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相信政府”淪為“老不信”是不作為作怪
不知何時,“相信政府”這句話火了。亮相次數變異激增、“受惠”人群隨之呈現擴大趨勢。固有的正能量逐漸被弱化,不作為、亂作為等不良風氣乘機占了上風。原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承諾,淪為大事不管、小事不理的擋箭牌,讓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
據調查,“目前社會公信力下降導致的信任危機,以政府、專家及媒體最為嚴重”。究其原因,還是部分干部的干事觀念“變味了”。服務熱情過淡、干事節奏過“閑”、解惑語氣過辣、敷衍氣氛過濃,遇上難事有心無力、碰上急事推諉拖延。一句“相信政府”脫口而出,便抽身而退、沒了后文。老百姓等得花都謝了,卻始終未見回音。接二連三不作為的背后,政府有冤難申、有苦難言,只能無辜“躺槍”,成為老百姓最不信任的“老不信”。
的確,在“相信政府”的庇護下,未經了解便立下的誓言、未經核實便說出的承諾,就必須由政府買單。肆意抵押政府信用,換一時清閑。真是一出金蟬脫殼的“好戲”,讓老百姓恨出了新高度。
“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化解“相信政府”的信任危機,關鍵還得拿出實際行動,聽民之疾苦、解民之困惑,讓承諾擲地有聲。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對定下來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終”。“相信政府”的承諾一旦說出口,便如同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面對老百姓的期待,建立“制度警鐘”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完善跟蹤督辦制度。踐行“誰承諾、誰負責”的原則,劃定責任人。采取電話督辦、會議督辦、現場督辦等方式,追蹤解決承諾事項。對干事無力、心存僥幸的干部進行追責,為“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提供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借助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公眾微信號等媒體平臺,發布問題協調、落實、整改的情況。讓老百姓第一時間獲取有效信息、了解辦事進度,做到以公開促落實、以監督促進步。
筑牢制度鐵閘的舉措,無非是為了規范干部的行為,斬斷“拖延癥”蔓延的勢頭。但是,強制規定之下,依舊殘留不作為的“坑民蛀蟲”。只有轉變觀念,變被動干事為主動服務,才能真正摘掉“老不信”的帽子,為服務型政府正名。換而言之,練就過硬的服務功夫,還需喚醒干部的主業主責意識。通過提升業務能力,避免一問三不知的尷尬,將小問題及時拿下。同時,堅持“權為民所用”的服務理念,多一點求真務實、少一點邀功心態,多一點事必躬親、少一點推諉搪塞。以盡職盡責的保姆式服務,為“相信政府”積累“民聲支持”,促進信用值的平穩回升。
“以誠取信,以信取勝”。不作為丟下的爛攤子,不能讓政府獨自背黑鍋。唯有明確責任范圍,在健全制度的基礎上,增強干部的服務觀念。徹底扭轉“相信政府”巧嘴簧舌的大牌范,讓說得出做得到成為政府承諾的新常態。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