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許軍濤:消解產業扶貧的掣肘

[ 作者:許軍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8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產業作為穩定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擺脫貧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是黨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體現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擔當。

貧困地區的特殊性決定了產業扶貧的特殊困難以及對系統保障的需求,產業扶貧涉及自然規律、社會規律與市場規律,周期較長、見效慢,是一項需要耐心下一番苦功夫的系統工程。如何引導金融資金支持產業扶貧,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資金問題,是助推產業扶貧快速發展的關鍵??偨Y各地的成功案例,可通過政府主導,基層組織持續發力,激發金融機構的責任擔當,著力促進產業與金融的有效結合,解決群眾發展產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建立起有效的產業利益調節機制,以增強群眾脫貧致富信心,更進一步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脫貧攻堅事業注入無限活力。

政府與金融機構協同發力

堅持政府主導,配套金融貸款政策。2014年會同人民銀行等五部門出臺了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政府發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政府抓金融參與產業扶貧工作既不當運動員,也不當裁判員,要做好服務,通過增強配套政策,激發金融機構的參與動力。如,建立針對貧困地區的差異化金融監管、貨幣信貸傾斜、專項財政稅收扶持等配套政策,并出臺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風險補償、稅收優惠、財政獎勵、費用補貼等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考慮縣政府成立金融扶貧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扶貧貼息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擴大扶貧信貸投放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在政府主導下形成金融合力助推產業扶貧發展。

金融機構有擔當,落實扶貧小額貸款。到2017年4月底,全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113億元,全國共有868萬貧困戶受益。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為貧困農戶提供5萬元以下、三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的小額貸款,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缺乏資金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加大貧困地區信貸投入,增加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接下來,改進和完善支農、支小再貸款管理方式,發揮再貸款杠桿作用,調動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投入的積極性。

優化金融對扶貧產業的支持機制

搭建產業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無論是建立扶貧貸款擔保公司,還是直接由財政扶貧資金向銀行抵押,通過銀行至少可以將財政資金放大幾倍,增加產業扶貧的資金來源需要組織搭建投融資平臺,按照“政府主導、專注扶貧、市場運作、注重效率”的原則運作,承接和用好國家通過專項建設基金、地方政府債務注入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本金,以及相關金融機構提供的長期低息貸款,積極籌措扶貧產業發展資金,為順利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村建立村級互助資金組織,解決貧困戶短期、小額度的借款問題,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銀行為龍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為主力軍,商業性金融為骨干,其他金融機構為補充的支撐產業扶貧的金融合力。

構建扶貧產業風險控制機制。扶貧產業存在的風險多于或高于其他產業,需加強銀行、保險、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合作,形成三者之間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政府、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探索助農貸、助保貸、助貧貸等信貸產品,分散和緩釋三農信貸風險,有效支持農村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是通過保費補貼的形式,逐步把扶貧產業納入商業保險,防御災害風險和疫病風險,并設立風險保證金,解除銀行放貸后顧之憂;二是運用財政補貼的辦法,鼓勵產業區農戶建立內控風險基金,以防市場低迷時,產業能夠安全過冬;三是縣財政設立產業扶貧專項擔保資金,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以及為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占用工總數一定比例以上的農村經濟組織和發展產業提供貸款擔保支持。

激勵各層級金融組織發力。建立分層次、廣覆蓋、高效率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通過激勵其協同發力,給貧困戶提供便捷的資金獲得渠道。一是加強貧困地區服務渠道和能力建設,適量增加貧困地區營業網點,發揮物理網點、電子銀行、代理渠道綜合發力的優勢,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盡量讓貧困戶不出村就能得到基礎金融服務;二是將金融機構的自身優勢與產業扶貧政策緊密結合,運用“金融+”探索創新貸款模式,推動信貸資金流向當地產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借助政府網格化信息平臺,積極發揮網絡優勢,結合扶貧貸推進金融服務網格化,搭建基層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橋梁。

建立有效的產業利益調劑機制

實施產業扶貧可使貧困戶獲得穩定收益并致富。解決資金問題是關鍵,平衡好各種利益關系是重點落腳點,要以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另一重點,讓貧困群眾切實、公正地享受到產業發展的成果,促進我國脫貧事業邁出更成熟的步伐。長期以來,導致貧困戶在獲得產業扶貧收益時難以有公平感的情況分為兩類:一是在倡導的“公司+農戶”模式下,會較容易因企業一頭獨大,造成利益分配過度傾斜;二是沒有龍頭企業介入產業時,由于村內各戶區位不同、經營能力不同,產業發展不平衡,貧困戶之間不能共同分享利益,沒有受益的貧困戶,埋怨政府資助過程不公正,受益戶則擔憂產業能否持續發展,引起新矛盾。為避免這兩種情況發生,保障貧困戶進行產業生產后獲得合理收益,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調劑機制。

通過合作化,避免利益分配過度傾斜,增強貧困戶收益獲得率。合作化可以增強貧困戶的參與能動性,提升小戶在產業扶貧中的競爭力與收益。產業啟動之初,通過農戶自愿申報,由扶貧部門和村委會組織展開專業化經營,把涉足多種項目的分散貧困戶變成專業戶,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扶持,鼓勵貧困農戶自我發展,提升農戶的合作意愿,以解決管理難題并促進合作社的組建。讓貧困戶帶著項目、資金和政策組建或者加入專業合作組織并以戶為單位建園,這與農業、農綜以及國土等多個部門采用的企業制相比,貧困戶通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責任心較強。加之租地和雇用勞動力的成本幾乎為零,事半功倍。接下來,運作較為成熟合作社可考慮以資本為紐帶和企業進行股份合作。沒有企業的地方,合作社可自行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對此,企業的接受度亦較高,直接收益,減少逐個與個體農戶交易的成本。

實行資產化組建企業,創新生產要素擔保方式,保障貧困戶共享收益。盤活農村沉寂已久的“隱形”資產,擴大農業企業抵質押品范圍,解決貸款難問題,壯大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讓貧困戶入股農業企業,并以股東的身份獲取資本漲益和享受分紅,從而保證收益。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必須全部脫貧,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補齊民生領域中“貧困”這塊短板,從長遠來看,最終需要依靠貧困地區自身發展來解決,促進扶貧產業與金融的有效結合并建立產業利益調劑機制,正是構建穩定長效脫貧機制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提升脫貧質量,為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注入活力,為實現脫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勝利打牢扎實的經濟社會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色性爱福利视频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