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向前發展,從農耕時代走到工業時代,我們都承認社會在向著美好的方向前進,居住形式也從以鄉村為主演變到了城市盛行。所以如此推算,我們并沒有理由懷念過去,懷念鄉村那種落后的居住形式,人類沒有蠢到想要倒退,所以原文作者的觀點并沒有說服力。
那客棧民宿究竟是基于何種原因快速熱鬧起來的呢?作者的觀點,民宿和鄉村的觀點完全錯了嗎?
我覺得原文作者的觀點并沒有錯,只不過作者對“民宿熱”這一現象的理解流于表面了。人們對民宿的推崇,看似是對鄉村這一落后居住形式的懷念,實則是人們對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追溯。
為什么這么說?我在客棧民宿行業呆了一年多,見了很多的客棧和老板,總結出一條定律:客棧要想做好,首先需要有特色。這特色包含各種內容,比如客棧的茶臺字畫,房間裝飾;比如老板的熱情好客,能煮各地美食;再比如熱鬧的客棧氛圍,大家在這里聚五湖朋友,講四海故事,玩各種游戲。這林林總總的比如,都是中華文化,精神文明的薈萃。
經濟快速向前發展,人們歡天喜地的步入了城市生活,這里生產效率高,物質生活豐富,但快節奏讓人們的精神家園逐漸荒蕪。大家每天享用著琳瑯滿目的尚品,卻心中惶惶,找不到精神的倚靠和心靈的港灣,這時候,遙遠的“鄉村生活”每天晚上出現在夢中,向自己招手。
但解析這一夢境,“鄉村生活”只是一個象征,人們不是渴望鄉村的居住形式,而是“鄉村”象征的精神回歸——民族文化,她是最堅實的精神倚靠。所以人們熱愛民宿,迫不及待的投入這一文化懷抱,像久未歸家的游子見到媽媽一樣。我們喜歡聽媽媽講故事,喜歡媽媽烹飪的各種美食,喜歡家中的茶臺字畫,更喜歡吉利的熱鬧和其樂融融。
城市生活得快節奏驅著人們馬不停蹄的往前趕,工作一天以后的人們,再無力也無閑暇爬上精神的高地來審視自己的生活。大家感覺自己把魂兒丟了,卻沒時間去想什么時候在哪兒丟的,只記得夢中的“鄉村”很美好,生活在那里的自己還有魂兒。
是客棧民宿給了人們這個機會,仿佛看到了夢里的“鄉村”,我們可以停下去思考,去找回自我,文化自信帶來的愉悅,是任何物質生活代替不了的。
最近各大論壇和朋友圈子都在吐槽現今古鎮的商業化,客棧民俗變味兒了。是啊,建筑形式還是仿古的,精神內在卻越發“城市化”了。其實,我們不一定要用“快”和“標準化”這兩把大刀去切割一切,民俗市場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如果被切割了,明天我們又要去哪里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呢?
希望民宿可以“真正”熱起來,而不是其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旅游商業觀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