教育生態已嚴重惡化。

首先,觀念上,農村家長已不像以往一樣重視讀書,尊重老師。

自從取消畢業分配后,農村家庭幾乎傾家蕩產,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遍宴賓客,熱熱鬧鬧送進大學,幾年后,畢業即失業,家長及學生大失所望。如今家長的口頭禪就是“讀得進就讀,讀不進就不讀,讀了也冒得幾大的用”!有的家長干脆說“老師,莫把我的伢逼狠了,我冒指望他讀幾大的書,在學校長幾年身體,總不是個打工”。家長對讀書輕慢的態度,讓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愿望大打折扣,學習不用心,不刻苦的現象增多。加上網吧、電腦游戲、手機的誘惑,課堂的吸引力日減。盡管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卻難以拉回講臺下神游別處的學生。也許,當鄉村社會再次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時,情況會有所改觀。

但目前,幾千年傳統的尊師重教之風,在鄉村基本上破壞殆盡。我同事因為伸手教育一下學生,被家長這檢查那檢查,毫無問題卻索賠檢查費幾千元。一個女老師,被男學生抓著頭發在教室拖在地上拳打腳踢,學校還無權開除他,因為他有“未成年人法”的保護,家長也是有恃無恐,一味護子,連向受害老師道歉都勉強。老師沒有懲罰學生的權力,學生違紀,只好請家長,大部分的家長打工去了,聯系不上,年邁的祖父祖母,只是訴苦,管不住。

春節后開學,農村還在過年,老師趁家長在家去家訪,家長忙著打麻將,不要說倒茶端凳子,連麻將桌都懶得下。更有個別溺愛孩子的家長,對老師管教孩子不滿,在學校辦公室抖狠說:“你個窮教書的算個屌,信不信我拿錢砸死你!”老師只有流下屈辱的淚。前幾年房地產紅火,在這個以建筑工為主的打工之鄉,他們一天收入有的過千,最差的小工一天也有五六百,頭腦活絡的成為包工頭,早已邁進百萬、千萬富豪的行列。而此時老師的工資,每月大多數不足兩千。對讀書和教育的輕視,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文明的倒退。社會治安事件的高發,社會道德的淪喪,這樣的惡果,只會愈演愈烈!屆時,不僅農村社會要為此買單,整個社會都逃不脫。因為,廣大農村的青少年,也是未來城市的建設者。

第二,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學生,與傳統的農村孩子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的農村孩子,父母務農為主,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的照料,跟著父母學習干農活,往往具有熱情淳樸,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現在的農村孩子,出生后就交給祖父祖母,親生父母很少親自參與養育,除非祖父母亡故。如果年輕的父母不去打工掙錢,卻在家養娃,老人會說媳婦好吃懶做,在家沒有經濟來源,也無法生活。(我們這里的責任田人均只有幾分地。)祖父母隔代撫養,常多溺愛,不舍得讓孫女做家務,不舍得讓孫子下地干活。兒子、媳婦打工的錢源源不斷地寄回家,老兩口往往還要搭上自己打散工的錢,孫子、孫女要什么買什么,只求不鬧。這樣的情況,往往養成孩子好吃任性,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眼高手低的個性特點。

第三,城鎮化的過程中,鄉村的沒落必然影響到鄉村學校。

從規模來看,我所在的初中由高峰期的2000多學生,縮減到現在的400多學生。鄉村小學也撤并了一半以上。這一方面是由于計劃生育出生率的降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到城市買房或打工的家庭把孩子轉學去了城市。以前,一個年級11個班,每班近100個學生;現在,一個年級4個班,每班不到40個學生。近幾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私立學校,瘋狂搶奪本來就大幅萎縮的生源,使得鄉鎮中學的學生規模雪上加霜。聽說有個兄弟鄉鎮中學開學后發現本鄉的學生一半不知所蹤,后來才知道都被私立學校挖走了。看局勢,私立學校和公立鄉鎮學校的競爭將會在一個階段長期存在,誰勝誰負,還得拭目以待,不敢妄論。

以上,是一個在鄉鎮中學工作了二十年的熱血老師所親歷的農村教育。肯定缺乏高屋建瓴的理論反思,也肯定存在井底之蛙的眼光局限,但肯定是一個憂心農村教育的老師的良心之作。寫出來,是希望引起社會對農村教育的關注,找到拯救的良方。

(作者:湖北省云夢縣清明河中學教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2017-02-0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1区1区产品乱码免费 |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 先锋在线资源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