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某些政府機構效率低下,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題一直為公眾所詬病。圍繞 如何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公眾正在展開討論。有一些觀點認為政府機構效率低下是人的問題,是因為公務員個人不需要為效率負責,也沒有人盯著他們對他們 問責,認為應該加強對公務員隊伍的監督,強化公務員問責制度。
強化公務員問責制度, 這當然好。但是如何來問責?責任怎么劃分?如果不厘清這些問題,公務員問責制度不過是給基層公務員強加了一些無法承擔的責任,對于提高辦事效率不會有太大 效果,只是多了一群“背鍋俠”罷了。在權力決定話語權的政府體系中,任何需要勇擔責任的改革似乎都是自下而上的,2014年就有一篇時評說“基層干部人人都是首問 責任崗”,要求一線干部勇于承擔問責。
不可否認,基層崗位上確實存在部分人尸位素 餐,一些基層干部遇事互相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情況嚴重。但是,更多情況下,基層干部是有心辦事卻身不由己。比如說最近曝出的“商標局連續 7個月停發商標注冊證”的事情,商標局的一線辦事人員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推諉扯皮這么長時間,顯然不會是他們的責任,但真到必須有人出來擔責的時候,該誰來 擔責?毫無疑問,首問責任崗。
而談到提高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的確,基層公務員是面 向群眾的,是和群眾接觸的第一線,基層干部的工作質量好壞、工作效率高低直接決定了群眾對黨委和政府的看法,基層干部的工作重要,責任重大。但政府機構是 一個系統,如果是涉及多層級、多部門的事情,就不僅僅是基層干部能夠決定的,提高效率就需要各層級、各部門的共同協作,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能做到的只是 盡量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我們經常會遇到,按要求向上級報送了材料,一星期之后,當自己已經把這件事忘在腦后的時候,突然接到上級的電話“小周,你的材料還 缺了XX內容,請馬上補給我”、“小周,你這個地方沒做對。我沒做要求?你當時怎么不問下?”。至于需要層層審批的事項,等上三兩個月亦是常事。在權力決 定話語權的政府體系中,下級沒有理由向上級作任何要求,更沒有立場對上級的效率作任何指摘。但是,當公眾將效率低下的標簽貼在你身上的時候,當政府的問責 落在你身上的時候,還是難免會感覺悲傷。
公務員問責制度的確是解決政府機構效率低下的一劑良藥,但也需要堅持“誰的責任誰承擔”的原則,不然厘責不清,上級的卸責壓力和公眾的問責壓力往往會讓基層干部成為一張被上下擠壓的夾心餅干。
所以,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公務員問責制度,莫讓基層干部成為夾心餅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