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生態嘉陵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我區通過加強對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與管理,通過加大河湖管理力度和加強對嘉陵江南充嘉陵段流域以及西河流域、桓子河流域、吉安河流域等地的重點濕地保護,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大力防治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目前我區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尚未完全形成,影響地表水水質的全面改善;鄉鎮垃圾處理設施簡陋,未能完全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鄉部分企業和生豬養殖場對環保投入重視不夠、環保設施不全或運行不正常,時有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等現象發生。
為此,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全面推進污染防治
要建立以保障人體健康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防控環境風險為基線的環境管理體系,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
一是健全環境監管體系。積極推動鄉鎮環保機構建設,填補鄉鎮環境監管“空白”。由全區新建的鄉鎮環保機構負責開展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與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控制、基層環境宣傳教育、環境監察執法等工作。
二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強對所有城鄉建設項目的監管,依法逗硬處理違法建設項目。繼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加大對重點排污企業的巡察力度,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在線監控,強化對城市工業集中區、農村畜禽規模養殖場等重點區域的污染防治,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嚴防污染事故發生。
二、大力優化生態環境
要堅持以發展經濟林木為重點,以加大投入為保障,進一步優化我區自然生態環境。
一是搞好重點區域綠化。積極推動鳳埡河流域、趙子河水庫及城鎮周圍的造林綠化工作,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珍稀林木、苗木花卉、木本藥材和特色干果產業,努力打造一批生態旅游景區、林業特色經濟產業帶和“優美鄉鎮”、“生態新村”,積極構建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經濟繁榮的社會生態體系。
二是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法律法規宣傳,堅定不移地執行全民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義務植樹以金代勞制度、檢查驗收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發揮黨政領導帶頭示范作用,把全區義務植樹盡責率提高到100%。
三是大力實施科技興林。大力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推廣先進的實用技術。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路子辦好各類試驗示范區,總結經驗,推廣實施。對科技人員研究開發成果予以保護,并依法有償轉讓。
四是加大綠化投入力度。堅持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綠化建設資金。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林業生態補償基金,用于生態公益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業主向生態環境建設投資。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原則,調動廣大群眾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三、逗硬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要嚴格按照國、省、市對推動生態建設的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堅決逗硬落實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一是落實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禁止無證排污和超標準、超總量排污。對違法排放污染物、將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設施設備。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要實行淘汰制度。
二是落實損害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及問責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干部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對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堅決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要依紀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監管責任。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政協常委、經濟委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