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輕的鄉鎮干部,在公務員交流群里發起了一個話題:“現在鄉鎮公務員都要求在鄉鎮最低服務5年,你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他原本以為大多數人會抱怨,但事實恰恰相反,超八成的回復都是積極向上的,而且大都明確地表示,基層讓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錘煉。(2月22日《人民日報》)
作為鄉鎮、村(社區)這些基層是距離人民群眾最近并且也集中了各種困難和問題,在基層工作,能夠使年輕干部快速融入到老百姓中去,從而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繼而得到鍛煉,快速成長。因此,基層是年輕干部成長的現實需要和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檢驗年輕干部能力和水平的最佳平臺。所以,年輕干部服務基層關鍵要“走心”。
服務基層,要有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年輕干部在基層鍛煉,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接近群眾、了解群眾,只有將自己融入到普通群眾中去,才能讓群眾更喜愛我們,才會支持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而不是片面的認為基層條件艱苦、成長空間有限,就破罐子破摔,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整天牢騷滿腹,哀嘆時運不濟,沒有真正理解國家鍛煉培養自己的良苦用心。面對這種情況要盡快調整心態,把基層作為鍛煉的平臺和奉獻的舞臺,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踏踏實實為群眾做實事、謀利益。
年輕干部到基層工作,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直接面對不同類別的服務對象,切身感受人民群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掌握社情民意。年輕干部扎根基層就應該當好人民的公仆,做好基層群眾的服務員,充分利用年輕干部年輕、熱情、善于溝通的特點,為人民群眾跑好腿、辦好事、服好務。樹立以人為本、以民為先的理念,帶著對老百姓濃厚的感情投入工作,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
總之,年輕干部在基層,不管是與人民群眾打交道,還是做工作都要“走心”,要把群眾的意見聽進去,群眾的要求記下來,群眾的需要馬上辦,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扎扎實實做好工作,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為黨和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