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實證
衡陽市轄耒陽市、祁東縣等7縣(市),截止2015年末,按貧困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850元的計算口徑,全市有395個貧困村、105042戶貧困家庭、444091個貧困人口,其中祁東縣為省級貧困縣。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人行衡陽市中心支行靈活運用金融精準扶貧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地方特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文從衡陽市縣域金融精準扶貧的實踐入手,分析縣域金融扶貧遭遇的困境,探索金融精準扶貧的路徑。
一、衡陽市縣域金融扶貧的實踐
(一)從開展農村金融服務調研入手,部署扶貧工作
摸清情況,掌握現狀,是金融精準扶貧的前提。人行衡陽市中支從開展農村金融服務調研入手,精心部署金融扶貧工作。一是組織開展三個方面的情況調查。一方面積極與市扶貧辦、市統計局、市財政局等部門溝通聯系,摸清全市縣域貧困人口及分布狀況,并向縣域金融機構進行反饋。另一方面,督促縣域涉農金融機構深入貧困村、貧困戶調查了解貧困程度,分析致貧的原因,掌握其對金融扶貧的需求。其三是組織20多名業務骨干分成6個小組,通過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全市7個縣(市)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二是對金融精準扶貧進行總體部署。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金融精準扶貧進行了周密部署。
(二)從金融扶貧服務站建設著力,延伸服務觸角
農村金融服務基層網點建設,是金融扶貧的基礎,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衡陽市轄內金融機構積極實施“金融脫貧攻堅行動”,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召開推進會、地方財政補貼等多種手段,按照“政府主導、人行主推、銀行主建”的模式大力推進貧困村金融扶貧服務站和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到2016年8月底,已建立金融扶貧服務站243個,可覆蓋23618戶貧困戶、75239個貧困人口。助農取款服務點布點率達100%。在偏遠地區設立金融服務站、布放電子化金融機具,有效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為推動貧困地區發展、改善貧困地區民生,捉進貧困群體脫貧提供的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從信貸服務創新上用心,拓展扶貧渠道
衡陽市縣域涉農金融機構主動作為,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服務產品,為精準扶貧提供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一是推進耒陽市農房抵押貸款全國試點工作。完善“確權頒證、價值評估、流轉交易、抵押擔保、銀行貸款、風險補償”六個核心功能,實現“集體建設用地可以確權頒證進行抵押貸款、農村宅基地及房屋處置可以與非本村人員進行交易”兩個重點突破。二是在全市探索形成“小額信貸引路、分貸統還帶路、產業扶貧鋪路”的金融扶貧“點、線、面”立體模式,通過“項目+企業+貧困農戶”、“產業+基地+貧困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農戶”等信貸扶貧方式,使扶貧政策及實惠通過項目、產業、經濟組織帶動傳輸到貧困農戶,讓貧困戶脫貧致富。三是創新信貸產品。各涉農金融機構根據農戶需求“量體裁衣”,創新推出多個具有地方特色和較有影響的農村信貸產品。據統計,全市農村地區2015年以來,已發放油茶林權抵押貸款2.59億元,扶貧小額信貸3781萬元,農房抵押貸款2235萬元。
(四)從立信用信增信上把脈,破解信用難題
擔保物不足、貸款主體不合格、信用等級不達標,是制約各金融機構推進扶貧工作的重因素。人行衡陽市中支把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金融扶貧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科學把握“立信、用信、增信”三個環節,制定《衡陽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縱深推進農村信用扶貧工作。如祁東縣作為省級貧困縣,是衡陽市金融扶貧的主戰場,祁東縣著力構建“兩橫一縱”信用扶貧體系(從貧困農戶電子檔案到信用檔案、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到信用服務中心、打造“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至6月未,全縣建立貧困農戶信用檔案30428戶、一般農戶信用檔案15810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196家。工作經驗被總行征信管理局推介。
(五)從地方政府財政上拿錢,建立扶貧保障
衡陽市各縣(市)政府為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信貸扶貧,從財政擠出部分資金用于貼息、獎勵和風險補償。據調查,7縣(市)分別計劃拿出300-1000萬元不等作為風險補償金,分三年到位。如祁東縣作為省級貧困縣,規定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比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逐年增加,每年安排額度達到省安排縣財政扶貧資金的40%以上,已落實風險補償基金300萬元。祁東縣還拿出100萬元,建立了金融產業扶貧考核機制,根據信用社貸款業務開展情況,將獎勵資金按照5∶4∶1的比例分別獎勵給鄉村、信用社、扶貧開發辦公室。
二、縣域金融扶貧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難
1.金融機構重心下沉難。2016年6月末,全市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共615個,行政村覆蓋率為26.26%。機構雖全,網點也多,但服務重心在縣城區,金融機構網點大都集中在縣城區和經濟相對發展的鄉鎮一級;貧困村比較偏遠,經濟落后,難以吸引金融機構網點入駐,貧困村網點覆蓋率不到3%。
2.電子機具安全維護難。全市農村地區ATM機1140臺、POS機37769臺,行政村覆蓋率分別為48.68%、100%。由于農村地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加上一些不法人員有意作案,金融機構布放的自助服務設施經常被人為破壞,2015年以來共接到報案11起,其中,無理由隨意破壞占比36.36%,以詐騙為目的的破壞行為占比27.27%。
3.助農取款點持續維護難。近年來,衡陽農村地區因固定電信線路萎縮,部分助農取款點線路中斷無法開展業務。據祁東縣信用社反映,新安裝的助農金融服務終端,每年需投入維護資金6萬元/臺。在維護成本遠超收益的情況下,未來維持正常運轉存在較大難度。
4.現代化金融服務推廣難。隨著網絡、手機應用加快,農村地區農戶對金融新型支付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強,至2016年6月,全市農村地區累計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23.49萬戶。但由于網絡、通訊等硬件設施建設滯后,金融知識及消費意識培訓普及不到位,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廣應用艱難。
(二)扶貧信息共享機制建設滯后
金融精準扶貧需要大量的信息來支撐。由于扶貧信息共享機制尚處于建立之中,相關信息處于分散狀態,難以形成有效的決策參考。如扶貧辦掌握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信息向基層金融機構傳遞需要一個過程,且真實性還需進一步考量;地方政府獎勵、補助、貼息等情況透明度不高、標準不一致,難以全面把握;貧困村、貧困戶對扶貧信貸政策、優惠政策、獎補政策也并不十分了解;金融機構扶貧貸款放給了誰,放了多少、利率多高、效果如何等信息還未進行精確的匯總分析。這樣導致金融扶貧難以精準發力、精細化管理、持續化運作。
(三)農村金融扶貧協調機制有待理順
從衡陽農村金融扶貧的實際來看,在協調配合上還存在一些障礙。橫向上,縣域金融機構之間有矛盾。2014年,湖南省扶貧辦與省信用聯社簽訂協議,規定各縣(市)政府財政劃撥的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必須且只能在省聯社系統金融機構開立資金賬戶,造成其他參與金融扶貧的銀行機構有看法。縱向上,金融機構上下級之間有困惑。為加強信貸管理,防范貸款風險,各行強化了“零風險”的理念,目前縣域涉農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創新權、貸款審批權均由上級行行使。同時,推行更為嚴格的信貸責任追究制,一旦出現風險,對行長、副行長、信貸部門負責人、信貸人員層層追責,停職下崗收貸收息,加劇了基層行的恐貸、惜貸心理。
(四)農村信用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盡管近年來衡陽市加強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信用環境仍然不如人意,需進一步改善。一是信用意識淡薄;二是信用記錄不健全;三是信用評級不規范。目前農村信用評級大都由農信社組織評定,沒有建立系統的農村信用評級機構,導致金融機構對農戶和涉農企業的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
(五)金融扶貧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
金融信貸扶貧本身具有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等特點,需建立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提高參與的積極性。而衡陽市縣域金融扶貧風險分擔機制還不完善。一是融資性擔保公司缺位。二是涉農保險沒有跟進。政策性的農業保險公司目前機構少,商業性保險公司開辦農業保險業務積極性不高。三扶貧信貸風險補償難到位。財政性風險補償基金,受財力限制,普遍規模小,資金到位慢,分擔風險能力弱。
三、縣域金融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扶貧體系
建立貼近貧困地區機構健全、功能完善、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的金融支持體系。一是機構要下沉。鼓勵涉農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延伸服務網絡,發展農村基層網點。二是分工要明確。人民銀行各縣(市)支行通過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增強對金融機構信貸扶貧的引導激勵。三是功能要完善。要通過加大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完善通訊網絡和支付系統布局,強化金融機具的有效配置。
(二)大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強化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充實和完善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以“數據庫+網絡”為核心的農戶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依托農村金融扶貧服務站,對農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進行信息采集、評級授信。擴大征信記錄使用范圍,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機制、共享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形成全社會“重信守信”的良好氛圍;加大對金融案件的辦理力度,提高金融案件的執結率和執行案件資金回收率,降低處置費用,有效保護金融主體產權。
(三)建立完善金融扶貧配套機制
1.完善風險分擔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融資性擔保機構。二是引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鼓勵有條件的商業保險公司到貧困地區分設業務代辦點,發揮保險分擔風險的作用,為貧困戶增信,降低扶貧信貸風險。三是設立農村金融扶貧專項基金。以地方財政出資為主,同時將分散在各相關部門的扶貧資金統一歸集,設立農村金融扶貧專項基金,用于扶貧貸款貼息、風險補償、扶貧對象續貸時的“過橋”等。
2.建立扶貧激勵約束機制。由縣(市)政府牽頭,出臺金融扶貧激勵約束實施辦法,對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精準扶貧,特別是在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方面,工作任務完成好,成績突出的金融機構給予重獎,并在稅費上給予減免,財政性存款上給予傾斜。同時,對無法完成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的機構采取物質懲罰,如提高稅率等。
3.建立農村金融扶貧協調機制。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每一季度召開一次聯系會,主要是通報金融扶貧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協調解決金融機構之間、部門之間及與上級機構和部門之間的矛盾和困惑。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精準扶貧信息系統,采集扶貧基礎信息、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信息、政策效果評估統計數據。加強金融精準扶貧的統計監測工作,動態監測各金融機構精準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定期向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進行反饋,實現信息共享。
(四)努力提高信貸扶貧的精準度
一是推進金融扶貧精準識別。要根據當地扶貧部門提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督促金融機構逐村逐戶開展調查,將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效識別出來,掌握其金融服務真實需求,按照“一戶一擋”、“一戶一策”的精準要求,實現有效對接。二是把握信貸支持的重點。當前信貸扶貧的重點是在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等領域,發揮集聚撬動效應。三是創新信貸方式和品種。創新開發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貸款品種;創新貸款抵押方式,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應收帳款質押等非實物抵押貸款業務;不斷優化貸款產品設計,針對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生產經營特點,合理設定貸款期限、利率、還款方式和貸審流程;創新服務方式,簡化服務手續,規范服務收費,切實降低涉農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擔保抵押范圍,將農房、農地、林權等納入擔保物范疇。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金融經濟》2016年第1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