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特色農業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竹模式

[ 作者: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1 錄入:實習編輯 ]

——四川省大竹縣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笆濉睍r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近年來,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三農”工作和經濟發展全局,扎實推進“五個一批”脫貧攻堅計劃和脫貧攻堅“十大專項行動”,依托當地農業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優勢,實施“特色農業+”戰略,以一產帶二產促三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連續3年榮獲四川省農民增收先進縣。

鑒于此,人民論壇組織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機構的專家組成專題調研組,對大竹縣特色農業與縣域經濟發展等相關工作開展實地調研。

大竹縣位于四川省東部、達州市南部,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等稱號,農業資源豐富,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地處成渝經濟區渝廣達發展帶,區位獨特,交通優越,縣域內100%的鄉鎮、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實現聯網互通,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交通優勢。近年來,大竹縣以特色產業為依托,助力精準脫貧,“十二五”時期減貧95724人,貧困人口降至6330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7.11%。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不僅充分帶動了農民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產業融合,推進了縣域經濟的良性發展。2015年,大竹縣主要經濟指標在達州市實現了“四個增速第一、三個總量第一”。

農業產業化 ,打造特色農業的“五+”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核心在于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高效農業也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策。大竹縣立足當地資源條件,探索出了特色農業的“五+”模式助力農民增收,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特色農業+名品名標”,提升農業發展附加值。鞏固提升“中國苧麻之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等創建成果,全面提升“大竹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以第一產業加快發展,助推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積極借助苧麻產業傳統優勢,制定并落實相關優惠性政策,在技術創新、金融保障、財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為進一步擴大糯米和醪糟的帶動效應,積極推廣雜糯間栽10萬畝,建立萬畝高產示范片1.1萬畝,全縣醪糟加工企業達數十家,年綜合生產能力10萬噸。按照“擴大種植面積、加強基地建設、堅持品牌戰略、強化科技支撐”的思路發展香椿產業,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引導、項目推動、農民參與等方式,加快推動香椿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點連線、以線成片的規模效應和基地效應。

“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發展輻射面。發揮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牽引作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產品精深加工,以一產帶二產加快發展,持續增加農村貧困人口務農、務工“雙重收入”。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的扶持力度,2015年,新培育省市級龍頭企業5戶、共達到16戶,實現銷售收入22.1億元、利潤8200萬元。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7個、共達到340個。延伸鏈條深加工,依托“1+3+10”一區多園多點,推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做強精深加工,充分發揮其內聯千家萬戶、外接內外市場的功能優勢。

“特色農業+休閑觀光”,提升農業發展美譽度。踐行“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依托特色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以一產促三產加快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新路徑。圍繞寨峰桃花源、清河李花園、石門梨花園等特色產業基地,連續多年成功舉辦“桃花節”、“李花節”、“梨花節”等大型鄉村旅游活動,推進了特色產業和休閑觀光的融合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積極推出“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特色休閑產品,吸引竹城和周邊消費者到農村采摘瓜果、喂養牲畜,體驗農家生活。開展鄉村酒店、農家樂評星活動,將星級高的鄉村酒店和農家樂優先向游客推薦,引導經營者對其提檔升級。積極舉辦年貨節、購物月、土貨展、展銷會等節會展會,注重在現場展示大竹縣特色農產品制作工藝和流程過程,刺激市民消費欲望,擴大銷售總量。醪糟、香椿等特色農產品進入世界500強家樂福超市,蔬菜、畜禽等農產品進入北京大學、四川省委黨校采購名錄。

“特色農業+示范園區”,提升農業發展競爭力。嚴格按照田區、業區、景區、社區“四區合一”要求,大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萬畝農建綜合示范區、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建設,以一產帶二產促三產,打造農民增收新載體。按照“國家一流、丘區樣板”的目標定位,推進“一軸三區六園”為核心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一軸即以國道210線為軸心,三區即現代精致農業區、川渝蔬菜產業區、循環農業區;六園即通過西部桃文化博覽園、循環農業園、川東農產品加工園、院縣合作示范園、現代創意農業園、生態蔬菜園的打造,發展秦王桃、水梔子、蝴蝶蘭等主導產業3.85萬畝。狠抓萬畝農建綜合示范區建設,整合涉農項目資金7.03億元,連續三年推動三輪3萬畝農建綜合示范區建設,同步實施“山水林田路、機電氣園房”綜合治理和水網、路網、田網、林網“四網” 建設,切實加快新村扶貧步伐。推進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建設。依托廟壩鎮長樂村、寨峰村、五桂村等幸福美麗新村,突出“五樂”主題,即秦王桃采摘樂、漁家養身樂、生態農家樂、就業創業樂、開心農耕樂,加快建設精品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逐步形成“秦王桃+果醋深加工+鄉村旅游”的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特色農業+電商平臺”,提升農業發展驅動能。深入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與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洽談合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展產品銷售渠道,打響“大竹制造”品牌,為農民增收開辟新市場、拓展新空間。一是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統籌有線、無線技術手段,突出因地制宜和均衡發展,推動寬帶到鄉進村入戶,提升信息網絡的覆蓋面和普及率,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需要。截至目前,全縣374個行政村通光纜寬帶。在縣城區建成美聯電子商務集聚區,培育和引進38家電子商務應用企業免費入駐。二是強化農村信息人才保障。大力實施“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計劃,推進農村電商發展。2016年整合財政資金100萬,計劃對回鄉大學生、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負責人,鄉鎮(村社)干部,以及面向企業、網商和農民開展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網上開店及技巧、網購操作等技能培訓。三是打造專業農產品電商平臺。完善和健全鄉村信息服務站點,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駐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商交易服務,促進電子商務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堅持共享理念,特色農業助力精準脫貧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贝笾窨h堅持共享理念,將特色農業發展納入到推進脫貧攻堅之中。依托當地的農業資源,回歸農業生產,從當地農民熟悉的農業生產對象入手,通過產業化探索,發展特色農業,充分調動了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的積極性,不僅實現了農民增收脫貧,也讓政府、農戶、企業、合作社等不同主體共享脫貧紅利,探索出了一條共享型產業脫貧道路。

回歸農民本業,產業助力增收。依托當地豐富的苧麻、糯稻、香椿資源,大竹縣按照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求,從農民擅長熟悉的產業入手,通過科技支持和產業規劃,在原有農業的基礎上打造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吸收貧困戶參與生產、銷售等市場化環節,幫助其脫貧增收。以香椿產業為例,通過鼓勵各地培育香椿種植大戶,扶持發展香椿專業合作社,如石河鎮巴山紅香椿專業合作社,通過“專合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戶簽訂訂單協議,按照3元每斤保底收購,市場價封頂收購農戶種植的香椿,群眾在香椿種植與產業生產中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與脫貧致富的希望,積極投身香椿產業。

探索多元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為改變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缺乏支柱產業,“造血”功能不足的狀況,大竹縣大力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大園區+小業主”等模式,推廣合同訂單、保價收購、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農民利益,并讓農民獲得二次收益。鵬程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四結合”、“三受益”的經營模式尤為引人矚目:合作社、村組織、農戶、科研院所相結合,農戶每年均可接受到實用的技術培訓;合作社對農戶實行保底收購后,經營利潤進行二次返利,農民可得總利潤的80%,村級組織得6%,合作社得14%。值得一提的是,二郎鄉香椿示范基地還積極拓展產業鏈,發展林下生態養殖,初步形成了“種植、采摘、包裝、運輸、銷售”一條龍,帶動了本地餐飲、物流、加工等新業態的發展;以東漢醪糟為龍頭的糯稻種植、產品研發、品牌升級等多業態、全方位的糯稻產業也讓更多的農戶受益。

建立共享機制,鞏固脫貧成效。大竹的產業脫貧不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重要的是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都積極納入到了脫貧致富的過程中。政府積極引導,整合資源,為產業脫貧營造政策環境和便利,不僅有專項資金、優惠政策,也對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進行鼓勵和扶持,同時在涉及民生發展、脫貧實效方面,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在道路交通、寬帶普及等方面積極發力。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成立產業園區、各類合作社等,衍伸產業鏈條,讓農業產品內連千萬家,外接內外市場,用切實的產業收益鞏固脫貧效果。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前提下,大竹縣的訂單農業、二次返利、土地入股等形式,構建起了多主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企業增值、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等多方共贏的格局?!笆濉逼陂g,大竹縣全縣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幫助1.2萬人脫貧,僅秦王桃合作社就增加村集體經濟10萬元/年。該合作社下屬的匯鑫資金互助合作社,還以農村資金互助的方式幫助農戶脫貧。政府引導、企業推動、農民參與、合作社組織的共享扶貧模式,達到了貧困戶脫貧增收、企業產業升級、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效果。

作者: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2016-11-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品道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亚洲产精品V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