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村地區金融排斥困境何解?

[ 作者:羅孝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2 錄入:吳玲香 ]

日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這是中國首部“三農”互聯網金融行業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在中國農村地區,金融是農民難以言說的“痛”:16.8%的人認為需要錢,56.8%的人表示資金很緊張,農戶認為農村貸款不便利的占到69.6%;而“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卻嚴重不足:2014年“三農”領域的貸款投入需求約8.45萬億,其中金融缺口達3.05萬億。

通常情況下,尤其是在鎮域、縣域經濟還未取得明顯發展的時候,傳統金融行業對農村市場是整體排斥的,與農民對金融機構的自我剝離疊加在一起,導致農村地區的金融排斥困境越發突出。

所謂的金融排斥,是指社會中的某些群體沒有能力進入金融體系,沒有能力以恰當的形式獲得必要的金融服務。農村地區整體面臨的金融排斥困境,與農民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不良互動是彼此糾葛的。金融機構在供給上傾向于城市,農村地區供血嚴重不足;而有些農民缺乏基礎的金融知識和起碼的契約精神,借錢不還,農村信用體系難以形成;基于把控風險的考慮,金融機構提高借貸門檻,如要求多名公務員擔保、貸款年基準利率偏高、需要抵押物等等,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藍皮書》指出,農村互聯網金融將迎來大批拓荒者——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將成為緩解中國“三農”領域的金融供給短缺問題的主要出路。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這類的互聯網巨頭,今年初便開始布局這片新藍海。此外,阿里、蘇寧、宜信、1號錢莊等也都開始在農村金融領域“跑馬圈地”。

互聯網金融破題的“命門”在哪里呢?根據《藍皮書》可知,一是,互聯網金融憑借技術優勢可以消解“地理排斥”,積極吸引城市富余資金回流農村;二是,可以有效甄別具備潛在償還能力的借款農民,將信用進行資本化,建立農戶信用記錄,消解“評估排斥”“條件排斥”;三是,移動互聯網加速發展,人人都是“低頭族”,可以快速降低金融營運成本,“營銷排斥”和“自我排斥”可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性久久久久网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